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库论坛
科学尚未普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宝宝湿疹反复不好,一招快速问医生 ·  2 天前  
廣告狂人  ·  冷门IP成联名新宠! ·  2 天前  
创意社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  3 天前  
创意社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库论坛

要救制造业,只有靠改名 #F2550

水库论坛  · 公众号  ·  · 2020-01-08 10:11

正文

要救制造业,只有靠改名 #F2550

一)制造业的衰退

12.31参加了《广东卫视》的跨年演讲。三个半小时的活动 ,九位嘉宾。

九位嘉宾,其中至少有五位,对“制造业”表示忧心忡忡。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 ,只有制造业,才是中国富国强民的根本。


我眯着眼睛听了半响,各位都是前辈,不好意思驳嘴。

我想问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制造业的衰退,从哪一年开始 ”?

按我的看法, 从1860年始

1860年发生了什么事,1860年有一个叫贝尔的人,发现铁片在磁铁面前,会发出轻微的振动。振动可以沿着电线传播。

他因此发明了一种机器,叫做“电话”。


电话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从此以后,千里之外传递信息,不用再飞鸽传书,也不用八百里快马。

企业主知晓工厂缺什么原料,矿井地下需要设备,贸易的价格变动。老板对手下,对生意的插手,一个电话就可以了。

迅速地,电话在全美国的工商企业内,普及开来了。

但是没过多久,美国的工商企业主们,又迅速发现了一个事实:“电话费太贵了”。

电信成本,最贵的时候,可以占到企业销量的5 ~ 8%。

甚至一家企业的“电话费”支出,可以比净利润还高。


参考国美,沃尔玛等超市大卖场。

结账信用卡的手续费是0.6%,而整家企业,沃尔玛净利润不到销售额的1%。


很快,在美国的企业界,思想界,引发了一场争论。

“电信业”对于美利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一部分人认为电信业是“成本”,没有任何真实财富产生,纯属浪费。增加了美国商品的成本。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电信改善企业效率,其实是降低成本的。



我认为这些人,都没有说到实质。 以上全错。

很久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劳动究竟是什么”。

T-1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知道,一切商品的成本, 归根到底都是人力成本

你买一辆汽车,拆碎了就是各种钢铁,橡胶。

钢铁=采矿+电力

铁矿行业,又再是工人工资,加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机械折旧费。大自然是不用给予任何分钱的。

这一节,在《 正本清源话通缩 》已经写过了。

进一步,人力成本可以拆成什么?

人力成本,只有二类:体力成本+脑力成本。

在水库纲领性的文章《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F31中,我们写到了,人类文明的二条主线,无非“能源+熵”。

  • 能源工业=替代了体力劳动

  • 熵=脑力劳动

让我们回想一下,当你去到一家非常先进的炼钢厂。钢铁挂帅,这是绝对的制造业了。

在60年前,1958年 “大炼钢铁”时,我们是靠人力,一铲车一铲车往炉子里推原料的。

但是在今天呢,早就没有“重体力劳工”了。都是用铲车。

火炉般的车间,夏天可以到50几度。

但是今天,宝钢车间早就没有人了。都是全自动流水线,无数无数的传感器。

以前,钢材需要截边。每一批次的化学成本不同,质量不稳定。

现在,晶体截面都有电脑配方。宝钢板块切割,可以做到0.01毫米精度。比陀飞轮还精确。

二)生产力的构成

《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F31一文说过,人类的工业革命,经历四个阶段:
  • 1750年蒸汽机革命,化石能源取代人力

  • 1850年电力革命,能源移动化

  • 1950年计算机革命,算力开始爆炸

  • 2050年自动化革命,算力开始衔接

把一间1820年的钢铁厂 VS 2020年的钢铁厂

1920年的汽车厂 VS 2020年的汽车厂

一百年时间,生产力进步的特征, “能源革命” 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除了职业运动员,完全消灭“重体力”劳动行业。

中国除了极少数岗位,早已不见“重体力”工人,民工都不再卖肌肉。

人类体力,全面被煤炭发电的电力取代。

如果1920年时,一家工厂里面,90%是出售体力的。

则2020年时,一家工厂里面,90%是出售脑力的。

现代“制造业”即使存在,典型例如钢铁,煤炭,汽车,手机,航天飞机……

难道一家“手机制造厂”中,还有重体力劳动工人么?

别嘲了,手机厂99%都是画图纸的。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起 “统计学上的诡计”

有好事之徒,将汽车厂中,所有的电脑单独抽出来。变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IT产业”。

产生了诸如联想,华为这种巨头。

运输,仓储这些事,原本是企业自营的。

社会大分工之后,也被“抽割”出来。变成了巨头顺丰,美团。

会计外包,变成了“四大”。

保险,航运,律师需求,变成了各大律所,三大保险公司,三大航运巨头。

“宝钢”有时候也很懵逼, 我好端端地在炼钢,为什么产值越算越少了。

为什么你越算越少,因为你被切割了。不再是一条龙“上下游”综合企业。

宝钢作为一个整体,是一家巨无霸。可你一旦拆开细分调度,电信,财务,计算机,化学分析,仓储,物流,设计,工程师……这些全都算是“第三产业”。

白领时代,拆得越细,“制造业产值”越低。

连“宝软”都被独立出来,成为全国前20大软件公司了。

“统计学的诡计”,贝尔时代,企业内部也有通讯需求的。通讯基本靠吼。

可是1860年,通讯没有被抽出来,单独作为一个产业“统计”。

按照目前的“概念诡辩”无限细分,

最后确切无疑,一定属于宝钢“制造业”,不可分割的核心定义:

有且仅有一条,卖苦力的属于制造业。


也就是你 宝钢只要上一条机器人流水线,该GDP就属于机器人公司,就属于第三产业了。

你只有让工人傻大黑粗,用榔头敲打铁皮,人家才承认你是正宗的“制造业”。

宝钢有没有可能,让工人肩挑手扛去炼钢。当然不可能。

人类“体力劳动”的消亡,是一件不可逆的事。美国的制造业,现不到GDP的10%,有专家预言会削减到1%

其实按照目前的定义, “只有体力劳动才算制造业” 。我怀疑1%都保不住。

未来AI和机器人普及之后。

人类有可能100%都是白领.

三)第二产业

目前的“制造业下滑”,“制造业萎缩”,与其说制造业的流失,不如说是统计数字的游戏。

好比你开着挖掘机,去矿场挖二勺煤,现在还属于“制造业”。

可当5G时代来临,你可以远程操控,甚至让Call Center这样的机构去挖煤。刀笔吏就算你“高科技”新兴产业,妥妥的服务业了。

这事对于挖煤有区别么。没有区别,煤还是那勺煤。

我觉得,目前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定义,有很大的问题。


中国人从小受的教科书,第二产业叫制造业,第三产业叫服务业。

教科书一本正经地说,“第三产业不创造价值,仅仅为第二产业辅助存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