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写作,你也许会有一些困惑和迟疑,会提出很多个“但是”——但是我没有天赋、没有合适的本子、没有舒服的座位……但是我该洗头了……但是我需要来点零食……但是谁在乎我怎么想呢?……
可是你知道吗?
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书写的,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你曾经为剪了一个失败的发型而哭过吗?你剃过光头吗?你有没有扯过别人的头发?你能否写一个关于头发的故事?
从小到大的经历中,你可能住过不止一所房子,有过各种各样的邻居和小伙伴,他们留给你怎样的回忆呢?你能否写一个关于房子的故事?
又或者,你可能正在养一只小宠物,小猫?小狗或是小兔子?你有没有留意过它们的姿态、动作、叫声?你可以用尽可能多的动物叫声写一个故事,比如听到小狗急促的叫声,它会不会是正在努力地告诉你某件事?会是什么事?它在向你求助吗?为什么?你准备怎么帮助它?
还有你人生中的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吃巧克力,第一次喝可口可乐,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到牛粪(好恶心!),在山上看到一种以前从没有看到过的野花,在海边看到那么小那么小的螃蟹……
所有这些成长的痕迹,所有这些你熟悉的人和事,都可以化为你的诗和故事!
▼奇妙的创意写作课有多好玩?
奇妙的创意写作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帮助你
开动会写作的大脑
,通过不同主题的“创意实验”和奇思妙想的“脑洞清单”,帮你唤醒停滞不前的想象力,
打开感官
,再也不用担心没东西可写。
很多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写的作文里没有细节,写到树,就只是一棵树,顶多是一棵茂盛的树。这是因为传统的作文训练里,根本没有打开感官的训练。所以,第一部分,我们会带着孩子做很多打开感官的训练,让孩子学会观察、感知。没有对生活的凝视,就没有鲜活的细节。
比如,“香味和石头”这个练习。你知道吗?气味是有魔法的,能够唤起那些只能通过嗅觉“访问”的感觉和回忆。有些气味让我们平静,有些气味让我们兴奋,有些气味让我们感到忧伤,有些气味则让我们回忆起和家人、朋友的联系。比如当你把自己裹进还带着晾衣绳上阳光味道的床单里,可能会想起自己的妈妈,雨后青草和泥土的气味可能会让你想起上一次愉快的旅行……在这个练习中,你可以随意选择任何一种石头和一种香味,把它们联系起来写一句话。比如你选择了翡翠和蛋炒饭的香味,翡翠可能会让你想起坐火车时沿途看到的大片绿色田野,蛋炒饭的香味可能让你想起外婆做好饭菜微笑着看你狼吞虎咽,把它们联系起来,你也许会回想起假期里和妈妈坐车去看望外婆的那些时光。这就是颜色和气味的魔法。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大同小异,但打开的感官能感知到的东西会更多,感知到了,才会有东西可写,才能写出鲜活的细节,写出有生命力的东西。
第二部分提供了很多
写作锦囊
,帮助你掌握写作的核心密码,学会基本的叙事技巧,从而能够
写出故事、诗歌、回忆录
。
为什么孩子学习了“总分总”,背了那么多范文,依然写不出一篇好文章?
因为文章的结构不是死的,好的故事里有真实的人生,有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所以,结构的艺术其实是生活的艺术。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想教给孩子们写作,也是在教孩子们了解生活。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习惯了谈论自己、总是用“我是”“我有”“我能”“我想”“我知道”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情感和观点,所以现在,请你给自己戴上面具,尝试体验另一种性格,尝试用其他人的声音来表达。看看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你要试着从这个面具的背后讲话,把自己想象成这个新的身份和角色。这是写作中常常谈及的“视角”概念。比如,如果让你把白雪公主的故事用那个狠心王后的视角来重写一遍,会是怎么样的?把小美人鱼的故事用王子的视角重写一下呢?或者,你和一个好朋友闹了点矛盾,你满心不高兴,觉得他不该那样对待你,那么你可以试着想一下,如果从他的角度描述这个故事,会是怎样的?通过这种方式,你会发现同样的事情如果采用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尽相同。
第三部分探讨
写作与生活
,写作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成长的过程,解决“为什么要写”的困惑,才能写得更加笃定。
你知道吗?如果你想写得更多、更好,其实有一个法宝可以帮助你,那就是首先成为一个作家,然后再开始写作。如何成为作家呢?你需要养成一种作家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时时想着去连接,常常与内心的艺术家约会。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艺术家,他是热情的,对一切充满好奇心;他是天马行空的,不被所谓的“规矩”所限制。
与内心的艺术家约会,你需要忘掉现实中自己需要遵守的规矩,忘掉作业,忘掉考试,忘掉所有的“不能,不敢”,大胆地与你内心的艺术家一起去走,去看,倾听你内心的艺术家想看什么,你就看什么。假装自己只是艺术家的眼睛、身体、鼻子,忽略你自己,只让艺术家带着你去看,去问,去和陌生人聊天,去表达你的善意。去好奇所有你想好奇的东西。不要为“我不敢,我不能”这些念头打扰。借着写作的眼睛,你会开始留意一切,而这只是故事的开始,更进一步,你还需要进入“他人”的视角,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练习说再见”这个练习,假如你和你的宠物互换身份,试着把它每一天的“喵喵”“汪汪”翻译一下,当你每天离开和回家时,它是如何反应的,它发出的声音要表达什么?它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你都留意了吗?你有没有与一只流浪猫相遇过?它是如何尾随你,你又是如何狠心地摆脱了它,只是因为妈妈说过“我们家不能养小动物”?如果你是那只流浪猫,这个故事又该怎么写?
共情能力是一个创作者的必备素养,通过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试图从表面的看到,到深入被观察者本身,试图去理解它的所思所想,进而更加明白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怎么一回事。
▼芝麻开门!触发启动写作的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