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财经
新主流财经门户凤凰财经官方微信:众多精品栏目总有一款你喜欢:涨停板复盘,追涨股,只做强势股;财知道,不同视角读懂新闻背后;小报告,以小见大读懂大时代;连环话,一张图让你看懂热门财经事件。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你值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行业研究报告  ·  听说炸化粪池的小孩家长开始卖房了?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DeepSeek,再曝大消息!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18.05亿!创历史纪录! ·  2 天前  
南半球聊财经  ·  过年乱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财经

今年有可能第一次真正出现资金脱虚入实

凤凰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07 15:02

正文

来源: 国金宏观边泉水团队


这是一篇前瞻报告,预测之准,足以说明其观点的正确性。


3月3日和5日,全国两会召开,届时国务院总理将宣读《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国金宏观首席分析师边泉水博士,深度解析两会前瞻要点如下:


第一点,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从上年的6.5—7.0%调整到6.5%左右。这点市场已经充分预期到了,去年6.7%的增长是在非常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实现的,最终也造成了很多结构性的矛盾恶化,比如我们看到去年房地产泡沫进一步恶化,金融杠杆率进一步上升,实际上对未来的增长埋下了很多隐患。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意味着今年政策取向发生转变,从去年非常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转到今年基本上“双紧政策”:财政政策边际收紧,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迹象也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一点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实现弱企稳的概率非常高,实际上也要求宏观政策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收缩。从去年底到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来看,经济增长的短期态势是非常好的,我们看到现在包括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搞基建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这种模式过去东、中部地区都走过,这种模式也最终证明不可持续,造成经济增长效率的下降,政策面上看,需要政策调整来扭转过去一个老的增长方式。


第二点,市场上对财政的分歧是比较大的,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的是积极财政政策,但是我们认为实际上今年的财政政策和去年相比是边际收紧的。去年财政实际赤字率((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达到3.8%,实际上创造了1978年以来的最高记录,也就是说去年一般预算宽松程度是非常宽松。今年赤字率最多到3.5%,比去年3.8%的水平是要低,边际上是收紧的。


扩大赤字率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政府提高年初预算赤字率目标,去年定的是预算赤字率是3%,今年大概率和去年差不多也是3%,这个目标并没有改变。


第二个方法实际上对预算稳定基金的运用,如果有的话可以要调入稳定基金。


第三个是对于结转资金的运用,如果有的话调转参加今年的支出,实际上后两者量非常小,可能只有4000亿,相当于今年GDP的0.5个百分点,加上预算赤字率3%,今年实际执行赤字率差不多3.5%,边际上是在收紧。


另外一点,去年准财政政策量很大,通过开行发了1.6万亿的专项金融债,支持地方政府基建项目。而今年的专项金融债有可能不发了,主要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是专项金融债要求财政贴息,去年贴了500亿,相当于每年都要贴500亿,今年基建如果想拉动比去年高的水平,专项金融债至少要发2万亿,每年需要贴息700亿,财政压力非常大。


第二个理由是去年三季度专项金融债项目停了一个季度,主要是担心专项金融债最终造成地方政府债务率的上升。这两个理由可能会让今年的专项金融债停掉,停掉后会通过财政政策货币化,回到2015年的模式,让央行向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发PSL来支持基建增长。


我们简单的算了一下,2016年财政支出同比6.4%,而今年财政支出增长可能会比去年低(实际为6%),整个财政支出增速在下降。从财政结构性支出来看,实际上财政政策从过去投资的职能中松绑,财政政策功能要从政府更多的参与投资,转向服务供给侧改革,来保证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要高,综合上面的几点来看,今年的财政政策和2016年比在边际收紧不少,我们去年12月底便提出了这个观点。


第三点,货币政策我们知道去年是中性偏松的,上半年非常宽松,今年转向中性偏紧的信号是非常明显的,央行在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里释放了这个信号。去年整体比较宽松,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广义的再贷款达到了5.8万亿,相当于降准8次左右所释放的资金量。再贷款实际上是在印钞票,是在扩大资产负债表,去年全年央行总资产扩张了2.4万亿,而2015年则是收缩了2万亿,也就是说去年除了四季度,整体上是比较宽松的。去年年底M2同比是11.3%,我们判断今年整个M2增长目标会比11.3%高一点至12%左右,但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讲,今年的货币条件收紧很多。


我们需要看M2和名义GDP增速的差,如果这个差收窄了,对所有的大类资产是不利的。我们看到2015年M2和名义GDP的增长差是7个百分点,2016年下滑到4个百分点,而今年由于通胀回升,名义GDP会回升10%左右,那么今年的M2与名义GDP的差会被压缩到2个百分点左右,因此从整个货币增量角度看,货币条件变紧了,对资产价格不利的。


今年货币政策从紧力度,到底怎么看呢?首先看下货币政策的手段是什么,今年货币政策手段从去年的量转到注重价的调整,也就是说央行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短期7天逆回购利率春节后第一个上班日上调了10bp到2.35%,根据泰勒规则来算,均衡值应该在2.6-2.8%,如果未来每次调10bp,未来还可以调到3-4次的空间。财政政策收紧后,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化,也就是通过央行来发2万亿的PSL来支持基建。为什么做这个判断,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指出2016年央行发行了不到1万亿PSL来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基建投资,今年的话规模有可能会大幅增加。


从全年信贷政策来看,整个信贷相对水平还是比较宽松,我们按照社融增长11.5%来计算的话,今年整个社融新增量19万亿,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大概6万亿,如果今年全部置换完成,今年整个实际社融25万亿,相当于GDP的31%,这个比例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说至少今年上半年信贷还是比较宽松。


从汇率政策上看,短期美元有所走弱,人民币汇率出现企稳态势,但是如果6月份美国加息,5月份美元有可能进一步出现上升的态势,从外围上看,对人民币形成贬值压力。实际上人民币有没有贬值压力,需要计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到底有没有高估,我们去年8月份用FEER的局部均衡模型测算,实际上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高估了很多,去年贬了7%。今年高估程度还是存在的,下半年美元走强情况下,而经济增长动能又比上半年弱,贬值压力还是存在的。由于央行采用了一个外汇管制,那么贬值的程度可能比去年要低,现在我们拍的数字是5%。


第四点关于供给侧改革。由于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了,那么经济增速企稳下更多担心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过去六年经济增长下行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变得没有效率了,我们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在2012年之后已经下降到每年只有2.5个百分点,而金融危机前有4.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变得没有效率了。未来要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要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效率的提高需要靠两个事情:一个是改革,一个是创新。


改革过去几年的步伐是比较慢的,有些投资者预期今年的步伐会很高,实际上今年我们面临十九大求稳的要求,求稳的情况下改革的步伐可能比较慢,会更加注重效果。


供给侧改革中市场关注的是两个东西:


第一个是去产能,向更多领域蔓延的态势很明显,包括向化工、有色、建材和造船,更多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今年会加强环保标准执行力度,我们知道今年环保部对于企业审查力度上升,有可能去产能力度比目前市场想的大一点。


第二个改革是市场讲的多的国企改革,重点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过去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的比较慢,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感觉到国有企业在机制上没有改变,民营企业进入的动力不强。今年可能先允许员工持股计划,这样民营企业看到激励机制改善后,进入积极性有可能会提高,这个在浙江、上海等城市已经加快混改的力度。


从创新上讲,我们看到2015年之后创新步伐在加快,我们把中国十个新兴行业对于GDP的贡献测算了一下,每年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而2015年之前每年贡献度只有1.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16年以来中国新经济行业确实取得比较大的发展。未来有可能通过政策的支持,支持新兴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环保一定会成为两会主题,地方两会上环保几乎写进了所有地方政府报告,中央应该也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环保今年会有所强化,短期来讲会有负面效应,我们测算了下最多拉低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价格上讲,环保成本提高,高耗能产业进一步收缩,价格上讲会进一步上升,为PPI上涨增加新的因素。


第五个方面关于金融监管、金融去杠杆和促进资金脱虚入实,现在我们有一个判断,今年有可能第一次真正出现资金脱虚入实。这里面的基本面是中国经济增长从2011年开始下行,企业的ROE也是在下降的,2011年当时企业的ROE处于11%比较高的位置,去年年中下降只有3%。但是企业的实际成本由于今年PPI正的增长而下降,而今年的ROE可能到了4%的一个水平,这两个变量发生逆转,有利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资金有可能实现脱虚入实局面,这点对增长来讲是一个比较积极的现象。


过去七八年时间,金融业泡沫化发展倾向是非常明显的,中国金融业占GDP比重在2015年达到了8.3%的水平,比美国和英国都还要高,去年最新数据有可能会超过9%,说明金融领域在部分行业加杠杆是非常高的,这里面风险也比较高。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低利率的环境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是不是会引起金融不稳定性的上升。表面上低利率和宽松货币政策确实会刺激金融机构加杠杆,但是从美国的经验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虽然面临低利率环境和宽松货币政策环境,美国的金融稳定性是在上升。


理由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低利率促进了经济的复苏,这个对金融体系是有帮助。第二个是美国在2008年之后金融监管加强了,银行本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在提高。这个案例对中国的启示是如果中国金融监管不到位,加杠杆过分发展得不到控制,最终出现金融风险的概率很大,政策面上看压力会集中到货币政策,最终导致货币政策变得被动的偏紧。


央行为了应对这个潜在风险,第一个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识别系统风险,第二个是降低系统风险发生概率,第三个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要缓解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负溢出效应。实际上宏观审慎监管,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被引起注意。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很多东西不是很成熟,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宏观审慎监管之外,实际上传统的监管体系如何重构提上了重要议程。中国现在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系非常不适应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我们判断今年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塑,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今后的报告里做进一步分析。


最后我再讲一点就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强调“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发展战略,这两个战略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今年可能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关于全国人大的立法,现在不排除把房产税立法纳入立法程序的可能性。房地产价格控制不住存在一个长期的问题,包括土地供应、包括税制缺失、包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等,长期问题没有解决,短期的政策来抗衡长期制度缺失效果会很差的,现在北京和上海的房价近期又出现上升的态势,未来长期政策要纳入政策框架中,而房产税是一个长期的重要政策。


来源: 国金宏观边泉水团队


新媒体运营编辑 王程海伦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赏赞支持财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