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 星球研究所”(微信ID:gonglulvxing)授权转载。
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形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
论高原,有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论平原,则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而古人则更喜欢从文化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形便
构建出许许多多充满历史文化蕴味的地理区划
如江南、塞北、中原、关中、岭南、河西、西域
部分古代理分区地,地图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标注
然而这些古代区域名称
有的已经被历史遗忘、不为现代人所用
如西域、塞北
有的则从过去人人争相攀附的神坛上跌落
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区域名称
如中原、关中
唯有“江南”在经历千年起起伏伏之后
仍能让大部分中国人心生好感而向往之
严格来说
这个江南并不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方
而仅指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一小块区域
其主体为形成于明代的“老江南八大府”
江宁府(南京)、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
松江府(含上海)、嘉兴府、湖州府、杭州府
广义上还包括长江以北的扬州
以及钱塘江以南的绍兴、宁波
灰色粗线为江南范围,地图源自龚胜生等著《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地理》,星球研究所标注
江南八府加上扬州等地
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
不足全国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一
却可以将自己的名号输出到全国
其典型表现便是
几乎所有与江南相似的地方都被冠以“某某江南”
比如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
“塞上江南”的名号就给了宁夏平原
(隋代郎茂所著《隋州郡图经》记载:有一批江南士兵被迁到宁夏吴忠,他们将吴忠称为塞北江南)
“周宣政二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其江左之人,崇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
1400年后
我们的地理视野已经极为扩大
对中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多样性有了更多认识
却仍将西藏林芝、新疆伊犁
这两个文化、地理与江南差异极大的地方
冠以“西藏江南”“塞外江南”的名号
而其它地方各种“小江南”的称谓更是层出不穷
中国人为何如此偏爱江南
甚至延续千年之久,至今不衰?
事实上
江南的崛起源于它最重要的地理特征
“多水”
而江南之水又分为四大要素
即“江”、“河”、“湖”、“海”
其中的“江”则包含了长江、钱塘江两个
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
依次把江南的五个城市分别推向历史巅峰
首先来临的是
西晋末年
在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重重打击下
西晋宗室、士族大量南迁
被长江西、北两面环绕的建康(今南京)
拥有天堑地利
成为重建晋廷的最佳选择
南京段长江,摄影师站酷账号@yuhyunliang
而且长江在这里绕了一个半弯
南京成了江南地区的最北端
这样的位置也有利于南方政权
向北方发动反攻、恢复中原
加之长江上游荆楚之地又长期被南朝控制
从上游顺江而下的威胁也基本消除
南京南部则有秦淮河贯穿
再加上东、南方向的山峰丘陵
又构成了对江南内部反叛势力的天然屏障
与脂粉气十足的内秦淮河不同,外秦淮河是南京的护城河,摄影师图虫账号@开心修罗
公元317年
琅邪王司马睿在南京称帝
史称东晋
此后南朝的历代朝廷均接连在此定都
形成六朝古都
南京崛起
伞兵视角下的南京,摄影师图虫账号@摄影人王正坤
与日益“蛮族“化的北方不同
衣冠南渡的汉人认为自己才是华夏文明之正朔
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
开始第一次独立于北方发展
南京凭借长江、秦淮河等水系之利
成为南朝经济中心
码头经常停泊数以万计的中外商船
它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这是之前强大统一的汉朝首都长安也没能做到的
南京鸡鸣寺路的樱花,摄影师@葛宏军
所谓“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
以南京为中心的六朝
带动江南首次进入全面加速发展阶段
以至于后世的吴敬梓在《儒林外传》中说
“(南京)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南北朝之后隋朝统一中国
重新定都北方
而此后的南京再也没能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成为“国都”
长江时代结束
但颇有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杨广
却看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趋势
勾通南北、消弥差距成为当务之急
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
隋朝相继开凿通济渠、山阳渎、永济汇和江南运河
四大要素中的“河”上场了
江南从此进入第二个时代
全长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将南北五大水系连为一体
从此江南的稻米可以运向全国
北方的人才也可以直达江南
位于江南北界的扬州则成为南北运输的中心
制图Jason22,星球研究所标注
加之隋炀帝三下扬州
使得扬州成为全国文化、经济重心
扬州崛起
扬州全景,运河穿城而过,摄影师DGtle网站账号@矛盾肚子饿了
到了唐代,朝廷继续疏浚运河
扬州的经济和文化依然在全国居首
唐朝人“烟花三月下扬州”
估计与今天的文艺青年必去丽江厦门类似
甚至北方诗人张祜还发出了
“人生只合扬州死”的感叹
色彩斑斓的扬州瘦西湖岸边,摄影师@孟德龙
而扬州崛起的背后
则是密布的水网将整个江南连结为一体
像毛细血管一样将江南的的钱粮、物产向大运河集中
这些水网包括洼地成湖、 沟壑成河的天然水道
比如浙江北部鲜为人知的苕溪(苕音tiáo)
它是江南少数保留了部分原始的河流
也是太湖的重要支流、沿岸水泊接连不断
夕阳下一叶扁舟划过清波缓缓归来
“水逶迤而清深”
摄影师19楼账号@尼柯尔
天目山脉尾闾的青山翠峰在远处相映
“山连属而秀拔”
苕溪余杭段,摄影师图虫账号@与中秋天约/YoungZhouPhoto
水网还包括许多较小的人工运河
如伍子胥开挖的胥河、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
最富特色的当属连接秦淮河与石臼湖的胭脂河
明代时为将江南的粮草安全运到南京
需要避开长江天险重新选择一条河道
于是古代工匠们在长达5公里的石岗上硬是凿出此河
其深约25-30米、宽10-20米
两岸怪石高悬,绝壁危岩
岩石因为富含铁质而呈现出微红色
夏季与冬季的胭脂河,第二张摄影师@若愚
然而”烟花三月“的扬州在唐末的军阀混战中被毁
运河时代的江南也就此结束了
当历史步入宋代
另一条大江出场了
江南随之进入第三个历史时期
它是浙江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
在杭州与大运河的南端终点相遇
这样的有利位置
使得杭州日益成为钱塘江两岸的货物集散地
古人曾记载了当年钱塘江的繁忙景象
今日钱塘江上的小舟,摄影师图虫账号@子悠
而此时的南宋积弱
金兵的锋芒已经将南京和扬州变成前线
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
既远离长江又有钱塘江的货运供给
因此取代南京成为国都的最佳选择
公元1138年
一度从杭州逃往海上的宋高宗
终于下定决心定都杭州
杭州崛起
钱塘江两岸的杭州,摄影师图虫账号@ET君
钱塘江时代的江南
开始在经济、文化上彻底超越北方
古人曾这样感慨南北局面的翻转
“维南多士,栉比周行,北客凋零,晓星相望”
“公卿将相,大抵多江浙闽蜀之人”
而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更是让江南超越了江南
成为中国文士心中的乌托邦
这样一个乌托邦的诞生
与杭州西湖关系密切
它把中国人的景观审美
直接拉升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航拍西湖湖心岛,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而江南湖泊众多
以至于每个城市都发展出各自的湖泊名片
如南京玄武湖、苏州金鸡湖等
湖与城同生共立成为江南的一大特色
金鸡湖,摄影师图虫账号@潘熊熊Ailsa
现代人修筑的水库
依然在试图制造西湖一样的神话
如溧阳天目湖、宜兴阳羡湖
阳羡湖,摄影师新浪博客@凯德印象
南宋之后蒙元入侵
杭州城遭到破坏
之后明代迁都北方
杭州的地位大不如前
钱塘江时代结束了
但江南的整体崛起却并未停止
四大要素中的“湖”开始发力
江南迎来第四个历史时期
太湖位于江南腹心、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
比深圳市面积还要大1/5
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周围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均与它勾通相连
浩荡的太湖水将江南小桥流水的秀气一扫而空
变得碧水辽阔、烟波浩渺
摄影师ZOL论坛账号@wanglizhu888、摄影师POCO网账号@Higaru
每年春季的太湖湿地
沙洲点缀、春意盎然
桃红柳绿,油菜花开
图影生态湿地,摄影师@徐昱
太湖是江南的中心
而苏州则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
南来北往的水陆交通都在此汇聚
明清时代的苏州得此地利
发展出强盛的工商业
还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
从江西、湖南运来的粮食也经过苏州转销浙江、福建
苏州崛起
苏州工业园区,摄影师@顾振强
太湖时代的苏州是一个由工商业主导的城市文明
乾隆时苏州城东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丝织业
全城纺机不少于一万张
有染坊300到400家
当地工匠甚至开始仿制西方传入的眼镜、万花筒、西洋镜
传统的农业文明也臻于顶峰
长江、钱塘江、太湖和东海等带来大量泥沙
在太湖流域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湖荡水网平原
加上气候温暖湿润
造就了太湖流域发达的农业
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已成为天下共识
吴中区横泾镇的稻田,摄影师@郁骞
发达的水系、工商业、农业
还带动了江南市镇的快速发展
到明中叶,苏州周边已拥有64个市镇
例如吴江的震泽镇
元代时仅为一小村落,居民不过几十家
到明末居然发展成为拥有五万人口的大镇
著名的周庄、同里也都是在明清时期壮大起来
航拍雪中周庄,摄影师车坛影协账号@龙媒
富裕之后的江南生活全面走向物质精致化
苏州的士大夫们建造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
与扬州的盐商园林相比
苏州园林更受人推崇
几乎成为中国人“诗意栖居”的理想模板
拙政园,摄影师图虫账号@昱子哥
物质精致化的同时是文化的精致
尤其是江南女性文化在太湖时代达到鼎盛
出现了柳如是、徐灿、贺双卿、陈端生、沈善宝等
数十名女性诗人、词人
并在全国形成一种江南“多才女”的形象
这些女性对江南在全国的“温婉”形象贡献巨大
在全国几乎找不出第二个类似的地方
清人所绘柳如是画像
富庶、精致、才女就像三个标签
让太湖时代的江南进入了全盛时期
江南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
此后
清末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
则再次终结了江南的太湖时代
苏州城大部被焚毁
史书记载
“所烧房屋皆系昔日繁华之地,山塘、南濠一带尽成焦土”
与此同时
江河湖海四大要素中的最后一个
接过了苏州的接力棒
它就是东海
江南进入最后一个历史时期
东海是江南水系乃至长江水系最终归宿
而入海口在海洋文明到来时
便是整个水系的龙头
崇明岛长江入海口,摄影师图虫账号@香榭水岸
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
江南面朝大海的龙头上海
成为最早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上海崛起
云海中的上海之巅,摄影师@Stan Huang
之后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
成为近现代中国最具有活力的区域
从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时代
到以扬州为中心的运河时代
再从以杭州为中心的钱塘江时代
到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时代
最后到以上海为中心的海洋时代
江南渡尽劫波
却能在不同时代推动新的城市轮番崛起
带动整个区域再次获得新生
为中华文明输送无数精彩
中国人对江南的偏爱延续千年
也便不足为奇了
星球研究所: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60万太平军不敌1万湘军:太平天国后期战斗力为何断崖式下跌?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率领号称60万之众的太平军精锐回师雨花台,而湘军此时能勉强不过1万人。在历时46天的战役中,太平军竟然未能打破敌军对天京的围困,其战力之低下,令人瞠目结舌……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