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1.0】里面更新了一篇企业深度分析的文章
2
最近有关部
门对财经类自媒体展开了一轮惨无人道的清查整治行动,圈子里很多知名的号都
被封了,所以原本已经写好的《经济战与科技战(下)》只能流产了,不然我都不知道下周还能不能再见到各位。
回过头,我们再来谈谈股市。
A股在一个月之内跌去超400点,再加上六月的第一周外围市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挫,于是有很多投资者开始担心,A股是不是又要回到这轮上涨的原点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复习一下驱动股市今年这轮行情的几个核心逻辑,它们包括:
(1)MSCI调整A股市场的权重,1月初开始外资进入不断买买买模式。
(2)经济在一轮政策的刺激下在2019年见底回升
(3)中美织毛衣协议细则落地
(4)货币政策边际宽松
(5)牛市环境是科创板推出的前提,而科创板关乎国运势在必行
以上的这些逻辑中的每一条我从去年12月份开始就反复提及,文章太多了,可以去看公众号上历史的文章,这里就不一一贴出来了。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从2400涨到3288点的这一波,抬升的主要是估值水平,而业绩的提升不会来的这么快,在短短一个季度就出现显著的变化。
于是,很多老铁就会问,业绩没有显著的变化,股市短时间里涨了这么多是不是存在泡沫?
我倾向于认为,这只能叫
估值修复
,还远没到泡沫的程度。
为什么?因为去年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股价的下跌同样是杀估值而不是杀业绩,业绩即使有所下滑,也远远不及2018年的跌幅那么大!
那么,换句话说,在2500点以下A股市场的定价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后来的上涨只不过是随着信心的修复,把估值提高到它原本应该体现的水准。
但是到了2季度,A股市场的预期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
(1)虽然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优异,但二季度将重新面临考验
(2)隔壁灭霸总突如其来的加税
(3)MSCI对A股的被动配置接近尾声
(4)最高层和央妈纷纷出来讲话,暗示货币政策将会边际收紧
我在4月22日的推文
《来了,全面解读一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信息量巨大!》
中全面地梳理了最近宏观调控政策转向的逻辑和一些预期的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溯去看。
并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写道:
如果指数进一步冲高,可能会由于缺乏新的动能而逐步回落,并且我维持此前提出的整个二季度更大概率上保持震荡甚至向下调整的观点。
如今来看,这些因素都一一成为了现实。有人说市场是显著的受到了织毛衣的影响,事实上在5月6日那根超过5%跌幅的巨阴之前,A股已经提前短期见顶。
所以总结出这一波400点的调整是此前过高预期的转向和事件冲突的叠加所致。
提前预判了这一轮调整的到来,就说明我悲观了吗?
我对A股短中期调整的判断和长期牛市的乐观,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我在5月14号的推文
(
标题都不敢取了
)
中提到:
1.六月底前如果跌下去了,跌破2800点了,一定要买,管它会不会在短期内引发极度悲观情绪继续向下呢,反正持续的时间都不会长。
2.没事别天天停盘,因为你盯了一个月,发现整个月里它从3000点跌到2800,又回到了2900,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令人失望的是,在磨磨唧唧一个月后,上证指数仍然未能有效跌破2800点。
2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股市的牛市结束了吗?
现在下这个结论的人中大部分是属于随波逐流,风往哪儿吹,人往哪儿倒。
拨开表象看本质,就短期市场而言,未来走势的演绎仍然取决于一开始的那几点逻辑的延伸:
(1)6月份的G2上中美织毛衣谈判是否超预期
(2)三季度经济表现是否超预期
(3)科创板落地及资本市场一系列的改革是否超预期
(4)货币政后续是否再度放松
先说第一个,大盘进入5月后的加速下跌,
主要原因
之一是大家知道中美织毛衣的结果比预期的情况糟糕。
而去年底大盘见底走出来的时候,当时大家的感受是织毛衣要谈成了。所以就短期而言,织毛衣的进展可能是影响股市交易最关键的事件性因素。
但是大家请注意一个细节,在5月6月砸下一根跳空低开的巨阴后,指数收盘于2900点附近,事件过去了一个月后,特别是在经历了上周以来全球风险资产的一轮抛售后,A股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显著的影响,截至昨天收盘,大盘还是在2900点附近。
换句话说,织毛衣的悲观预期(包括对剩余的3000亿XX),已经被定价到市场当中去了,未来即使真的往下拖,
再次造成股市大的下跌,也不太可能。
作为对比,在2018年3月份301调查刚刚签署的时间上,这个事件是突发性的,超预期的,股市的表现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出现持续下跌。
然后是关于经济复苏的变量。
事实上,在今年的一季度末的时候,大家普遍认同整个国内宏观经济基本上已经出现见底的信号,但是到5月份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几个重要的数据如PMI、工业增加值等发布出来不如是特别理想,
大家又慢慢感觉到经济的情况又没有之前的那么乐观。
事实上,在年初我看各大机构的一致性预期是经济会在今年的3季度开始企稳,但没想到的是一季度的数据过于好,于是抬高了投资者的预期,把他们给带偏了。
但从整个市场来看,我对经济运行的预期,
依然是一季度企稳,二季度回落,三季度真正企稳。
因此,这样的预期下,基本面改善这个故事的预期在二季度往下修正后,已经计入股票价格。三季度只要能被验证,那么投资者就会重新开始憧憬“经济更大程度的改善”。股市进入牛市的第二波行情是自然而然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第三个关键变量是货币政策。
5月的社融数据刚刚出来了: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加10.6%。
到目前为止,从数据上看,我并没有观测到货币政策出现实质性的转向,未来大概率也会保持这种“松紧适度”的状态。
因此,不难看出,其实相比2个月前,几大逻辑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变化,更别提逆转。
那么再回过头来讨论导致这轮调整真正的动因是什么呢?
答案是——人心,其实还是情绪的摇摆
我一直反复和大家强调,在金融市场里想要赚钱,一定不能跟个五六岁的小孩一样,什么东西都人云亦云,见风就是雨,跟着一股感觉,某种冲动来交易。
这是人性的弱点,散户如是,机构亦如是。
就像最近就一直有很多读者来问:XX股票怎么下跌了这么多?是不是有雷?是不是基本面恶化了?
通过股价的短期波动来判断基本面的变化,去脑补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已经在你之前得到了某种内幕消息,从而逃离某某股票,
在我看来完全完全属于浪费时间,浪费脑细胞。
还有的读者觉得要是公司的基本面没问题,股价就不会跌,那么是谁告诉你公司的基本面好就一定要有一股神秘力量去把股价给拖住了?
黄旭东
吗?
特别是还有人,对我说:“现在雪球上都说要跌回到2400点了,生叔你怎么看?”
我的回答很简单:
去年2400点这个低点就像2015年的996一样,在我的余生里都不可能再见到了!
因为今年的情况跟去年不一样,去年的2440这个位置上是人们处于一种极度的恐慌状态下砸出来的。
这种恐慌的状态,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所以大盘最后破2500。你大可以去回忆一下去年10-11月份市场的氛围是什么样子的,再和当前的市场情绪对比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我个人认为,如果说研究企业就是研究数据,那么研究市场就是研究人(人性)
今年完全不存在任何可以导致大家的情绪又回到去年那种恐惧和焦虑状态的事件,哪怕出现什么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也不太可能导致这种结果。
所以我再次强调,不管牛市第二波行情什么时候来,大盘跌破2800是有可能的,但是再往下深跌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性。
如果你还在纠结在这个位置到底应该上车还是下车,我能给你的唯一建议就是——
如果说你已经在车上了,继续保持在车上,
即使知道有调整,我也建议你屁股坐稳不要乱动。
高抛低吸?你有本事你就做做看。
3
就中期而言,我的观点是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