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Java知音  ·  池化技术:让真实业务效率飙升的利器 ·  3 天前  
Java知音  ·  池化技术:让真实业务效率飙升的利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精要摘录62 |《净土宗概论讲记》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0-11-26 11:00

正文





本愿称名


“本愿称名”这四个字,是净土宗“八字真言”中的第一句“四字真言”。净土宗八字真言就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这两句话若扩展,就是“十六字真言”:“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这是净土宗的四句特色。“本愿称名”是第一句,非常响亮。在弘愿寺,一进山门就有一个牌匾——“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这一章是对前面第二章到第七章这六章的归纳总结。第二、三、四章是“教”,第五、六、七章是“行”。


第二章是“教相判释”,第三章是“正依经典”,第四章是“相承论释”。“本愿”两个字,就是对教门三章的总结。教相判释,是站在本愿的立场上来判的;正依经典,核心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相承论释,也就是承接的法义,就是“本愿称名”:这是对前三章的教门来总结。


行门就是安心、起行、作业。安心是安心于什么?是因为弥陀本愿才能安心,是安心于“称佛名号,必定往生”,所以“本愿称名”就是安心。


起行,虽然说有五种正行——五念门,但是它的核心、要点,是称念弥陀名号,所以“本愿称名”也是起行。


作业,三种行仪也好,五种正行也好,“本愿称名”是“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这就是四修中的长时修,也是无间修、无余修,同时也是三种行仪中的寻常行仪。


善导大师的一句话,所解释的义理含量非常大。比如: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这里的“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就是讲行业——起行、作业的仪轨。所以讲“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就包括了四修、三种行仪。


所以,安心、起行、作业都在“本愿称名”内,这是对前面六章的总结。


同时,“本愿称名”也是承前启后的,是第九章“凡夫入报”的一个必然的前提,因为“本愿称名”,才可以“凡夫入报”。


这一章总共八节,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是“本愿之意义”,第二节是“因本愿——四十八愿”,第三节是“根本愿——第十八愿”。我们讲“本愿称名”,“本愿”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本愿?这三节主要是解释“本愿”两个字,相当于序说的部分,是铺垫性质的。


第二部分:第四节就是“本愿称名”,第五节是“选择本愿”,第六节是“生因本愿”,第七节是“摄生三愿的关系”,这四节是正说的部分,都是辅助、强化、展开“本愿称名”的。


之所以强调“本愿称名”,是因为“称名”是阿弥陀佛选择的往生极乐的行业,所以称为“选择本愿”。


“生因本愿”,因为“称名”是弥陀所选择的,所以众生称念弥陀名号必然往生,这是往生的正因,所以称为生因本愿。第十八愿是生因本愿,第十九愿、第二十愿也跟往生有关系,这三愿怎样摄受众生往生,互相之间是怎样互动、协助的,即所谓“摄生三愿的关系”。


第三部分:第八节是“念佛利益”,相当于结叹念佛、劝流通的部分。

本愿之意义


(1)分科


(2)通途本愿的意义


“本愿”之“本”,有“因本”及“根本”二义。


“本愿”的“本”有两种含义:一是“因本”,一是“根本”。


释为“因本”时,指因位之誓愿,全称“本弘誓愿”,又作“本誓”“宿愿”,即佛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果以前,为救度众生所发起之誓愿。于因位发愿,至今日得其果,故对果位而称本愿。


第一,解释为“因本”的时候,是指因位的誓愿,全称是“本弘誓愿”或者“本誓”“宿愿”,又叫“本弘”等等。因和果相对,“本”是本来,本来有这个因,因中发了这个愿,果上才有这个成就,所以“因”称为“本”;也就是佛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以前,为救度众生所发起的誓愿。“于因位发愿,至今日得其果,故对果位而称本愿”,这就是因本愿。这是通途所讲的因。


解为“根本”时,即根本之誓愿。虽言菩萨之心广大,誓愿亦无量,唯以此愿为根本,故称本愿。


第二,解释为“根本”的时候,就是根本的誓愿。虽然菩萨的心量广大,誓愿也无量,但是在这所有的愿当中,有一个愿是根本的,以这个愿为根本,就称为本愿。


这是解释“因本”和“根本”。


“愿”,有“总愿”与“别愿”。


就“愿”字,解释为两个含义,“愿”有“总愿”和“别愿”。


“总愿”为一切菩萨必发之愿,即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第一句为下化众生心,后三句为上求菩提心。


“总愿”就是一切菩萨都要发的愿,没有例外的,也就是佛门里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四弘誓愿,一般道场的早晚课都会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第一句为下化众生心,后三句为上求菩提心”,成佛就是下化众生、上求佛道——上求下化。


四弘誓愿这四句话读起来很简单,仔细想一想,菩萨发愿非常伟大,让人感动。


“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指什么?不仅是指人,还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六道轮回中所有天上、地下、水里、山林当中,蜎飞蠕动,比如蚂蚁、蚯蚓等等,无量无边,都含在内;不仅是此界众生,包括他方世界众生,都要发愿救度他们;不仅救度他们出离三界,还要救度他们成佛。


这样的愿,一个个地来发愿,靠数量来录取,那是不可能的;一定要豁破无明,从佛性这个地方发起来,才有可能。所以这样的愿我们发不起来。


“别愿”为诸菩萨依各自之意乐所发之誓愿,各别不同故,说为别愿。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释迦佛五百大愿等。


总愿这个大原则、大方向都是一样的,所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细别来讲,菩萨要建成他的净土,或者有他度化众生的一种特别的方便善巧和因缘,这样所结成的愿称为别愿。


比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释迦佛往昔为宝海梵志的时候所发的五百大愿等等,这都属于别愿。


这是通途所说的本愿的意义。


(3)净土宗本愿的意义


净土宗所说阿弥陀佛本愿有二义:


一、约因本,总指四十八愿,一一皆是本愿;


二、约根本,独以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为根本愿,又称本愿王、王本愿。


约净土宗,讲“本愿”有两种含义:一是从因本愿来说,四十八愿通通称为本愿;一是从根本愿来说,唯独以第十八愿为根本愿,又称为本愿王、王本愿,在所有的愿里面,它最重要。


我们谈到本愿的时候,要看是哪一种场景,有时候指四十八愿,有时候就指根本愿——第十八愿,这两种意义都存在。


这是本愿的名词、名相的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