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国
熊培云和他的思想国。在有关电影、文学、时事与个体命运的文字中,寻找一种智慧与慈悲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爱情修炼秘笈 | 睡前聊一会儿 ·  11 小时前  
新京报评论  ·  《哪吒2》“闯关”北美,这场文化出海之路才刚 ... ·  17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故乡”与“远方” | 人民论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国

思想国与读者互为避难所 | 思想国纪事

思想国  · 公众号  · 时评  · 2020-11-18 23:46

正文


白天酝酿了一个计划,一直忙,直到现在才有机会来与诸位分享。

思想国第一个网站建立于2004年12月19日,当时我还在巴黎读书。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是从那时候一路跟过来的。而有些读者,也是最近一两天加入的。无论深浅,都是一段缘分。

有一个现象是,每次发送一篇新的文章,都会引起部分读者的离去。其后也会有些读者慢慢加入。一切聚散,自然而然。一个作者所拥有的,只是一个流动的读者群。而作者本人也是一样,旧我不断褪色,新我随时生长。所谓,这个世界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如果没有变化,那么时间、空间与人就都消失了。

很遗憾,平时疏于回复读者的提问。一个原因是答问较为琐碎,也无心找人替我以插科打诨,实在无力应付。我只是将部分留言挑选出来,结果是,日常交流仅停留于第一个环节,即我发布文章,部分读者留言。与此同时,有些精彩留言,被淹没在我的冷漠与荒芜之中。

所以,接下来我想做一个实验,不时邀请读者集中提一些问题,并选择性回答部分感兴趣或者有能力回答的问题,随后以文章的形式发布在公号上。就像最近的一系列为什么一样。当然,也欢迎不提问的读者参与其中,将你们感兴趣的问题置顶。借此我也可以参考部分问题的轻重。

今天有些晚了,与朋友们喝了点酒,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先就说这些吧。 还有一个月,思想国就十六岁了。各位有何感想,或者有关纪念性活动的建议,也请留言。

想起前几天,有读者留言说 思想国与读者互为避难所 ,这句话让我感动不已。转眼间,十六年过去。在我接下来的有生之年,也希望有更多朋友能够从思想国这片并不宽阔的土地上获得理性或者心灵上的慰藉,而我已经从诸位经年累月的支持中获益良多。

再次 谢谢诸位!



《寒山》(《我是一个连环杀手》)——熊培云首部诗歌电影短片观赏


|  阅 读 更 多 文 章


短片《寒山》试图表达什么?| 熊培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