专栏名称: 圈外同学
孙圈圈,圈外同学创始人兼CEO,前外资管理咨询公司咨询总监,36氪、领英专栏作者,豆瓣8.5分畅销书作者,为你提供 个人精进|认知升级|高效沟通|职业发展 | 领导力 等方法论,这里只有硬货,不熬鸡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 ·  6 天前  
CHINADAILY  ·  新人如何开启公益之旅?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圈外同学

内向性格就不能交朋友?你错了!|圈柚故事

圈外同学  · 公众号  ·  · 2018-06-22 17:22

正文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于圈外商学院1月3班的学员辛迪彭,从事外贸行业的她用9年的时间周游欧洲20个国家,经历丰富,来看看她是如何跳出自己原有的圈子,发掘更多可能性的故事。



最近一位朋友留言说,发现你近期见了很多人,是怎么做到的?


这才发现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约了11顿饭,见了25个朋友,另外朋友圈涨粉了100人,跟以前维持在自己稳定的小圈子里相比,这真是不小的变化。


最让我惊讶的是,我这么内向的人,竟然也会逐渐喜欢上这种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真诚坦荡,信息密度极高,与相似的人总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Photo by hannah cauhepe on Unsplash


现在的我,不是为了社交而社交,而是真的对某个人感兴趣,希望在更深入了解彼此的同时,也保持让自己舒服的频率,一周不超过两次,给自己一个消化信息的时间。





怎么意识到这个问题?


以前的我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能发文字就绝不打电话,觉得与人吃饭聊天是件特别麻烦的事,宁可自己一个人窝在家里刷剧。


即使吃饭,也基本都是跟相识多年的老友,一年下来,能一起吃顿饭的新朋友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真正让我有所转变的,是今年年初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有一条原则是以终为始。


书里让我们想象自己葬礼的场景,由此反推自己的人生,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葬礼,就应该去反推去过一个怎么样的人生。


这让我想到一位年轻好友的葬礼,除去许多人因喜事将近忌讳没来,灵堂上依然来了上百位亲朋好友,大家都对这位逝友赞不绝口。


他生平广交好友,乐意把自己的各种朋友介绍相互认识,始终是链接的中心。葬礼上,我才发现,通过他认识了超过10个新朋友。


这样的人生虽然不长,却有令人敬佩的广度。想要拥有一个这么酷的葬礼,首先必须有广交善友的人生经历。


此刻我才发现内心深处很是羡慕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喜欢与人面对面交流,只是无法打破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不愿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Photo by Johan Desaeyere on Unsplash


其实我之前也多次尝试改变,却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认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内心戏太足


有时候约朋友见面,难免会有突发情况导致聚会取消。以前我总会在内心为别人的爽约找无数个理由,之后就不再主动约见。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自己也难免有各种原因放别人鸽子,可是朋友并没有因此而不再约我,多数情况下真的是自己想太多了。


2、没有激励机制、得不到正向反馈


以前在与别人吃饭这件事上,过分重注在吃上,没有去主动发掘聊有趣的事,更没有及时总结聊天内容,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都一带而过,得不到正向的反馈。


与朋友聊天这个行为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励,从而无法形成正向的循环,最终半途而废。


3、没有跳出自己原有的圈子


之前我其实也每个月定期跟朋友吃饭,但基本上都是跟固定的几个老朋友,一年也认识不了几个新朋友。


最近加入圈外,听到圈圈分享之前跟好友约定,每个月都轮流给对方介绍一个新朋友,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圈圈认识了许多教育行业的朋友,发掘了自己好为人师的潜质,最终从咨询跳到互联网教育创业。


由此可见,跳出自己原有的圈子,有时候或许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发现自己不为人知的潜能,为长远的职业发展积攒人脉。





如何改变自己?

1、起步:发红包


认识到了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去达成?在过年期间,我选定10个平时不联系但一直很想认识的朋友,每个人都订制一条拜年短信,并且附赠一个红包,不少于50元。


最后我超额完成了任务,list上的名单越来越多。让我惊喜的是,每个人都有回复,最后算下来,花费也不多,有人没有收红包,也有人回一个更大的红包。


开始别人回我红包,我还不好意思收,Amy老师一席话点醒了我。她说红包发来发去会没完没了,要相信自己值得别人的红包。


Photo by Evan Kirby on Unsplash


2、发展:辛迪小茶馆开张


在过年走亲访友期间,我发现有些人家坐的时间长,聊的久,有些人家让客人聊的很不安心,急切的想走,其中区别就在于一套茶具。


喝着茶聊天会觉得时间过的飞快,话题也容易深入,客户也愿意长坐。


回想身边热情好客的朋友,茶具都是在客厅最中心的位置,必不可少,不管谁来都是先泡茶,客人再赶时间,也无法拒绝这样的好意。


于是,我萌生了一个念头,给爸妈的房子里置办一套茶具(自己家里有小孩),有客户过来可以邀请他们过去喝茶。


有了这个想法后跟家人沟通,结果他们都很支持我,立刻行动起来,买了一整套茶盘,茶具,烧水壶,排水桶等等。


终于,辛迪小茶馆正式开张,招揽八方来客。现在发起一个小活动,只要你主动约我,我一定不会拒绝,并且请你喝茶,约不?


3、进阶:约老板吃饭


要跳出自己原来的圈子并不容易,如果第一跳就跳的远一些,之后的可控范围就会更广。在心理学上,这叫做锚定效应。


锚定(anchoring)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


当人们对某件事的好坏做估测的时候,其实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一切都是相对的,关键看你如何定位基点。


基点定位就像一只锚一样,它定了,评价体系也就定了,好坏也就评定出来了。


一开始的基点选的越高,之后就会越轻松。因此首次约饭的对象至关重要,再三思量评判标准后,最终决定选择一个朋友圈收入最高的,也就是我老板。


要是能约到他吃饭,之后再跟谁约见都会有心理优势。


Photo by Johannes W on Unsplash


制定目标后,开始行动。我先发了一条邀请短信,然而他并没有回复,也没有收取红包。于是只能采取Plan B--当面约见。


约见那天是个周五,老板刚度假回来,我必须在当天完成任务,否则再过一周我就要出差了。


我上午就去了他办公室三次,想借找他签字的由头,顺便请他吃饭,结果他的办公室一直有人。


到了下午四点半,再不行动就失去这次机会了,只能硬着头皮进去,发现他在打电话,找他签完字之后,我就站着不走了。


他发现我还没走,就放下电话问我什么事。我说,想请您吃饭。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一口答应,还问哪一天?这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本以为过年期间,老板刚回来,肯定很忙,然而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忙,竟然双休日都有空。


老板有时候真的是高处不胜寒,99%的员工都被“老板很忙”这个想法挡在了门外。


请老板吃饭收获特别大,老板私下很放松,聊的话题很广,在他眼里随处都是赚钱的机会,也了解到了老板们感兴趣的话题。


另一个收获是,老板的兴趣点会开拓我与跟同行聊天的视野,知道行业大牛们都聊些什么话题。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自信,之后再遇到挫折,都对自己说,我可是跟亿万富翁吃过饭的人。


Photo by Dylan Siebel on Unsplash


四、升阶:与同行切磋经验


跟老板吃完饭之后,胆子肥了。出差前就把见同行列为重要任务,提前计划,主动约见。


以前我总是遇到问题喜欢埋头苦干,能自己完成的绝不请教别人,有时候甚至不惜花费数倍的时间。这次见完行业Top 10的销售精英后,发现自己苦苦思索的问题,别人早就想明白了。


自己要碰好几年的钉子才明白的道理,结果别人已经总结的相当精辟。跟别人吃饭的好处又增加了一条重要的例证。


以前我总是阶段性的怀疑自己太内向不适合做销售,这次跟一个自己很认可的销售人员深聊之后,发现他的性格跟我很像,这极大的增加了我的自信心。


以后再怀疑自己的时候,都会反问自己,既然他可以做到,为什么我不可以?只需要遵循正确的方法,积累一段时间,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我开始发自内心的相信了之前看到的一个统计,顶级的销售人员多数是内向型的,因为更加懂得倾听,而人们都喜欢自己的想法被听到。


这一顿干货满满的吃饭,让我更坚定了之后要与人当面交流的信念。


Photo by Andhika Soreng on Unsplash


五、当面聊天习惯养成


有了这次积极反馈之后,我决定去北京见见一直想见的师长和朋友。这又是收获巨大的一次旅行。


回来之后,给自己订个小目标,每两周见一个新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真诚是打开心扉最关键的钥匙。


以前我羞于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总是要等一件事成型之后才告诉别人。现在终于鼓起勇气,提前向朋友袒露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意外收获的是,朋友们帮助我、督促我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着去帮助朋友们建立链接,把交织的朋友圈组织在一起,主动促成一些聚会,帮助相似的灵魂在茫茫人海中相遇。




 未来的路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和自己说:我的大学生活一定要过得很精彩啊!该上课就上课,该玩社团就玩社团,该实习就去实习。未来的路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路上,肯定会受挫,会失落,但不要因此而止步不前,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养成与人当面交流的习惯这个过程中,我先迈出一小步,再跨出一大步,得到正向反馈后,继续坚持,从而取得了更大的收获,最终习惯养成,进入下一阶段。


这个循环的过程可以借鉴到其他习惯的养成。今后,我会挑战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迎接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作者简介

辛迪彭


周游欧洲的外贸辣妈。9年打卡欧洲20国,曾在孕期只身赴意大利出差,提着30公斤的行李,智斗三波小偷。现为圈外1月3班同学,喜欢跨界,喜欢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公众号:辛迪彭(gh_0560846902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