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影院还能不能投资?影院未来靠什么赚钱?
影院竞争正在愈来愈激烈。
201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57亿元,同比增速为3.73%,但是影院和银幕数仍然保持了与前两年不相上下的高增速——新增影院1612家,同比增加23.7%;新增银幕9552块,增速30.2%。
虽然目前中国银幕总数已经超过四万块,成为了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但是单影院与单银幕的票房产出却都在下滑。大的影投与院线在加速整合的同时,很多新开的小影院则陷入了生存的困境。
在刚刚结束的CinemaS 2017-上海电影节国际电影论坛影院暨展览会并购与投融资专题论坛上,券商、影投、投资公司人员等嘉宾针对影院投资、影院经营等内容发表了演讲与讨论。
第六届上海电影节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在上海如期召开
快速增加的影院与银幕数不仅让小影院陷入生存困境,很多影投与院线同样受到了冲击。“恒大盐城的影院,这两年业绩下滑的非常厉害。我们去做了调研才发现,刚开业的时候,周边只有两家影院,大家都赚钱;后来在周边7公里开了15家大型影院,都是8个厅以上,结果这15家影院经理现在都很苦恼。”恒大文化集团院线公司副总经理兼发行公司总经理张笑宇在论坛上说道。
“就像盐城这些影院一样,这里面肯定有经营不下去被淘汰的。很多影院未来也是,要么就找买家,要么关掉。”
竞争加剧,是这两年很多影院经营现状的缩影。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传媒分析师王铮认为,当前影投市场有两个核心变化,
其一便是在银幕数与影院数仍然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影投、影院整体经营比以前竞争更加剧,也更加困难。
“去年银幕增加了将近1万块,今年只一季度就增加了3000多块,现在全国已经接近4.5万块银幕了。”
“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竞争加剧,即使在上海,原来占据绝对优势的院线,这几年市占率也有所下滑,受到明显的竞争冲击。当前市场集中度是比较低,而且我们认为,这种分散格局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王铮认为,在当前的现状下,仍然有三类资金在影投并购市场中较为活跃,其一是想在竞争加剧阶段进一步夯实份额的中大型影投公司;其二是谋求通过影院来进行消费者导流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还有便是对于打造娱乐产业链需求非常强烈的传媒类上市公司。
尽管仍然有大公司对并购有需求,但是在王铮看来,影投市场会变得更加理性,参与方在并购过程当中会更加理性的思考,“做资本运作,估值不要给到太高会比较好。现在主并购方对想并购标的资质的挑选会更加理性,而且想要出售影城的公司也会考虑的更清晰。”
行业的并购整合仍然在继续,但是远东宏信有限公司传媒金融业务部影院行业总监汪若愚则认为,买回来的影院并不一定能够赚钱,而院线或者影投规模扩大后也未必能达成1+1>2的效果。
收购影院的热潮仍在继续虽然汉鼎宇佑这两年也在不断的收购影院,但是闻光凯当前对于价格也非常谨慎。“大家都认为未来的电影市场、总票房肯定还会发展,但是一些院线和资金把这两年影院的价格推得很高,我们做收购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影院的真实价值了。我现在谈的好几家影院,平均PE(市盈率)只谈了5左右,我们认为5倍PE对影院资产来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值区间。”
在当日的论坛中,无论是院线的经营者,还是投资者或者投资机构的分析人士,对于影院未来的经营模式基本保持了一致的观点,即影院未来单纯靠票房很难有好的经营业绩。
王铮指出,在当前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在网络视频业务之外,未来可能被加入票房统计的
私人影院、点播影院更有可能对现在的影院经营有明显的冲击,传统影院的经营者也需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丰富观众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