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管理智慧
专注商业管理,每日发布管理、职场、互联网转型、社区实践方面的优秀文章,超过116万商业人士订阅。倾力打造的“千禾会”社区——汇聚国内数十位顶尖社区实践先行者,做你的社区实践伙伴,目前已正式上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智元  ·  潞晨华为联手放大招!DeepSeek-R1推 ... ·  2 天前  
网信黑龙江  ·  第九届亚冬会火炬传递活动成功举行 ·  2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国际乒联公布2025世界杯选拔办法,马龙、樊 ... ·  4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国际乒联公布2025世界杯选拔办法,马龙、樊 ... ·  4 天前  
编程技术进阶  ·  “DeepSeek 甚至绕过了 ... ·  5 天前  
编程技术进阶  ·  “DeepSeek 甚至绕过了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管理智慧

彭剑锋:企业家的心法、活法与干法

管理智慧  · 公众号  ·  · 2024-07-05 07:15

正文

作者|  彭剑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管理智慧

咨询合作| 13699120588

选自《华夏基石管理评论》总第70期,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图片来源于pixabay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新时代,我们需要重拾禅的智慧,用禅的智慧、禅的思想来构建数智文明时代的底层逻辑,为中国企业在数智文明时代持续成长注入文化精神动能,这是我们之所以要开展“禅与现代管理”这个系列讨论的一个宗旨。

禅的真谛在于实修,那修禅修的是什么?前面我们说过,禅宗源于古印度佛教的心宗,中国禅宗的源头就是以修心为核心的一种宗教信仰,一种生存哲学,所以禅修的本质就是修心。禅是心性之学,修行就是修心,叫立世练心,成就禅心,明心见性。所谓的开悟就是成就禅心。所以心是禅宗的核心,也是本质。

本心、佛心、信心、无心、真心、练心……在禅宗的典籍里要检索的话,关于“心”的词汇是最多的。这么多的有关“心”的词汇,“心”到底是哪个?禅宗并没有给“心”一种明确的定义,这恰恰是禅的智慧奥妙之所在。

我个人理解,心,首先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形态,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脑力、意志、智慧等,某种意义上它是人的精神功能的总和。从量子的角度来讲,我把心看成一种人的内在生命的能量。用禅的语言来讲,第一,所谓禅心就是清静、寂静的心境。禅宗讲“即心即佛”,人生修行贵在修心,心性即是佛性。禅是从明心作为修心的起点,明心、见性。第二,心,是不着相的,或者说不执着于实体或虚无,心就是那般纯净、自然。纯净的心之本质是善与爱,也就是说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让心安静找回自己,这就是不着相。什么时候都能把心安住,能够观照自我,找回自己,就是禅的最高境界。

我很喜欢宋代青原惟信禅师的一段名言:“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语出《五灯会元》)

这就道出了禅宗修心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只能看到尘世的表象,于是将心执着在这些表相上;第二重境界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了,开始超然于对外在物质的追求和认知,开始超脱 外相了;第三重境界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放下了一切,万法随缘,能够超然于外部物质世界,回归心之纯净与安定。


01

禅的心法与企业的活法

禅特别注重内在精神的体验,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心灵的自由成长。所谓练心、成就禅心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追求心灵的自我成长。禅的修心,体现在见、行、果三个层次上,可见修心是有方法论的。

见,是修炼见地。所谓见地就是明心,让心有方向,有定力,不迷失自我。做企业首先要有方向,让心有方向,人最怕的是心迷失,心迷失了就没方向感了,犹如在困境之中找不到出路,企业也是如此。再一个,人最怕没定力,左右摇摆,不懂选择、迷失自我。所以禅强调心本然纯净,心不能迷失,“心迷之则生死无边,悟之则轮回顿息”,禅的悟与空就是让人找回真实的自我,让人心有方向,让人的心灵不空虚、不浮躁。为什么我们要修见地,就是要悟到生命的觉醒,觉醒生命的价值,在生活之中、在世俗中找到生命的本质,拥抱生命中的美好和价值,找到快乐健康的活着的意义。见地非常重要,正见,正思,让你在面对这个错综复杂、不确定的世界时,心有方向,心有所允、心有定力。

行,是修炼行事。修炼行事是修炼你对外在事物的不执着,你不执迷于物相,不沉溺于物语,懂得放下,随时归零。这是禅的心法,“禅心不在外相,本心便是修行”(王阳明),禅主张要积极的入世,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自食其力、创造价值。但是禅又告诉你:要舍得放下,善于放下,舍得放下已有的成就、成果,对物相不执着、不痴迷;一切烦恼从心而生,要善于放下生活中的烦恼,不与苦闷去纠缠,用善与爱之心,以感恩之心去对待一切,这是禅的心法。

换句话说,对已有的成就和物质财富不迷恋。真正的企业家都是敢于追求财富,但是又不痴迷于财富、物欲,而是过一种清教徒式简朴生活的人。禅强调放下,就是强调人要懂得做减法,随时要卸掉身上的包袱;自我批判,主动走出舒适区追求自我变革与自我超越。为什么往往人的成就越大,越不幸福不快乐?就是因为他身上背负的名利成就太多了,又不能放下,所以是“负重前行”。这个“重”其实是自己不肯放下、舍不得放下。禅的放下,就是让人不要负重前行,永远保持清零心态,随时归零,回归本质,回归初心。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企业家要坚持自我批判、自我变革,就是讲企业家不仅要学会做加法,更要善于做减法,要在众多诱惑与机会面前不为所动,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果,是修炼正果。修炼正果是回归本心,实现心灵的成长和超越性的体验。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追求是自我实现,但他在晚年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后(后来经考证,他所称的东方文化就是关于禅宗研究的文章),有了新的发现,他认为人如果追求自我实现,永远放不下自我,永远都在自我的意识里,而且人如果只是追求自我实现,就会导致精致的利己主义,就很难为组织、为社会去奉献,去主动融入组织为组织创造价值,承担社会责任。整个社会如果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个社会就不能进步了。

后来马斯洛在去世前发表了一篇长文,提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超越性动机,追求心灵的成长,追求心灵的自由。后来,美国又有心理学家提出“灵商”的概念,丹娜.左哈尔将灵商与量子力学结合在一起,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她所写的《量子领导者》一书,核心其实是强调愿景领导力,愿景领导力就是强调相信相信的力量,强调心的力量。

所谓的修炼正果,这个“果”是什么?还是要回归到心的成长。我们所讲的禅入经营、禅入管理,不是没有方法论的,禅在修行方面是有层次、有方法的,为什么说禅的智慧可以用到经营管理上,因为禅入管理,其实是管理的升维——某种角度上来讲,不管是“干法”“活法”还是“战法”,都是“心法”的投射。


02

企业家心力与企业的干法

那么,在后工业文明时期,禅究竟怎么作用于企业管理,企业家怎么从禅的智慧中吸取营养,提升经营心力和管理心法?

1.回归初心,回归本心,明心见性。

在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人如何走出迷茫、克服焦虑?禅告诉我们,要以内在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内在的确定性就是回归初心,回归本心,静下心来,去感受内心的呼唤。回归到对善与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本质,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做好自己,依心而行。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讲,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只要回归到企业的使命追求,回归到为客户创造价值,不言懈怠努力做好自己,就能够活下去,日子就有奔头,企业和生命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什么是回归本心?我个人理解,“本心”有三个层次内涵:第一是善,第二是爱,第三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只要你心怀善与爱,又有强烈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强烈的活下去的意愿,那么在任何困难与挫折面前你都有活下来的意愿与意志。而只有活着才有生命的精彩,才有生命的价值。在当前逆周期发展的环境下,强调企业经营管理回归本心,回归使命愿景价值观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2.回归企业家精神,提升心的力量。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我认为有三个:创新、敢冒风险、韧性。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就是其具有强大的心力,企业家之所以区别于常人,就是因为他们往往有强大的心力。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研究过全球30位寿命超过90岁的企业家,他们之所以能够事业有成,并且实现了企业与自己的寿命都能长久,就在于有强大的心力——历经各种磨难、各种挫折,他们都能够相信相信的力量,能够在挫折与困难中始终充满希望、相信未来。研究这些企业家的成功与长寿,其实都是靠心力驱动的,不是靠别的东西。我一直讲,人活着没有累死的,只有气死的,郁闷而死的,都是因为心死了。

在数智化时代,我认为人更要强调心的力量——心力。作为当代企业家精神代表人物的马斯克,他的突出特征,我认为体现了企业家的禅宗思维,揭示了企业家心力的力量。马斯克的特征第一条,足够的想象力。想象力其实就是心,按我的说法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对于事业的追求,想象力包含了创造力、创新力。第二,快速行动,光想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快速行动。

3.挖掘一切可能。

禅的修行就是发现心的潜能,挖掘一切可能性。

4.去做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这四点均体现在马斯克的战略思维上,而这恰恰是数智时代的战略思维——过去的战略思维是基于已有的资源和能力去制订目标,而数智时代的战略思维就是突破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所以第一要有想象力,第二要快速行动,第三挖掘一切可能,第四去创造不可能。

企业家需要剑胆禅心,既要有剑胆,有想像力、洞察力,果敢决断力与行动力,又要保持平静、笃定的心境。这些在我看来就是禅宗思想的核心。于企业家而言,要有梦想和远大的追求,要相信精神的力量,你有梦想,而且让一群人也相信和信任你的梦,你就能够聚集一批优秀人才一起快速行动去追梦,去挖掘一切可能,敢于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伟大事业。

赛力斯为什么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异军突起,从一根弹簧、一支减震器、一辆微车、一辆城乡SUV ,一跃成为新能源豪车一族, 实现了跃迁式成长。首先是赛力斯的老板张兴海有足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洞见到了新能源汽车历史性发展机遇及未来战略成功的关键要素,应用量子与生态思维,培育智能制造等长板,以开放合作的心态,绑定华为的智能操作系统与品牌,整合政府与生态资源,形成生态聚合优势,挖掘一切可能,从而实现了不可能,创造了中国汽车行业成长奇迹。

所谓“做不可能”就是跃迁式增长。就是企业家的想像力和心力,禅宗的“顿悟成佛”也是一种跃迁,它不是基于连续性思维,也不是按部就班、日积月累式的渐进发展模式。10年前我们提“跃迁成长”这个概念的时候,有很多批评的声音,他们认为企业只能是基于己有资源与能力,实现连续性成长,不可能完全突破资源与能力局限,实现跃迁成长。当然,绝大多数的企业可能还是要按照连续性成长的模式去做,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跃迁式成长的理由。

悟道的企业家,有足够的想象力,敢于快速行动,比如赛力斯老板在与华为合作前,就先投入巨资建了全球最好的智能汽车制造工厂。先干了再说,然后挖掘一切可能去做不可能,这里面体现出来的就是企业家的心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到心力强的企业家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1)相信相信的力量,有足够的想象力,快速行动,去做不可能;

(2)伟大是煎熬出来的,面对挫折和困难,能够始终不放弃、始终相信自己。

人最怕的是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而禅宗永远是相信自心,相信相信的力量,正如佛经中所说“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再一个,禅强调实践,禅从来不是空谈,而是扫地种菜,吃饭穿衣,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举。所以,不管是乔布斯,还是马斯克,都是禅宗智慧的悟道者,他们不仅有足够的想象力,相信精神的力量,还有快速行动的战略。战略就是干出来的,在干的过程中迭代优化,在干的过程中找到方向,所谓的“先开枪再瞄准”。

(3)心动与心不动的把握。

《六袓坛经》中记载,六袓在丛林隐居十五年后,决定出山弘法,然后来到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

这是禅宗中有名的公案,古往今来,对此的议论没有停歇,我认为这也正是禅之奥妙、博广的体现——禅从来不会给出一个唯一的、绝对的答案。

我个人理解,风动、幡动还是心动,这里面也是“不二”,心既不动,也动。本心不动,强调我们不要受外在环境的拘束,不为外物影响我们内心的价值立场,笃定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相信自己相信的,坚持自己坚持的;同时,心也要随“风动幡动”而动,但这个动不是被牵引、随之起舞,而是通过觉察,改变我们对外界变动的态度、改变我们的认知,你只有改变态度、改变认知才能够不被外相所束缚,达到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的境界。

达到“心不动”的境界,并不是靠肉身的修炼,而是靠心——心的修炼,心灵的觉悟,从而摆脱外相、世法的束缚与影响,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制变,这就是禅的智慧,它既强调动又强调不动,心生万法。这是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体现在企业家的管理心法上,核心是企业家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做企业就是需要企业家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复盘。悟道、修道,有了认知的改变、思维的改变、意识的改变,才有行动的调整、决策的优化、执行的坚定。既要动又要不动,这就是不二法则、灰度思维。怎么把握动与不动?这个就要到禅宗、到《六祖坛经》里面去参悟、行修。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说,当前面对各种不确性的挑战,要“心不动”,守住企业家本位,回归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高品质的产品服务,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依法纳税,合规经营,这就是在修禅,就是在回归本心,就是在体现禅心的本质——大善大爱。

(4)用心专注与全心全意。

我们在管理中经常讲的“工匠精神”“战略聚焦”等,其实都是禅所强调的全心全意。所谓全心全意,指投入全部心思和精力,毫无杂念。过去的修行人,修的就是这点——去除妄念,瓦解成见,全心全意,到达心神合一的状态。道家叫“守一”,儒家叫“格物致知”,俗话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是不同的词语句子,但这只是说法不同,本意都是: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全心全意,全身心投入其中,没有一丝怀疑,达到心神合一的状态,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在捏寿司的时候,似乎在感应每一颗饭粒,在与饭团进行交流,专心至致、全神贯注,小野二朗的寿司因此也带给顾客独特的体验。

这种禅心的专注、全心全意,体现在企业的战略上就是聚焦,体现在产品上就是工匠精神。做什么事情只要全心全意去做,就没有做不好的,我们现在很多产品做不好,品质提高不了,并不是材料或技术的问题,就是没有以全心全意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心去做。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企业也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全心全意地生产好产品,全心全意地对待员工、伙伴,这样的企业就一定败不了、死不了。

(5)用心管理人心。

企业管理最高的原则就是用心,经营人才的本质是赢得人心。禅强调内在精神的体验,强调精神的作用与力量。从这一点来讲,稻盛和夫是做的最好的,他提出并践行的“敬天爱人”经营哲学,通过“盛和塾”的推广影响全球,在全世界有上百万的企业界学员。

稻盛和夫生前到访海尔时,跟张瑞敏有一个对话。张瑞敏说,我们的“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就是学习京瓷的“阿米巴”。稻盛和夫马上打断说,你们的“人单合一”跟我的“阿米巴”不一样。当时张瑞敏一愣,说为什么不一样?稻盛和夫就说,我们的阿米巴不跟奖金挂钩,不跟升迁挂钩,只跟精神鼓励挂钩。

禅入管理,更强调心的力量,更强调精神的作用与力量,更强调尊重人性,唤醒个体,唤醒人的生命直觉,唤醒人对工作的热爱。只要唤醒人的生命直觉、对工作的热爱,员工的潜能就能激发出来。从这方面来讲,我很赞成这样一个观点,即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修心、管心,不是所谓的用人管理,而是用心管理。

把禅的用心、修心落实到管理上,应该怎么做?修心就是对人的欲望和期望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家和领导层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欲望,管住成功后的自我膨胀。不管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有多少财富权势,最后都能回归到零,回归到平常心。很多中国企业家在成功之后出问题,绝大部分是出在这里。第一,管不住自己的欲望,盲目追求做大;第二,成功了以后放不下,自我膨胀,认不清楚自己。在成功的光环下为所欲为,不把客户、员工、政府、合作伙伴放在眼里,从自我到自大,再从自大到自我膨胀,最后从自我膨胀走向自灭。所以说,修心对企业家非常重要。

企业家和管理者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要戒除短期投机心态,让欲望有序释放,这是长期价值主义思维,也是禅的修心要义。在面对挫折和危机时,要坚定内心的追求,要有战略定力,需要冥想,安静下来,看清自己的初心念头。

对下属、对员工的用心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对员工的期望进行有效的管理。员工之所以抱怨是因为有时候期望不恰当(自我期望不恰当,管理者对他的期望不恰当,或者兼而有之),但是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去调整期望,用好的激励手段去满足他的合理需求,激发他为自己的期望释放潜能。

(6)注重调动员工的自我驱动力,相信“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我总结,禅的管理心法是:给人帮助,给人希望,给人成长。组织就是赋能,就是提供平台,通过信任员工,让员工有目标、有追求,让员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就是任正非所讲的“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人本性是管不住的,也是不可管的,组织只能通过牵引、赋能,激发员工的活力与能量,让员工发挥自我驱动力,进行价值创造。

这一点在数智化时代尤其重要。我之前讲过,就是组织平台化、领导赋能化。领导不是靠职位的威权来管控员工,而是要给员工指导、帮助、赋能,领导的核心职责就是给人帮助,给人希望,让人成长。高层次的管理是对人的心智开发,所谓“灵商”,就是开发人的潜能,凝聚人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