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
「全面展现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我们为您一一讲述」
1939年的春天,
美国旧金山,碧空万里,
一架橙红色飞机腾空而起,
在天壁下划出一道道弧线,
做出各种高难度的特技动作。
美洛斯机场上成千上万的观众,
随着飞机翻腾、旋转发出阵阵惊呼。
但最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
飞机安全着陆时,从上面走下来的,
居然是一个有着东方面孔的女性。
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
就是李霞卿。
李霞卿生于1912年,
父亲李应生是一位爱国志士,
曾在上海法租界担任高级翻译。
童年时,李霞卿随父亲留过洋,
和当时大上海的诸多名媛一样,
她思想活跃、见识非凡、胆力过人,
自小就表现得有主见,敢独立。
家佣常常教她要端庄,做淑女,
但在李霞卿看来,这世上没什么事,
只有男孩能做,女孩不能做。
1925年的年底,
黎民伟从香港来到上海,
与李应生一同创办电影公司。
小小年纪的李霞卿就成了片场常客,
饶有兴趣地看场工布景,看别人演戏。
1926年,《冰清玉洁》正式开拍,
导演卜万仓找到林楚楚来演女主,
并找来张织云给林楚楚搭戏。
通过这部电影,林楚楚一炮走红,
张织云更是借此成为电影王后。
此外,观众们还记住了一名少女,
那就是当时年仅16岁的李霞卿。
彼时,女二号妹妹的人选未定,
卜万仓发愁找不到合适的人,
正巧活泼可爱的李霞卿来到片场,
一眼便被他选中。
电影引起一阵轰动。
看到16岁的李霞卿,
连胡蝶都忍不住赞叹说:
“上海人大饱眼福,
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了。”
此后,李霞卿开始独当一面,
主演了《海角诗人》《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是名副其实的大片,
拍片跑了好几个地方,
甚至动用北伐军来扮演古代战士。
李霞卿作为扮演花木兰的女主角,
虽是富家小姐,却不怕苦累,
在雪地里吃面条,在卡车里睡觉,
跟随剧组四处辗转,抗冻耐劳。
影片一经上映,又叫好又叫座,
李霞卿一跃成为最红影星之一,
与周旋、阮玲玉、胡蝶等女星,
被誉为“星级七姐妹”。
然而就在事业鼎盛期,
李霞卿却突然消失了。
对于她突然出国,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旅游,有人说是深造,
也有人说,因为女儿名声越来越大,
李应生挂念安危,担心她被绑架。
最终,李霞卿去了欧洲,
学习西方电影技术,开阔眼界。
她主演的《海角诗人》《西厢记》,
还在法国的二八影院公映,
受到了西方媒体的高度评价。
期间,李霞卿还有幸与卓别林结识,
在他的私人宴会上担任主持。
这时的李霞卿对西方电影工业,
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
凭她的名气、演技和见识,
回国后必将促进电影发展。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
她选择了飞行。
1933年,巴黎,
一个偶然而机会,
李霞卿看到飞行特技表演。
虽然当时她不在飞机上,
但机身炫目的飞行姿态,
犹如凭空而来的无形闪电,
一击便将李霞卿的心给击中了。
飞行呼啸而起带来的强烈刺激,
让李霞卿感到前所未有的震颤。
随后,她报名参加日内瓦,
科因特林国际机场进行的试飞。
在摇晃的老飞机上体验一番后,
她的心头还存有一丝疑虑。
但坐上性能更好的虎蛾双翼机,
俯瞰到身下的壮丽景象,
体验到乘风破浪般的刺激和喜悦后,
李霞卿暗暗做了一个决定:
“我要成为一名飞行员,
唤起同胞对航空事业的关注。”
李应生早年丧妻,
从小就把李霞卿当男孩养,
培养她游泳、马术,鼓励她自强。
李霞卿跑到瑞士的航空学校报名,
教官一看来的是个中国女孩子,
便问:“你这么漂亮,该去演电影,
为什么要来学习飞行呢?”
李霞卿说:“很多人都觉得,
飞行是男人的天下,与女人无缘,
我就是想做女人不大做的事。”
考官不屑道:“中国女人不都是小脚吗?”
李霞卿不卑不亢:“我来到这里,
就是要让全世界知道,
中国女性不但能在地上走,
而且能在天上飞。”
在男性占据主流的飞行学校里,
很多人都对她抱以偏见,
她也常常因为飞机少而排不上课。
为了训练自己,她每天早来晚退,
缠在教官左右求指导,
终于将其打动。
对于翱翔于蓝天的感觉,
李霞卿曾在传记中写道:
“那是我人生最美妙的时光,
飞行、梦想,感觉是那样远离世俗,
那样的接近天堂。”
1935年,李霞卿拿到瑞士飞行执照,
也是第一个拿到该执照的中国人。
教练们都称她为“东方蜻蜓”。
但李霞卿并没有止步于此,
因为她想学的是飞行特技,
想开的是军用飞机。
随后,她到美国奥克兰波音航空学校,
这里的教官都是一战时的王牌飞行员,
而且从来没招收过女学员。
但李霞卿表现出的坚韧和飞行技术,
让所有教官对她无比欣赏,
最终将她破格录取。
新学校的魔鬼训练,
简直要叫人落下泪来。
加之李霞卿身材娇小,
座位和踏板都要加垫木板,
学习起来就更加困难。
一开始,她的成绩很不理想,
凭着超人的毅力,她不断加练,
在被教官无数次训斥后,
仅仅4个月,她就独立完成驾驶,
将大型运输机从奥克兰开到芝加哥。
这时,她已对飞机无比熟悉,
可特技飞行训练还是未被列入课程。
她想回国表演的理想也就无法实现。
为此,她找到了自己的教官格雷格,
希望他能单独训练自己,
看到李霞卿坚定的眼神,
格雷格答应了。
1935年5月15日,
李霞卿与格雷格一同登机。
格雷格坐前舱,李霞卿坐后舱。
在约2200英尺高空飞行时,
格雷格示意李霞卿准备横滚练习。
机头昂扬而起,往后翻腾,
就在这时,李霞卿的安全带断了!
格雷格一看,惊出一身冷汗,
李霞卿半个身体悬在舱外,
试图抓住机身却未能成功,
转眼之间就掉出了座舱。
掉出舱时,李霞卿也吓得魂飞魄散,
但良好的心理素质立即帮她冷静下来。
极速下落中,她拼尽全力打开降落伞,
克服了巨大的恐惧落向海面。
幸运的是她没被降落伞缠住,
最后被海浪冲到岸边,顺利得救。
救援人员来时,她竟没有一丝惊慌,
虽然被冻得浑身颤抖不止,
被救上来时,她还淡定地说:
“可惜了我的一只鞋子,
掉出舱的时候就丢了。”
李霞卿被带回基地后,
新闻媒体蜂拥而至采访她,
对她的应变能力高度赞扬,
称她为“大海中的维纳斯”。
美国一家飞行俱乐部,
还接纳她成为第一名女会员。
正是凭着超凡的勇气和毅力,
在男性雄霸的炫技天空上,
李霞卿成了一名出色的飞行员。
1935年11月5日,
她以全优成绩从波音航空学校毕业,
并顺利获得美国的飞行执照。
她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国,
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了。
1936年,她回到上海定居,
立即加入上海航空协会。
可就在她踌躇满志的时刻,
政府却拒绝为她颁发执照。
因为,她是一名女性。
李霞卿找到相关人员,
告诉他们自己回国的目的:
“我要用我的特技飞行,
唤起国人对航空事业的关注,
你们必须要给我飞行的允许。”
政府思量再三,要求她试飞一次,
很多官员都以为她会达不到标准,
却被李霞卿用实际行动打脸。
拿到执照后,她四处做飞行表演,
并接受政府聘请,去飞行机构检查,
帮助全国飞行事业的发展。
为提高大家对航空救国的认识,
她还专门成立了航空飞行社。
1936年10月24日,
上海市民献机命名仪式隆重举行。
当着十五万观众的面,
李霞卿展示了自己的飞行特技,
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
进行飞行特技表演的女飞行员,
在震天的欢呼声中,
永远被载入史册。
抗日战争爆发后,
李霞卿第一时间要求参战。
她觉得自己接受的是专业训练,
必须上天杀敌,报效国家。
但因为她是一名女性,
南京空军将她拒之门外。
航空委员会也发出公告,
严禁任何人私自驾驶飞机,
以免妨碍我军空中作战。
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她。
为了向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霞卿参加红十字会,培训医护,
建立难民营和孤儿院,
还专门建立电台,积极宣传抗战。
不幸的是,三个月后,上海沦陷,
日本人进入上海前就已将其通缉,
一位同事劝她赶紧离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