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鲸北晨
简书推荐作者,擅长一气呵成写废稿。 联系我--++—— 公众号:鲸北晨(pnxd2016) 微信号:sxpn2016 !!!抄袭请联系本人,或直接打赏抄袭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鲸北晨

正统之争,白白便宜了其他人

鲸北晨  · 简书  ·  · 2017-12-08 01: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38天

文/鲸北晨

上一篇 历史符合人之常情,蒋介石崛起充满偶然

1925年孙中山去世,原本内聚性不强的国民党遭受重创。原本孙中山在位期间,就被广州军阀所迫害,孙中山无力在广州一代继续统治下去,便借由北伐寻找出路。孙中山本人虽被视为国民党的精神领袖,但他一陨落,随之而来,是整个国民党内部人员都想窃取最高权力,成为国民党内正统的象征。

在孙中山离世的前后最有能力一决雌雄的是汪精卫和胡汉民。汪精卫是跟着孙中山去世之前北山之人,而胡汉民是留守在广州守住大后方的人。

此外,北伐期间,军人领袖借此兴起。孙中山在位时,尚可相安无事,而死后,谁都不服谁,都想成为“接班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成为国民党正统的存在。

这里不得不提到,各方以召开全国会议来判断是否位处正统。各方就此展开一系列代表大会,来笼络政治资源。

在国民党内部存在一派叫西山会议派,这一派聚集国民党上海的老同志,对汪精卫和国民党的“联俄容共”政策不满,认为中政会缺乏法理性(注:中政会是孙中山为了削弱保守的国民党老同志而成立的)并召开一届四中全会,并随之于1925年12月成立中央党部机关, 这是国民党第一次正式分裂为两个中央,这也是各方争夺正统的开始。

而这遭到胡汉民的拒绝,他 主张“党外无党,党内无派”,而西山会议派此等做法无疑是在党内分裂。他也由此,倒向了蒋介石、汪精卫所在的阵营。

而与孙中山去世之前一直合作的苏联代表方,则于1926年在广州举行二大,以鲍罗廷与汪精卫为核心的会议,将很多党内要职提供给中国共产党。

这引发国民党人员的不满,因此,西山会议派在广州二大召开不久就召开上海的二大,以表示抗议。但是这次会议合法性不足,甚至遭到胡汉民的反对。胡汉民坚持认为,西山会议派的二大是一次分裂国民党的代表大会,弃国民党的尊严于不顾。

这种国民党内部左右之争随后愈发明显 。而广州二大和上海二大的分别召开,恰恰象征着国民党正统斗争逐步深入。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广州二大上首次当选中委,随着中山舰等事件,权力逐步崛起

1927年,武汉召开二届三中会议只保留蒋介石的总司令职位,促使蒋介石走向反共,并且在南京另立党中央,试图在国民党中占据正统地位。

然而,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之后,联合其他党人逼迫蒋介石下野,武汉随即成为“正统”。

汪精卫希望召开二届四中会议掌握国民党权力,然而,孙科、西山会议派坚决不同意召开,要求改为召开中央特别委员会。由于汪精卫无法左右国民党的局势,随即发表申明拒绝参加,后又有陈公博等人发文抵制。这激发各方对于中央特别委员会的反对,西山会议派遭受重创,随后终止了这次会议。

1928年蒋介石又发文复出,担任国民党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召开二届四中会议之后,陈公博组织一批国民党左派人士俗称改组派。改组派最初是以政策为导向,而后变成支持汪精卫的组织。

1928年,蒋介石着手召开三大会议,以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 。这次会议蒋介石担心自己权力被别人窃取,于是操纵会议,安插了自己的很多人员。但是除了蒋介石成为国民党的权力核心之外,地方实力派以阎锡山为代表的也参与到国民党政权组成之中。 这就为以政治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和以军队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争夺正统地位埋下了炸弹。

北伐战争之后,蒋介石裁员的裁军的决心引发地方实力派的不满,西山会议派、改组派本身就不满意三大的结果,三方联合起来抵制蒋介石。

1930年阎锡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总司令”,另立北平国民政府,从而和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南京政府争夺正统之位。

但是改组派、地方实力派和西山会议派对于各自派别的合法性又产生冲突,比如改组派和西山会议派都不想承认三大的合法性,然而地方实力派却是在三大召开而走向争夺正统之路的。

除以上三派对于国民党正统的争夺之外,胡汉民并不满意蒋介石以军人身份参与政治,以此与蒋介石之间产生矛盾,在1931年被蒋介石扣留。

蒋介石扣押胡汉民这一举动,遭到国民党各方势力的反对,后者甚至召开非常会议,成立“国民政府”。双方相互较量,争夺正统。

九一八事变之后,后者以蒋介石下野作为取消广州国民政府的条件,蒋介石被迫下野。然而,孙科内阁在面临财产危机之后,电邀蒋介石回南京主持大计。随后形成汪蒋合作的局面,但时局并非稳定。

在蒋汪合作期间,出现反对汪精卫的风潮。有为蒋独裁反对汪精卫,也有因胡汉民而反对汪精卫。汪精卫一度称病休息,复职之后,反汪风波才趋于平静。

汪精卫在四届六中全会受伤,前往欧洲养病,国民党五大随后召开。胡汉民虽当选为中常委主席,但回国之后就病逝。

1938年,蒋介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这还是借助于抗战的风波,整个社会的人都期盼有一位领袖带来全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而历史就把蒋介石推向舞台的中心,就此展开他作为全中国独一无二的领袖的表演。

孙中山去世之后,若是按照大义理应各个派系之间协同合作完成总理的遗愿。但却产生了多方派别对权力的争夺,包括以老同志为代表的西山会议派、以陈公博支持汪精卫的改组派、以阎锡山等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外加上拥护胡汉民为核心的派别等等, 这都使得“正统”争夺出现无比之复杂性。

可见,在 权力面前貌似没有什么大义,如果人类真的有求真等美好品质,那也不至于为了“正统”挣得头破血流。而在这种政治的内耗中,人性中偏执、崇尚权威的一面被无限放大

国民党内部的正统之争,结果是汪精卫前往欧洲养病,胡汉民回国病逝。蒋介石虽后来代表国民党的正统,可那又如何!败北,远走他乡。

蒋介石这一路从小将士成为国民党最高领袖的路上充满杀机与阴暗,正统之争,对国民党来说,确实是一件内耗极大的事情。

而在国民党内耗的时候,却让其他力量逐渐壮大!比如,广州二大之时,共产党、或者以苏联控制的共产党逐步在国民党内取得重要地位,为后续国民党员转变为共产党党员埋下了伏笔,两者力量此消彼长。

可见,国民党的内耗,白白便宜了其他人。

下一篇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之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