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太极
【互联网+功夫第一媒体平台】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就了其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这不仅体现在哲学思想上,还表现在武术技法、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今天,实战派武术家赵冀龙老师就来和我们分享
了
东西方武者在饮食和技法追求上的不同。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便惊叹于影片中李小龙完美的肌肉线条,
一集
毫无多余脂肪的身体,显然
他
经受了严格而刻苦的训练。据说李小龙前辈每天要坚持8小时以上的训练,几乎除了睡眠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训练,这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李小龙不但训练刻苦认真,
而且
每天对自己的饮食也有相当高的要求,他每日所需的生牛肉都从国外空运过来,并且伴着鸡蛋一起食用,按照颜飞老师的解释,这是西方健美运动员一种普遍的饮食方式。
而在赵冀龙老师看来,西方人的这种饮食方式无疑有些急功近利,几近极端。为了追求更低的脂肪含量和更完美的肌肉,西方的健美运动员对饮食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除了对这些食材的特殊要求以外,不同于一般正常的一日三餐,这些运动员可能会一日5-6餐,每餐间隔时间很短。
因为两餐之间间隔时间太长,就会使体内的营养供应和需要处于枯竭状态,会引起肌肉的减缩和不饱满。而在一些西方运动员甚至武者看来,没有了肌肉也就没有了力量、速度,失去了克敌制胜的资本,然而事实真的如他们所想吗?
在东方的哲学体系中,历来有以柔克刚的说法。天下惟至柔者至刚的思想深深渗透在在中国武术,尤其是内家拳的武学思想中。而西方人个性张扬,善于表现自我,他们的这种文化也让他们的技法更多了些刚猛。
而这些力量和速度在他们看来都要以肌肉作为支撑。而在中国的内家拳中,长以水作为修为境界的比喻,在初级的内家武术中常以猫
、虎
做代表,这些动物无不体现出柔的特性。
内家拳不一定
一味追求速度
,
而是
在正确的时间完整正确的事情,一击而中结束纠缠即可,因此也必然就不需要过多的
力量
作为保证。在内家拳中以气作为发力基础,而这种气是通过内求的方式获得的。
所以中国武术虽然注重实战,但更注重养气、养身、养性。只有养好才能用好,通过养和用达到一种平衡。而这正是赵老师想在这期节目中指出的,对肌肉的过度追求不但达不到最优的实战效果,而且大大违背的平衡法则,这种只用不养、只花不挣的方式,是在耗散能量、掏空身体、缩减运动寿命。
最终大都会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关节等处造成损伤,即便取得一时之胜利,长远看依然是不划算的。
在节目中颜飞老师提到,赵冀龙老师在饮食方面平时也很有节制
。
古人
也
常说:八分饱,常常走。因此,即使遇到像刚刚过去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我们还是要在家人团聚时控制食量,赵老师的饮食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赵冀龙老师又从技术角度分析了:李小龙前辈在影片中躲避子弹这一情节。俗话说:神仙难躲一溜烟。赵老师认为已经出膛的子弹能被躲开,应该是
人类
所不能及的事情。
但是,赵老师也认为,通常人在射击之前会有诸多细微的动作,一个高超的武者可以在敌人将动未动之时做出反应,这就是传统武术中说的:敌不动我不动,敌未动我先动,后发先制。
这种深沉内敛的中华武学思想也体现出我们老祖先的武德和智慧。赵老师最后补充说:以往习武者
所处的
社会环境
中,
没有
当代社会这样的灯红酒绿
,
前辈们
终日里除了必要的生活需要和交友
之外,
都是
在
潜心练功
中度过。
所以他们能达到的武学境界和高度,可能也是现代人
难以想象的
。
有缘的人
,
欢迎加入无极太极,
通过习练
正宗内家拳
,达到
实战、养生
的效果,也能和无极太极一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编辑:韬略
来源:无极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