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凭栏欲言
随便聊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瞬间清思维敏捷!美式黑咖啡,选它就对了! ·  3 天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一波市场开拓好消息丨奋战“开门红”④ ·  5 天前  
解放军报  ·  高原黄土谣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凭栏欲言

凭栏:手段不等于结果——评深圳政策大礼包

凭栏欲言  · 公众号  ·  · 2020-10-12 21:17

正文

文: 凭栏欲言

改开40周年,深圳又得了个政策大礼包。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支持深圳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委托深圳市政府批准。支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探索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用地问题。

受利好刺激,今日(10.12)深圳概念强势上涨,市场预计,随着利好落地,相关概念股还将保持持续强势。

然而强势是否可以持续需要构筑于最终结果之上, 而礼包只是手段,不等于最终结果。

正如皿煮和自由,皿煮是手段,自由是结果,皿煮不等于自由,手段不等于结果,这是哈耶克说的。

01

40 年改开的驱动力

毋庸置疑,40年深圳改革开放如此成功,靠的就是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

40 年前,港深之间的物理距离极近,但地价与薪资差距极高,赋予深圳企业极强的对外竞争力,也赋予深圳经济腾飞的原始驱动力。而当中国经济在1998年开始加速之后,房地产业(也属于土地红利)成为深圳经济(也是整个中国经济)的又一大驱动。

而现在,深圳的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与海外之间的鸿沟已基本被填平,如何再次赋予企业竞争力?同时也是赋予深圳经济竞争力?

是深挖原始驱动?还是更新驱动?

深圳经济的驱动力似乎只有三点可选:

1) 挖掘人口红利。

2) 挖掘土地红利,包括挖掘工业土地红利(地租更加廉价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房地产拉动(更贵的房价吸引投机需求驱动经济)。

3) 更新驱动,以科技创新驱动。

从政策红包来看,也是作用于这三点之上。

02

挖掘人口红利?

居住成本是劳动力的重要成本之一,这终将被转嫁给企业成本,减弱企业对外竞争能力。高房价之下人口红利显然受到严重挤压。

深圳二手房全城均价超6.7万/平,南山区二手房均价超11.2万/平。

高房价之下,人口红利如何挖掘?

996 或成常态?

03

土地红利的两难

土地红利实际上有两种吃法,一种是低工业用地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一种是高地价吸引投资性(投机性)需求,刺激地产上下游链条。

从本次政策红包来看,无论是盘活存量工业用地还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似乎都有利于降低工业用地成本, 但会否就此带崩高处不胜寒的深圳房价?

土地红利已经陷入顾此失彼的两难境地。

04

科技创新的待解问题

从政策文件的篇幅就可以发现对深圳科技创新的期望值极高。政策稳健对资本市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都有提及,并要求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

然而, 科技创新的基石是基础科学和激励制度的共同作用 ,耗时较长,并非一朝之功,或很难短时间起效。

此外政策出台的激励制度似乎仍侧重于手段激励。 手段激励与结果激励经常被混用,极少有人作出严格区别,但两者的效果大不相同。

结果激励是由市场作出最终评判并给予激励, 激励相对滞后且较 难规划 。在实践中想针对预期结果进行激励更难操作,而针对手段作出激励则简单得多,激励时间点也更超前,似乎有利于目的性引导科技创新。


手段激励非常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偏离结果导向 。譬如有些企业就会为了拿到政府补贴而针对政府要求设计产品,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毫不关心,因政府补贴已经让产品有了足够的利润空间从而使得企业不需要关心市场竞争结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