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特会”:友谊当先,伙伴为重
文 | 李成(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采访整理 | 王衍 编辑 | 漆菲
中美两国都有一些“你输我赢”思维的人,也有“新型大国关系”思维的人,但这最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过事在人为。
这次“习特会”(4月6日-7日)取得了非常积极、正面的效果。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仅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取得了“巨大进步”,他还在推特上连发几条信息,称赞这次会面。
可以说,这次中美元首的首次会面,使得过去几个月两国关系过山车式的波折有了180度的转变,达到了转危为安的效果,还将中美关系引导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尽管美国方面特朗普的团队还没有组建完全,而且从现实来说,双方在很多问题上不可避免还会有摩擦和分歧,但这次“习特会”所定下的中美合作的基调,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不会被轻易改变。中美两国元首和高层官员沟通的渠道已进入常态。
在我看来,这次“习特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
首先是两国元首个人关系层面,习近平和特朗普两人都明确地说“建立了友谊”。尽管我在“习特会”之前的预估就相当乐观了,但两位元首对双方关系的表达比我估计的还要积极和直接。两国领导人建立个人关系对双方和两国非常重要,尤其中方一直以来很关注最高领导人或高层之间的互动和关系,比如之前的毛泽东和尼克松、周恩来和基辛格、邓小平和老布什等。
过去几年的“习奥会”中,虽然习近平和奥巴马或许没有建立很深入的友谊,但我们看到,正是两人的多次会面和默契,使得两国建立了稳定的工作关系,避免了中美关系在一些棘手或敏感问题上的恶化。至于2013年安纳伯格庄园的“习奥会”,两人与其说建立了深厚友谊,不如说赢得了更多的相互尊重。
但是这一次不同。“习特会”的第一次见面中,两人都明确表示,双方建立了友谊,特朗普甚至说他与习近平“建立了非凡的友谊”,中方也把这次访问定调为“友谊之旅”。考虑到当下中美关系所处的背景,这是十分难得的。
从形式上,特朗普邀请习近平去他自己在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本身是非常友好的接待信号。要知道,只有朋友才会被邀请到家里来。在会面中,特朗普的外孙女和外孙也现身,这是家庭式的见面,有非常融洽的家庭式氛围。
之所以能交成朋友,我相信,两人也有很多共同点在里面。尽管说建立友谊不是一时一事,巩固还需要时间和努力,但正如特朗普所说,这是两人友谊“一个美丽的开始”。
第二个层面,是中美两国在战略高度都希望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说,两国领导人不仅建立了私人的友谊,也把这种友谊衍生到了国家关系中。尽管这次会面,双方没有提“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但“伙伴关系”这个概念极其重要。我对这个关系具体的理解是,在重大问题上保持沟通,寻求合作,不把对方当作敌人。毕竟,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两个国家,GDP总和占全球的40%。
这一伙伴关系的建立既得益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视野,也是目前国际大环境发展的使然。目前的国际背景要求两国走向合作:从美国角度来讲,对外关系面临巨大挑战,已经树立的敌人有“伊斯兰国”、叙利亚、俄罗斯、伊朗、朝鲜,难道还要把中国也加进来吗?
就特朗普的外交设想来看,他本人希望和一些大国,尤其是俄罗斯和中国调整关系,建立大国之间相互尊重、避免冲突的关系,一起面对很多共同的挑战,比如在经济领域的金融不稳定,和在安全领域的防止核扩散、网络攻击、恐怖主义等。但遗憾的是,因为目前媒体曝出俄方操纵支持特朗普获选一事,他与俄罗斯改善关系的愿景无法展开,所以他更有意于选择和中国搞好关系,这是个明智的做法。
从中国的角度,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尤其是与美国在多领域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的利益所在,所以习近平说,中美两国“除了合作没有更多的选择”。目前双方都很积极地表达建立这样伙伴关系的态度和愿望,要具体落实还需要时间,毕竟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还没有达成共识。
第三个层面,是双方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早在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期间,双方建立了多达105个政府间的会谈机制,但我想,这些对话机制中有不少特朗普不会再继续延续下去,而是要建立更有侧重的,以互动和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仅仅以各自讲述立场为主的工作机制。这一次,双方谈到要建立四个机制。其中有两个已经启动了: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启动的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机制,国务委员杨洁篪同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国防部长马蒂斯启动的中美外交安全对话机制。另外两个,人文交流机制、网络安全对话机制,假以时日,也会启动起来。
第四个层面,是在一些最明显和紧迫的问题上,中美进行了讨论与谈判。主要是两个关键议题。第一个是迫在眉睫的朝核问题,第二个是如何避免中美两国的贸易战。个中细节目前还不得而知,相信在未来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会逐步展现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前面三个方面中,双方的分歧超过了合作意愿,这个层面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次习近平主席所面对的美国总统,可以说是美国最具争议的总统。在我看来,特朗普要么会成为美国历史上非常成功的总统之一,要么就是惨败的总统,没有中间地带的可能性。
自1月正式就职后,他对中国做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比如连线台湾领导人、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派美国航母进入南中国海巡逻等。这些使得中美关系在最近三个月阴云密布。但我认为,这些都是特朗普有意为之的战略技巧。同时中国官方也在这些问题应对得很好,并没有过度反应或情绪化反击,反而表现地很克制和冷静。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是个谈判高手,而且更务实,更看重结果。之前的种种是他在试探中国的底线和对中国要价,这是他行事的风格和方式。
特朗普曾在自己的书中谈过商业谈判的两个要点,这也可以帮助外界理解他对华政策的思路。第一点是,谈判一定要把对方最在乎的东西,尤其是以前不在谈判桌上的,一开始就拿到谈判桌上来,这样对方就会很认真的对待,否则对方会一直处于谈判优势,或不和你谈判——由此不难联想到他为何会与台湾领导人通话。但自从两国领导人通了电话、明确“一个中国”的原则后,台湾问题就没有再变成两国的主要障碍,这次会面中,这个问题几乎都没当作重点提及。
另一点是,谈判中,一定要给出对方一个超出可以接受范围的要价,这样的话,就可以逐步减少自己要价,让自己永远站在优势的那一方。因此不难想到他在竞选中提到要对中国征收45%的关税——这是他的要价,而实际上,他会有一个最终可行的关税比率。
这次“习特会”中,他也表现出自己特别的方式。比如两人会面的第一天,面对记者时他说:“我什么都没得到,绝对什么都没有。”接着又说,他和习主席建立了友情。很多人一开始没看懂这句话,感到不可理解。
我认为,这个话要放在当天的语境里去理解。可以看到,特朗普要传达的三个信息:第一是他“特有”的幽默,说的不好听的是他“特有”的信口开河;第二,这句话对当时的中方是一个要价筹码,因为双方团队的见面谈判第二天才正式开始,所以特朗普是在谈判前告诉中方,必须要考虑美国方面的要求;第三是说给美国民众听的,让美国民众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实质性的见面,他的态度对中国是强硬而认真的,不是只有客客气气地“友谊”。
可第二天的谈判后,他明确表态说,双方取得了巨大进步。所以,对特朗普的表现要连贯起来看,而不是抓住一点就炒作或过分解读。可以说,特朗普也许是一个不可预测的人,但绝不是一个复杂的人。
另外,特朗普是一个有想法和主见的人,他比之前的美国政治家更能理解中国人的逻辑。就像基辛格博士讲的,中国人不喜欢就事论事,喜欢先把外交的基调和战略关系定下来,如果是朋友的话,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如果是敌人什么问题都谈不好。与之前的美国领导人不同,特朗普很了解这种思维,也用全面视角去看问题,所以在他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交换,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像买卖一样来做的。
比如说,他会派国务卿蒂勒森在两国元首见面前访华时,说到中美之间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双赢”,这从侧面上承认了“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点美国国内一些人持怀疑和批评态度,中国方面则感到意外和惊喜。我认为,这并不是蒂勒森或者特朗普对中国之前提的“新型大国关系”了解不够,或者草率为之;而是经过了精心策划。当然,他没有提到美国学界、战略届之前一直忌惮的“尊重彼此核心利益”。
这体现出特朗普非常明确的信号,就是要和中国合作。尽管现实上,可以预见,未来中美一定在很多问题上还会有矛盾和摩擦,比如贸易问题,对台售武、南海问题等等,但这并不影响两国合作和友好的基调。
中美两国经历了过去45年的种种波折,现在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在中美两国元首定好积极基调之时,未来还需要努力促成中美各界都对合作产生共识。中美两国都有一些“你输我赢”思维的人,也有“新型大国关系”思维的人,但这最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过事在人为。
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奥巴马从未对美国民众发表主题演讲,公开讲述其对华政策,在访问中国时也没有机会对中国民众讲。这也使美国民众和各界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和合作的必要性缺乏共识。
现在两国国内的舆论都变得信息多、来源广和观点多元化。很多激进、偏颇、煽动性的声音往往会借助新媒体和网络不加过滤的喧嚣直上,给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合作造成很多“噪音”和阻力。
尽管中美双方看问题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各界应该共同努力,把合作的声音讲出來,把合作的结果做出来。这也是习近平所讲的,我们应该“共同把蛋糕做大,这样两国才能双方从中获益”。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更希望两国走向合作,而不是对抗。这种情况下,两国产生共识的可能性是有的。目前很多民众无法了解现在政治的戏剧性,所以我一直强调“中美关系要有想像力”,不要有太多的意识形态的框架,要把两国关系的走向放到理性而宏观的角度去看。
目前中美两国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未来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眼下最为重要的是,即使是在两国关系困难重重的时候,决策层都要有历史担当,要有“退一步道路会更宽广”的领悟,要有换位思考的视野,要有对各自多方位开放的举措,要有两国是友非敌的理念。值得庆幸的是:强调“友谊当先, 伙伴为重”的“习特会”,为这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新媒体编辑 | 丰泽 马茹均
| 往期精彩文章 · 点击图片阅读 |
异乡拼搏:“难道我们给国家惹乱子了吗?”
×
- END -
×
「爲全球華人提供獨立意見」
INDEPENDENT THINKING FOR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
版權歸香港《鳳凰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系
010-65233690 / [email protected]
×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快速訂閱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