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梁鹏飞
► 影评人
《战狼2》成为今年中国电影市场最大一匹黑马,目前还在持续刷新着中国电影票房的各种记录。而此前曾被认为是今年暑期档头号种子选手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下称《三花》),只是在首映日对《战狼2》的票房有一点影响,随着口碑崩溃,《三花》票房应是“扑街”无疑。
一个是原来的头号种子,一个是冒出来的大黑马,二者票房差距如此之大,实际上宣告了《三花》这种只重宣发和炒作,不重质量的电影拍摄模式已走向失败。中国电影的新格局正在展开。
《战狼2》最新票房已超过30亿,刷新《美人鱼》的中国电影票房纪录也就是一两天的事儿。它刷新了国产片新的单日票房纪录,创造了中国电影单日票房连续10天破2亿的惊人纪录。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它的次周末票房居然高于首周末,这说明《战狼2》的票房潜力依然很大,未来继续突破40亿应已无悬念,甚至50亿也可以畅想一下。这实在是一个疯狂的暑期档文化现象。
与之对比,原为今年暑期档头号种子选手的《三花》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票房曲线。《战狼2》是周四晚间上映,第一天1亿,第二天2亿,第三天3亿,第四天周日票房超出了周六;《三花》次周同样是周四晚公映,结果票房一天不如一天,周末两天加起来,还不如首映票房高,实在是和《战狼2》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花》的票房为何如此惨淡?因为它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
《战狼2》和《三花》的票房对比图,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曲线
为什么说《三花》模式是在走老路?
中国电影市场化起步于2002年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我以前就说过,《英雄》虽在国产片低迷期救市有功,但中国电影后来的很多毛病也是在这埋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黄金甲》给后来的中国大片摸索了一种玩法,就是把电影营销成一种大众都讨论的文化现象,剧情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话题性,把观众的目光都吸引过来,这比电影本身重要。
后来的中国大片,大都沿袭了张艺谋开创的这套模式。
2010年后,中国电影市场井喷,又赶上了网络普及时代。后面的中国大片宣传炒作的手段更是登峰造极,无所不用其极。《三花》的圈钱模式就是这几年中国电影产业,驾轻就熟制作套路的典型代表。对,就是套路。
如果问及对《三花》的第一印象,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大IP、小鲜肉、大明星和极高话题度,大制作、大投资和大场面,在电影制作各个方面够极尽奢华之能事,唯独就是剧情不在线。
《三花》极度追求画面效果(图截自其预告片)
《三花》的故事来自同名小说,其同名电视剧早已火爆网络,这IP足够大,话题度足够高;《三花》的主演,刘亦菲自《仙剑奇侠传》以来,就一直是观众心目中仙侠剧的女神化身,杨洋则是新晋小鲜肉,在网络上有无数粉丝,演员流量足够多;至于投资,《三花》是阿里影业今年重头戏,据相关报道制作成本近2亿人民币,请来了曾获得奥斯卡最佳视效大奖,担纲《蜘蛛侠》等好莱坞大片视效导演的安东尼,在特效和场面上确实是一流水准。
《三花》九尾狐特效确实非常出众(图截自其预告片)
但除了场面和特效,这部电影在其它方面都非常糟糕。《三花》的导演之一是赵小丁,是张艺谋的御用摄影,对电影画面很有一套。张艺谋向来是以画面见长,赵小丁和国师合作多年,倒是把张艺谋的这个特点发扬光大,一味追求画面和场面,就是忘了首先要讲好一个故事。
更糟糕的是,本来《三花》是中国仙侠题材,但《三花》为了追求国际化,导演之一是从好莱坞请来的,服装造型居然也是西方设计,最终导致整体服装和审美风格有点不伦不类。片中刘亦菲的很多服装明显带有欧美童话风。
《三花》部分戏服……(图/豆瓣网友@成蹊)
回顾这几年中国电影,有太多都是和《三花》走一个路数。
比如《小时代》系列,同样是大IP,全流量明星,画面也是光鲜亮丽,剧情也是一塌糊涂。
比如《封神传奇》,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剧照就不放出来辣眼睛了。
不同的是,在前几年,像《小时代》这样靠营销和炒作的话题电影还能在市场上骗到一定票房。随着这类电影越来越多,观众终究会失去一开始的新鲜度,烂片看多了总会提高一点审美水平,像《封神传奇》这样的烂片越来越难以骗到票房。据悉《三花》保底10亿,预计最终票房不会高于6亿,必亏无疑。
其实《三花》的立项制作时间大概是2015年底到2016年间,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爆发,这给了很多电影公司一个错觉,以为这种靠营销炒作的老路还会有市场。等到它们上映的时候,却发现时代主题早已沧海桑田。
《战狼2》新在哪里?
为什么说《战狼2》走出了中国电影类型片新的模式?因为它和过去中国电影主流商业片有很大不同。
第一个不同,自然是它“逆潮流”不动,坚决不用流量明星小鲜肉。流量明星为什么贵?因为它的流量并不是自带,要花钱买。
电影进入网络时代,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情况,就是炒作话题太容易了。各种微博、门户网站,明星的话题翻来覆去地炒作,普通观众想避开这些话题非常困难。但是要保持话题热度,要维持流量,就要花钱。
每一个流量明星的背后,都有强大的资本力量在运作。但是资本不傻,它花高价维持流量明星的话题度,就是看准了流量明星能从市场上赚回来。这两年天天讲明星的“天价薪酬”,这些薪酬难道都是给流量明星的吗?羊毛出在羊身上,有很大一笔都是作为公司的公关费用。花钱请流量明星,其本质上是用来买他的话题度和广告效应,而不是买他的演技。
中国电影这几年流量明星盛行,其实还是在延续《英雄》开启的营销炒作模式,这条路从根子上就走错了。
吴京对此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对流量明星说不,因为他要追求电影质量,靠质量取胜,而不是靠营销炒作取胜。
吴京接受采访谈及为何不使用流量明星
第二个不同,是《战狼2》给中国电影题材和潮流带来了改变。
中国电影自从《英雄》开始,最卖座的类型一直是特效大片和喜剧,在题材方面一直是以虚构故事为主,和时代脱节,和当下社会生活脱节,纯粹是为了娱乐,而不关注现实。
尤其是中国式的大片,无论是早期的《英雄》也好,后来的《画皮》也好,几部西游题材、几部盗墓题材,这些大卖的电影统统是虚构故事。
以《夏洛特烦恼》、《泰囧》为代表的喜剧片,其故事背景倒是放在当代,但喜剧片的核心还是为了娱乐,现实人文关怀方面不是它的重点。
中国电影这几年真正做到关注社会民生,关注现实人生,关心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还有一定影响力的,要首推陈可辛的《亲爱的》。
《亲爱的》是中国电影近年来少有的关注现实人生和情感的优秀电影(图/豆瓣)
在5月份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火爆中国电影市场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追问,为什么我们没有拍出如此优秀的体育题材电影?我们明明有那么多感人至深的体育题材等待发掘,比如几十年来一直感动我们的中国女排。
在关注中国电影这么多年以后,我也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的电影人很少去拍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是大众文化商品,电影反映的是大众文化思想。我们的国家,这十多年来,走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的电影却一直娱乐至死,少有人去关心当下,少有人去关心我们这个正在剧烈转变的时代,和时代浪潮下的丰富人生。那该有多少感人真实的故事啊。
《战狼2》为什么票房如何火爆?因为它的故事海外撤侨恰好契合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契合了我们大国崛起的时代浪潮,挠中了大多数观众的痒痒,这才赢得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其实我们的主旋律电影也不要老把眼光放在过去。为什么和《战狼2》同期上映的《建军大业》票房不太好?革命历史题材已经拍了那么多年,再怎么拍恐怕也没法超过《大决战》系列的高度。为什么不关注当下呢?什么是主旋律?大多数人民支持的就是主旋律,《战狼2》就是不折不扣的主旋律爱国主义优秀电影,即将上映的《红海行动》就是主旋律。
所以说要时刻跟紧时代的大潮,历史的进程。如果还是前两年,可能《三花》就不会有如今的票房惨败,而是像《小时代》那样赚得盆满钵满;可能《战狼2》票房也不差,但肯定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神奇。
市场和观众,终于对那些靠营销和炒作的电影模式起了厌倦之心,而《战狼2》则摸索出了新的可能。
中国电影的新形势,终究是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