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德國刑法典是全球成文法典中最受廣泛參考、引用的刑事法典。眾人耳熟能詳的罪刑法定原則、一行為不二罰、罪責原則等等,德國刑法典都扮演著重要引界角色。而我國刑法制定之初,亦深受其影響,不論章節架構、條文內容,都可見德國刑法典的烙印。其後我國刑法因應社會變遷所做的歷次修法過程,德國刑法典依然為重要參考法例。除了立法發展外,德國刑法典更對我國刑法學理論、法律解釋與適用以及法律理念之導入,有既深且遠的影響。尤其2016年7月1日所施行之沒收新制,其中沒收為刑法所定刑罰及保安處分以外之獨立法律效果、擴大沒收之對象及客體範圍,以及認定犯罪所得及追徵範圍與價額之估算及過苛條款等,皆參酌德國等外國法例及學說,不僅解決司法實務之困境,亦使我國沒收法制更臻完備。
因此,德國刑法典的中文翻譯對我國刑法的研究顯得迫切而重要。之前雖有司法院的翻譯版本、蔡墩銘教授的翻譯本,但近期德國刑法典早已歷經多次翻新修正,增修多樣劃時代的重要新制,如沒收、性侵害犯的保安處分、恐攻、洗錢及環境犯罪等,中譯本卻未與時跟進,為彌補此一比較法領域上的缺憾,法務部委請國立政治大學翻譯德國刑法,係以2017年1月1日前之版本為主,國內16位專精德國刑事法體制之老師王士帆、王玉全、王效文、古承宗、吳耀宗、李聖傑、周漾沂、徐育安、許絲捷、許澤天、連孟琦、陳志輝、陳重言、惲純良、潘怡宏、蔡聖偉(依筆畫排序)共同參與翻譯及校對,並由何教授賴傑、林教授鈺雄審稿,其等於教學研究與公務繁忙之餘,仍傾心竭力並對條文用詞斟酌再三,歷經多時,終於完成此具學術價值及實用參考之法律專業譯著,對比較法學之研究影響深遠。對於多位學者專家之貢獻,特此表達感謝。尚祈各界不吝指正,以供日後發行同類書籍之參考。
部長
邱太三
2017年5月
序 言
2014年冬天,一群對於刑事法學之研究與戮力追求公平正義之實踐,抱持著高度熱忱與理想性的刑事法學人,決定成立刑事法研究會之後,學術研討活動與修法相關工作之推動,即更加積極逐步展開,其中要務之一就是翻譯各國刑事法資料。適巧2015年夏天某一研討會上,法務部檢察司余副司長麗貞女士提及法務部正擬定翻譯各國刑事法;逢此因緣巧合,擔任刑事法研究會會長的本人,立即展開統籌德國與日本刑法典的翻譯事務,並委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林鈺雄教授籌劃召集,而由政治大學法學院李聖傑副教授擔任聯繫與執行德國刑法典的翻譯工作。
德國刑法典的中譯本,早期有已故蔡墩銘教授於1993年翻譯出版的「德、日刑法典」,然而時至今日,該譯本已年代久遠,相關條文亦有大幅度變動,未能完全正確反映出德國現行刑法條文的全貌;再者,無論是在司法實務、刑事立法、學術研究各方面的引用、參考,乃至青年學子的外國法學習上,能掌握一本內容最新最完整,翻譯精確又周延,並且具備中德文對照的德國刑法典,早已是各界翹首企盼、刻不容緩之事。
翻譯德國刑法典,誠屬高難度的大工程,既要邀集多位留德學者參與,又要分配擔當的部分、掌控全盤的進度、謀求譯語的一致性,乃至最終階段的逐字校稿,無一不是勞心費神之事。幸蒙每一位優秀留德學者的認真努力,尤其李聖傑副教授的任勞任怨與協調聯繫,終於順利完成付梓。此一「德國刑法典」之上市,堪與去年九月出版的「德國刑事訴訟法」(清華大學科法所連孟琦助理教授獨力完成的翻譯鉅作),並列為國內刑事法學的重大成果。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首先,感謝盡心盡力參與翻譯並協力分工校譯,以及擔任審稿工作的每一位學者,而這樣的合作模式,也開啟了更寬廣的學術對話空間。對於李聖傑副教授與玄奘大學法律系潘怡宏助理教授在最後工作階段,整合譯文的表達與體例同一性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政治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中心碩士魏國晉先生協助譯稿整理與編排工作,更要聊表謝意。最後,感謝法務部相關人士的鼎力相助,尤其是余副司長的協調與奔波;對於承擔本書一切印製行銷成本的 元照出版公司,亦由衷謹致謝忱。
刑事法研究會會長
陳子平 謹識
2017年5月9日
編譯說明代序
本書以2017年1月1日之前的德國刑法規定作為翻譯標的,相關翻譯工作由國內多位刑事法學者共同參與,為求內容的正確表達,在條文初步翻譯完成時,則以交叉分工校對進行初審。內文表現方式,除了所有條文以德、中文先後呈現,以方便讀者對照使用外,部分近來新修條文則採新舊條文並列,希望可以讓讀者瞭解德國刑法規範的修法歷程,並提供後續立法與比較法研究的參考。
本譯著除了忠實表達德國刑法的規範內容,在譯文文字與規範表現方法更特別斟酌臺灣現行法規的用語與規範方式,以對應法條內容的語意表現,強化本書的工具書定性,使讀者經由既有法律概念的掌握,直接連結德國法規文義之理解。又為了幫助讀者對於德國刑法規定,有全貌的鳥瞰認識,本書特別製作規範體系表放置於條文內容前,希望有助於讀者對於德國刑法規範的體系認識。
本譯著得以定稿付梓,除了感激玄奘大學潘怡宏助理教授鼎力協助編譯工作與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魏國晉先生付出許多時間處理繁雜事務外,尤其感謝共同執筆之刑事法學者不計得失戮力參與。這一段無私的合作經驗,確實在日後學術發展上,開啟了一個可貴的共同對話平台。同時也要謝謝政治大學法學院何賴傑教授與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林鈺雄教授在百忙的學術事務中,願意擔負審譯工作。最後要特別向刑事法研究會會長陳子平教授與法務部檢察司余副司長麗貞女士表達最高的敬意,如果不是他們秉持著對我國學術發展的高度關切,居中協調,實在難以想像此一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李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