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新视点
医学领域全球平台,关注医疗健康的最新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新视点

告别扎手指!王卫庆教授团队等开发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精准又便捷

医学新视点  · 公众号  ·  · 2025-02-07 17:50

正文


沿
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卫庆 教授 团队与 陈昌 研究员 团队 在《自然·代谢》( Nature Metabolism )发表重磅研究!

他们团队创新性开发了 一种基于 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光谱(mμSORS)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 可捕获皮下不同深度的拉曼信号,从而实现 高精度的无创血糖检测,且无需个体校准,为糖尿病患者便捷检测血糖带来福音!


Part 1
研究背景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有效且规律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 。而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如指尖采血或抽血均具有侵入性,可能引起疼痛不适和血液感染等问题,且不够便捷,降低了患者持续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因此,开发一种无创、连续的血糖监测技术逐渐成为近些年糖尿病管理和研究的重点。

Part 2
研究方法及主要结果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确定了人体大鱼际表皮厚度的分布范围,进而针对性地研发出mμSORS无创血糖检测技术。

该技术通过皮下不同深度的同步探测,有效降低了表皮背景信号的干扰,提高了血糖检测的信噪比。


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通过35例糖尿病患者或健康个体,系统性探索研究了 mμSORS技术的 最佳探测深度,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 第二阶段通过针对200例糖尿病患者和30位正常健康人群的临床研究,收集了大量数据,并进行血糖预测模型建模及分析,以验证该技术的准确性和通用性。

第一阶段

研究发现,无创血糖检测的最佳深度为 真皮-表皮交界处(DEJ)或其下方 ,此处富含携带血糖信息的组织液和毛细血管,且能观察到特定拉曼带与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第二阶段

研究证实,在没有进行个体校准的情况下,mμSORS无创血糖检测值与静脉血浆葡萄糖值之间的 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RD)为14.6%,无创血糖检测值落在共识误差网 格临床可接受区CEG(A+B)的占比高达99.4%。
也就是说,该无创血糖检测技术 无需个体校准,即来即检,适用于不同年龄和肥胖的人群,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很好的通用性基础。



王卫庆教授表示: “mμSORS技术的成功研发,是医工交叉合作的经典案例,也是无创血糖检测领域的重大突破。 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将极大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为糖尿病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王卫庆 教授为论文最后通讯作者,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所长 陈昌 研究员及近观科技的 周琳 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瑞金医院的 张翼飞 主任医师、 汪龙 主治医师和近观科技的 张莉丽 博士、 邵帅 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