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聿学长
哔哩哔哩(b站)关注up主:【子聿学长】,解锁更多 EndNote 小技巧。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跟着子聿走,让天下没有难编辑的参考文献格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子聿学长

读博需要花钱不?从自身情况介绍下~

子聿学长  · 公众号  ·  · 2025-02-09 01: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大家过年好哇,我是N多。上篇推文分享了过年亲戚们问的一些奇葩问题,有同学对读博的补助和奖学金比较感兴趣,所以本篇推文从我自身角度出发回复一下疑惑,相信有很多同学都比较感兴趣。

首先说一个最基本的,湖南省国家补助是2000元,导师补助的话800元。有的导师不发劳务费,有的老师想多给也不会超出800,毕竟超出800就得交税20%。像湖南大学的话直接发2800,就怕有的导师不发。社科类的话好像会少一些,具体多少请这部分群体在评论区打出来。我师弟在国防科大,一个月有5000的工资。我还知道华南理工大学,一年全包是58200。如果想知道哪个学校的国家补助,大家评论区打出来,麻烦在相关学校的同学回答一下。

像我们中南大学的话,博士每年的学费是1万,一等奖学金1.8万(30%),二等奖学金是1.3万(60%),三等奖学金是5000(10%),奖学金是100%覆盖,所以一般奖学金可以直接把学费抵消。博一第一年入学大家的奖学金统一是1.5万。国家奖学金的话是3万,校长卓越奖学金是2.4万, 校长拔尖奖学金 是4.8万。奖学金名额还是蛮多的,大家只要不是太差一般至少可以拿到2.4万的校长卓越奖学金,虽说含金量没国奖高,但进入社会你就会发现这些荣誉证书只是你当时进步的一个里程碑,其它的并没有什么卵用。现在国家奖学金翻倍了,拿起来更加容易了。

考虑到博一开始会自己一个人整一个新方向,这样在博二评奖学金的时候肯定没有文章,没有文章就拿不到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也要成绩排名来争取。所以我在入学前的暑假就读研时的方向整了一篇文章,这个创新点在研三下学期走前一个月想好的,通讯也带了硕导,所以在读博第一学期就中了一篇保底一等奖学金的文章(Optics Express,中科院二区top,JCR一区文章)。博二如愿以偿的拿到了1.8万的一等奖学金。

因为提前预定了博二的一等奖学金,所以用博一博二两年来攻克新方向,至少还需要2篇JCR1区才能拿到国奖。这里给大家说个我们学院当时的评奖规则:因为学校一直是以JCR来划分等级,JCR一区为A级期刊,二区为B级期刊,所以我们学院也算按JCR算。学院是3个国家奖学金名额,5个校长创新奖学金名额(2.4万),一共8个名额,评过的材料下次不能再用。所以每次国奖只要有3篇JCR 1区就有机会。在第二步规划中,新方向第一篇文章也投了OE(当时是JCR1区,还是比较权威的),由于结构框架等问题来回返修3次,投稿返修历时大半年才接收,很感谢专业的审稿人提到了关键问题让我的体系搭建完整了。第二篇PCCP(发表当年JCR1区,中科院二区top)就比较幸运了,评定奖学金时规定的时间是9月1号,出版时间为8月31号,正好赶上了末班车,3篇JCR一区有望冲击国奖。但中间有个小插曲,新的JCR分区出来后我从来都没想过OE会掉到JCR 2区,直接芭比Q了。所以在评奖学金前我联合一个同学(他的APL也掉二区了)找了负责奖学金评定的老师,说明了情况,因为我们发表的时候是JCR一区。然后那个老师专门和负责评定的老师们开了一个会,最终确定按发表时的分区算。我提前找老师的原因是:一旦答辩完确定名额再提这问题,就毫无意义了,所以要在没答辩前把这些潜在的问题敲定。最终运气好排名第二拿到了国家奖学金,第一名是6篇大文章,我三篇小文章能拿到真的是运气。所以博三拿到了1.8万的一等奖学金+3万的国家奖学金。

到博四我已经有5篇JCR一区,1篇JCR二区论文。在奖学金评定时有2篇JCR 1区和一篇JCR 2区。这时候存在一个奖学金的博弈,按照前几年来说我要拿校长创新奖学金(2.4万)是稳拿的,但选择了校长创新奖学金就拿不了校长拔尖奖学金,二者只能二选一。除非拿了国奖的同时还可以继续选择去冲击校长拔尖奖学金。这次国奖是机会渺茫,最终我纠结了很久还是打算整一把大的,用2.4万的门票费去竞争4.8万的校长拔尖奖学金,中南最第二高奖学金荣誉(还有个更高的是校长卓越奖学金,得发正刊才有评选条件,基本无人能拿)。因为去年有人5篇JCR一区拿到了拔尖,所以还是有机会的。学院评完奖学金后发现,今年真的太卷了,同学都一个比一个猛,一个同学发了PRL(物理类的顶刊),一个同学2篇NC,还有Angew,AM等,还有同学发了AFM,这是拿了国奖的三个同学。博三的学弟学妹也好猛,还有博二的同学当了一年的科研助理,3篇JCR 1区起步,所以我一下子被顶到了第九名,就是啥都没有。所以在校长创新奖和拔尖奖学金的博弈上我赢了,我本想用2.4万来当作竞选拔尖奖学金的门票,这样一来我就算拿不到拔尖奖学金也不会后悔。校长拔尖奖学金是每个学院推2个人,最终我是排名第二推了上去。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拔尖奖学金竞选通知出来的时候我傻眼了,要求的比赛的时候展示中科院分区,这我完全就芭比Q了呀。我6篇文章就一篇中科院1区top,5篇中科院2区。我们物理微纳光学领域如果没有实验条件的话,发一区很难。目前国内没有实验的课题组中,第一梯队是PRB,APL,OL这类权威期刊。第二梯队是OLT、OE等普通二区期刊,第三梯队是三四区。我那篇中科院一区期刊是运气好,用一个方法实现了一个没人实现的问题,刚好那个外国编辑也是做同一个领域,我在引言里也引用了他的文章,他可以一眼看出我的创新点的大小,所以就运气好送审了。3个审稿人,只有一个审稿人提出一个无厘头的问题,返修后迟迟不回消息,被编辑强行接收了。如果是其他编辑,估计就以没实验拒稿了。所以说我读博期间一个人整一个新方向发表6篇文章基本是实力+运气,算是拼了老命了,在我们领域也算可以的了。所以面对竞选结果的时候也释怀了,博一规划到现在入围了校长拔尖奖学金也算是对我努力的一种认可。所以在没出结果前我就已经知道了结果,毕竟上次参加优秀学生标兵比赛时人均10篇+高质量SCI,按中科院分区我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综上所述,我读博期间奖学金是1.5+1.8*3+3=9.9万,国家补助拿了8万,导师补助3.8万,一共是21.7万。减去学费4万以及每个月花费1000,差不多博士期间攒了10万。读博期间是和女朋友异地的,我个人也比较省(从小太艰苦了,所以消费也养成习惯了),平时不怎么买衣服和逛街,对吃也兴趣不大,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打球,科研和打球相辅相成。我们物理楼下有个打饭亭,按套餐的话11块,饭盒和米饭免费,但如果不满11元的话饭盒和米饭2元。所以我直接网上自己批发了一次性饭盒,每次一共6-7元左右(如上图所示),吃了两年多吧。打饭的阿姨对我印象特别深刻,以为我比较穷会给我多打一些 ,殊不知我只是省+减肥。

如今博士毕业,回想读博四年的经历,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欢迎大家报考中南大学。并不是我把博士读了出来,而是国家助力我读出来了博士。感谢生我养我的会宁县,感谢国家,感谢中国共产党!



欢迎扫码加科研群
抖音:中南渣渣博士僧N多

抖音22万粉丝,上面有实

际操作的科研方法和技巧

点击“阅读全文”可直达,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那你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