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地中海游弋的两艘美国军舰射出59枚“战斧”巡航导弹,犹如“分手炮”,让特朗普和普京这一对“好基友”分道扬镳。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指责叙利亚方面使用化武,话里话外还挤兑俄罗斯“无能”和“愚蠢”。俄方除了与美方在联合国爆发激烈争吵和中断几乎所有军事方面的联络之外,还声明要帮助叙利亚重建防空系统,并讽刺“美国导弹袭击的战斗效能非常之低”。“海外探客”认为,特朗普首先选择叙利亚当软柿子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然做了,就不怕俄方的反制,况且直到目前俄方也没有什么针锋相对的报复措施。可以说特朗普这个“面子工程”是成功了。不过上马容易下马难,叙利亚问题犹如一个马拉松,奥巴马当年选择置身事外并非是软弱,恐怕更多考虑的是得不偿失。特朗普既然趟了浑水,想吃了就走恐怕已经不可能。
从“导弹打骆驼”到“导弹打帐篷”,其实着眼点都是国内,而非境外的所谓威胁。白宫的政客考虑的是支持率,而非拯救谁或见义勇为。该打谁不该打谁,犹如买股票,最终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并非是战争的胜负,而是使用昂贵武器之后的收益。一枚“战斧”导弹的价格在80万美元左右,59枚不到5000万美金,虽然根据俄方统计,只有23枚命中叙利亚的shayrat空军基地,高达36枚“脱靶”,战果只是击毁6架飞机,让叙利亚政府军损失6名战斗人员,但特朗普恐怕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这种规模的袭击能给叙利亚造成致命打击。其核心目的就是告诉叙利亚和其背后的俄罗斯:美军想打你就能打你,没打你是因为你不值得打,同时也向涣散的西方世界发出强烈的信号。
对叙利亚政府来说,这次化武袭击事件来得突然,也非常蹊跷,而特朗普迅速决定空袭,也让叙利亚和俄罗斯有种“黄泥掉进裤裆里”的感觉。这才是特朗普想要的效果。美国总统不按常理出牌,放着韩国的北方邻居这个现实的威胁不管,先去敲打叙利亚,实际上是做给中俄看。这次行动,美军只是客串了主角,并不想承担实际的责任。叙利亚和平与否,叙利亚人民的福祉,其实特朗普并不关心。他已经明确表示自己是“美国的总统”,而非“世界的总统”。因此借着人类正义之名,谋的还是私利。一方面撇清与普京的暧昧关系,增强自己的权力正当性,一方面借此恐吓与威慑企图动摇美国地位的崛起中大国。
至于美方批评俄罗斯和伊朗支持叙利亚政府的所谓“杀戮行为”,其实也是典型的当了XX还要立牌坊。如果要举出美方这类恶行,恐怕在联合国开100年控诉大会都说不完。这种流氓行为其实每个强权都会干,只不过稍微要点脸面的话,就不要玩“和尚摸得你摸不得”这一套。
事实上,特朗普并未从空袭叙利亚中获得什么实惠。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赚到了脸面,但之后呢?无论是叙利亚,还是俄罗斯和伊朗,都没有任何屈服的迹象。而韩国的北方邻居不仅对空袭叙利亚嗤之以鼻,还发出要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警告。既然特朗普已放言“不惧单挑”,自我感觉胜券在握的美军更不会服软。美国第三舰队下属的“卡尔-文森”航母战斗群在4月8日离开新加坡,气势汹汹北上,前往半岛附近水域进行威慑。摆出一副“你既然要打,那么我肯定奉陪”的架势。如今要不要动手的主动权实际上在美国手里。既然教训过叙利亚,那么对东亚的威胁也不能大事化小,不能给别国留下“软的欺负硬的怕”这种不佳印象,问题是特朗普有动武的条件和胆量吗?答案是没有。空袭叙利亚更像是“计中计”,貌似要为战略竞争对手开启下一个“黄金10年”的节奏。越是声色俱厉,越是骑虎难下,这时往往越需要和事佬,特朗普就是如此。而这个角色由谁扮演,不言而喻。
空袭叙利亚表面上是奇招,实际上是一步臭棋。短期收益是有了,长期收益却不乐观。在海湖庄园接待贵宾之前,美国媒体已经建议特朗普要重视面子问题。事实证明,这种预见是明智的。叙利亚挨了导弹,打的不是阿萨德的脸。于是,顺理成章,特朗普没有从贵宾这里获得能够炫耀的成就,而分歧却无法掩饰。好在特朗普接受了访问对方国家的邀请,上半场尽管沉闷和乏味,但关键的下半场可能会获得突破。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海湖庄园里,当记者离开后,宾主才开始真正的交锋。对贵宾来说,更厉害的狠角色都见过,老特就不要再来这一套了。你的心思我都懂,可表达方式不对。给你一段时间冷静一下,等你来做客时咱们继续谈。当然,叙利亚反对派还会继续遭到围剿,至于资金来源双方都心里有数。阿萨德必须挺住,而且一定会挺住,摆在特朗普面前的是2道难题:西边的葫芦还没按下去,东边的瓢又浮了起来。特朗普可以将其当成打地鼠游戏,问题是美国是否还有足够硬的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