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蒙拉,作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小提琴家之一,曾荣获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他那卓越非凡的演奏技巧和深邃细腻的音乐表达力直击人心,激发出理智与情感的火花,令全球古典音乐界为之着迷。
以他名字命名的系列《黄蒙拉和朋友们冬季音乐会》即将迎来第六届,定于2025年1月8日举行。每年,这一系列音乐会都为观众带来一个充满灵动与感性的冬日良夜,其浪漫的旋律温暖着整个季节。
在期待这场音乐盛宴的同时,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因为今年的演出阵容和曲目将带来不少惊喜。
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快,用音乐温暖冬季,与陪我们成长的人一起锚定时光。
——黄蒙拉
伯恩斯坦:小夜曲
Bernstein Saranade
小提琴:黄蒙拉
Mengla HuangᅵViolin
罗西尼:“一滴眼泪”主题与变奏曲
(为大提琴和室内乐团改编)
Rossini Une Larme thema & variations for cello and chamber orchestra
大提琴:赵静
Jing ZhaoᅵCello
雷斯庇基:柔板与变奏
Respighi Adagio con Variazioni
大提琴:赵静
Jing ZhaoᅵCello
勃拉姆斯: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
Brahms Duo Concerto
小提琴:黄蒙拉
Mengla HuangᅵViolin
大提琴:赵静
Jing ZhaoᅵCello
指挥:金郁矿
Yukuang JinᅵConductor
演奏:新古典室内乐团
Camerata Novus-Classica
* The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曲目以演出当日为准。
曲目时长共100分钟(含中场休息)
“爱是对永恒的期盼,是对不朽的追求。”
伯恩斯坦的《小夜曲》,灵感火花源自柏拉图的哲学名篇《会饮篇》,是一部深刻探讨爱情与永恒追求的音乐力作。这部作品通过小提琴、弦乐和打击乐的细腻对话,歌颂了爱情的美好,更深刻地反映了柏拉图关于爱的哲学思考——“爱是对永恒的期盼,是对不朽的追求。”伯恩斯坦在音乐中融入了巴尔托克、孟德尔颂及斯特拉文斯基的元素,并在最终乐章巧妙地添上了爵士乐的韵律,以此表达他对爱的多维理解和感受。他曾亲自指挥这部作品,并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个人对爱情与生命、艺术与哲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永恒和不朽的无限向往。
在《小夜曲》中,听众可以捕捉到《老实人》和《西区故事》的旋律回响,感受到伯恩斯坦不拘一格的创作精神。作品的亮点不仅在于其音乐性的美妙,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深度。从第一乐章中对爱神厄洛斯的热情颂扬,到第二乐章中神秘而略带诡异的爱情叙述,再到第三乐章中汹涌澎湃的情感表现,直至第四乐章中委婉如歌的柔和旋律,每一个乐章都是对爱情不同面貌的深刻描绘。尤其是第五乐章,象征着苏格拉底与阿尔基弼亚德等哲人与政治家的对话,更是将柏拉图关于爱的哲学思考推向高潮。乐曲在非常活泼的快板上结束,生动地再现了阿尔基弼亚德狂热的音乐形象,同时也传递出对爱的终极追求——达到不朽,超越肉体的束缚,实现精神的永恒。
罗西尼:“一滴眼泪”主题与变奏曲
(为大提琴和室内乐团改编)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罗西尼,全名吉奥奇诺·安东尼奥·罗西尼,作为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才华和丰富的创作风格在乐坛上独树一帜。他的音乐如同春日阳光,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热情,这种力量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及。在1850 年代后期,当罗西尼作曲只是为了个人的乐趣时,他为低音提琴和钢琴写了一首挽歌,他将其命名为 UNE LARME(“一滴眼泪”),它的主题也作为大提琴和钢琴更大规模变奏曲的基础。
旋律简洁而深情,宛若一条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在听者的心间。我们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忧伤与回忆的世界,那里有着罗西尼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细腻描绘。罗西尼为这首曲子制作了一份装饰丰富的献礼副本,这不仅是对作品的珍视,更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的珍视。伴随着简洁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奏,正如“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一滴眼泪”让我们在忧伤中看到了希望,在回忆中找到了力量。
Respighi Adagio con
Variazioni
“变奏是时间的流转,柔板是深情的凝视。”
《柔板与变奏》是意大利作曲家奥托里诺·雷斯庇基的一部杰出作品,整体风格质朴而温暖。雷斯庇基并没有刻意追求独奏部分的炫技,而是更加注重演奏家对音色与情感的掌控与考量,巧妙地运用了大提琴悠长的弓法和深情的旋律线条,模仿男士的低语,充满了梦幻与浪漫。大提琴的温暖旋律在与其他乐器的相互交织中,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听感,充满诗意。
《柔板与变奏》的结尾部分十分具有“人情味儿”,特别是在最后一段,由大提琴高把位引领的旋律,如同一次灵魂的升华,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和深刻内涵。雷斯庇基试图通过巧妙的音乐处理,流露出人性的温暖与伟大,层层递进的情感与意境在精湛的作曲技法和独特的音乐处理下,使得整个作品自然流畅葆赋真情,成功地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梦幻与浪漫的世界。
“光明与黑暗交织,人生岁月不哀戚,还有梦境和黎明。”
众所周知,勃拉姆斯是那个时代最保守的作曲家之一,然而作于1887年的这部《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却引领着潮流,小提琴与大提琴的重奏关系被勃拉姆斯处理得极为美妙,形成了“1+1>2”的效果。这部作品也是他音乐生涯中最后一部纯粹的管弦乐作品,以其独特的双重性、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作曲技巧而著称,展现了勃拉姆斯深邃的音乐思想和卓越的创作才华。小提琴的纯朴表白、大提琴的浓情歌唱、乐队的浑厚叙述形成了奇妙的层次和对比效果。
整部协奏曲共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第一乐章以乐队有力雄壮的开头拉开序幕,大提琴以“宣叙调形态”的歌唱性叙述引入主题,小提琴随后加入,两者展开重奏对话,情感逐渐激昂。勃拉姆斯巧妙地运用了主次关系的变化,构成了丰富的织体,使乐章充满了柔情和激情的交织。第二乐章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温柔抒情风格,独奏大提琴和小提琴宁静而深沉地歌唱,旋律时分时合,宛如一对好友或情侣的深情对话。这个乐章中的音乐充满了亲密和温馨感,让人沉醉于小提琴和大提琴喁喁私语般的亲切感中。第三乐章色彩明亮,以明快的吉普赛舞曲风格主题轻盈跃动,展现了勃拉姆斯音乐中的另一面。独奏大提琴和小提琴与管弦乐队交替演绎主题,音乐情绪激昂,富有气势。乐章的尾声中,乐队奏出最初的主题,独奏乐器展开自由的畅想,最终融入整个乐队的强奏中,结束了全曲。
“光明与黑暗交织,人生岁月不哀戚,还有梦境和黎明。”这或许是a小调小提琴和大提琴双重协奏曲所呈示的情绪变化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内涵。勃拉姆斯是一位音乐中的英雄,生活中的凡人,而无论他在音乐中怎么包裹自己,那份爱与善良总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正如伯恩斯坦的直觉判断:“我爱他的音乐,丰富而温暖,深入而满足。”
黄蒙拉,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小提琴家之一,曾获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他卓越不凡的演奏技术和细腻丰富的音乐表达直指人心,迸发出理智与情感的光芒,令世界古典乐坛为之倾倒。
黄蒙拉始终投身古典音乐的推广与东西文化的交流,曾与瑞士巴塞尔交响、德累斯顿国家管弦、维也纳交响、墨西哥国家交响、班贝格交响、斯图加特广播交响、NDR北德广播爱乐、丹麦国家交响、贝尔格莱德爱乐、日本NHK交响、上海交响、香港管弦等知名乐团合作演出,均获巨大成功。合作过的著名指挥包括尼姆·雅尔维、乔纳森·诺特、亨里克·谢弗、艾度·迪华特、托维·布兰维尔、安德鲁·曼兹、余隆等。
作为首位与环球DG品牌合作的中国小提琴家,黄蒙拉与环球唱片Deutsche Grammophon独家出版发行了四张“黄标”专辑:《Violin Show Pieces》、《Violinissimo》、《Paganini 24 Caprices》、《Milonga del Angel》,彰显独特风格与个人魅力。
多年来,黄蒙拉在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任教,同时担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日本IMA等院校特邀教授,并在仙台国际小提琴大赛等多项国际赛事中担任评委,为挖掘与培养下一代年轻音乐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金郁矿,青年指挥,两项国际指挥大赛亚军,新古典室内乐团发起人,“青鸟计划”召集人,“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指挥人才”十位指挥家之一,自2024/2025音乐季起出任四川爱乐乐团首席指挥。
201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指挥专业,曾师从赵晓鸥、张国勇、林大叶教授,2021年起师从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余隆,在其指导下,不仅在指挥专业方面得到提升,更是拓展了其作为青年指挥的职业生涯。2021年6月,金郁矿以最年轻的参赛者身份获得亚美尼亚哈恰图良国际指挥比赛亚军。2023年8月,金郁矿在瑞士格施塔德梅纽因音乐节获得了“尼姆·雅尔维”奖。
金郁矿先后指挥了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成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多支交响乐团的音乐季音乐会,并执棒深圳交响乐团2021莫扎特音乐周开幕音乐会、上海音乐厅与新古典室内乐团2021/22新年音乐会、成都音乐厅交响乐团2022中国当代音乐创作(成都)学术研讨会开幕音乐会等。
赵静,凭借深厚的音乐功底和高超的技艺,赵静被国际公认为她这一代人中最全面的大提琴家之一。2005年在慕尼黑著名的ARD国际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9年在日本获得Exxon Mobil音乐奖。她在中国和日本开始了她的音乐学习,并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得到了小泽征尔大师的慷慨帮助,然后在柏林爱乐乐团的卡拉扬学院学习。
赵静曾与众多著名指挥家合作,如尤里-巴什梅特、里卡多-穆蒂、安德里斯-尼尔森斯、小泽征尔、郑明勋等。与之合作的乐团包括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易北爱乐乐团、斯卡拉爱乐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香港爱乐乐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