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都周刊  ·  打响大战!他们官宣,接入!融合!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  ·  英勇救火显身手,为快递小哥点赞!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  ·  英勇救火显身手,为快递小哥点赞! ·  昨天  
南都周刊  ·  复播被封禁!被质疑吃相难看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明天开工!是时候刷新自己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两只老虎,为什么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 周末谈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3 09:40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铲史官

(id: chanshiguancomic




编后语

从儿歌演进的历史来看,我国古代的儿歌(童谣)多是民间自行流传的,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大量出现由作家、诗人创造的文学儿歌。

文学儿歌与民间童谣虽然在语言的浅近、结构的短小等外在形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价值取向和呈现方式上却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从价值取向上来看,民间童谣的精神向度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暗合儿童审美接受心理的,也有消极情绪宣泄的;而文学儿歌的情感指向始终是儿童,价值取向也是向善的。

从呈现方式上来看,民间童谣具有作者的不可知性和内容的变异性,具有“群相习、代相传、不知作者所自”的特点;而文学儿歌是先通过纸媒发表再流传到儿童中间的,如胡适的《兰花草》。

《两只老虎》比较特殊,兼具文学儿歌和民间童谣的属性。据贺锡德先生在《365首中国古今名曲欣赏声乐卷》一书中指出,在上个世纪20年代,《雅克修士》由海外学子传入中国后,被填上了《两只老虎》的歌词。

《两只老虎》的歌词作者是谁,已经无从得知了。在民间传唱的过程中,歌词的内容被修缮得更为合理。从1920年代的“一只没有脑袋,一只没有尾巴”,到现在的“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这个转变点,大概在解放前后。

和所有的儿歌一样,《两只老虎》具备“夫蒙以养正,有知识时,便是养正时”的教化功能。教化,直接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小孩听不懂,也没意思。只有通过儿歌的形式,将道理编排进儿歌之中,唱给他们听。小孩觉得好玩记住了,稍长后若有心就会懂得。

《两只老虎》通过“比”的手法,将小孩熟悉的老虎(老虎帽、老虎鞋)比作小孩,来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会“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要听大人的话,做事别丢三落四,要有头无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何教化都是规训。微观权力的压制也会导致反弹,所以,青春期的叛逆也就不可避免了。等到自己也做了父母,有了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双重体验,才能更为理性地审视自我,更加慈悲地看待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

贺锡德《365首中国古今名曲欣赏》、缪裴言《中外轮唱歌曲集》、民国《歌谣周刊》、(明)吕得胜《小儿语序》、(明)吕坤《书小儿语后》、(法)福柯《规训与惩罚》、《江西文史资料选辑》、《保定文史资料选集》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  ·  英勇救火显身手,为快递小哥点赞!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  ·  英勇救火显身手,为快递小哥点赞!
昨天
南都周刊  ·  复播被封禁!被质疑吃相难看
2 天前
财经早餐  ·  有一种努力叫:靠 自 己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