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云
Technology is the new sexy.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华为2024年销售收入超8600亿#】2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分析称#DeepSeek或带来中美科技资产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Canalys:#2024年全球手机出货量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云

紫禁城灯会一票难求,600岁故宫还有什么你意想不到

腾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9-02-20 14:34

正文

刚刚经历了“紫禁城里过大年”,故宫又迎来在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为期两天的“紫禁城上元之夜”。

这是故宫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 ,也是故宫首次面对公众开放夜场。为了一睹“故宫的夜”,无数网友“决战紫禁之巅”,售票系统的崩溃,更加证明了网友的热情。

近年来,因为IP价值的充分挖掘和一系列文创产品的推出,故宫俨然已成了一位“萌萌哒”的老顽童,以开放、创新、有趣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

近600岁故宫的“网红”之路反映出并不是传统文化失去了吸引力,而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传播方式需要与时俱进。那么,在故宫走红的过程中,都走了哪些不同寻常的路? 《腾云》杂志前不久推出的“故宫维新”专题,对此进行了全面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上元

之夜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方公众号“微故宫”



网红故宫


故宫是令人骄傲的,它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收藏着世界最丰富的文物藏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接待1000万以上观众的博物馆。但这些“世界之最”是否等同于能让人们享受到文化盛宴?

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看来,并不是。单霁翔曾说过:“你的馆大,但70%都立了一个牌写着‘非开放区域,观众止步’。你的藏品多,但99%都在库房睡觉。你的观众多,80%的观众从前门走到后门,不看展览,你能说你是负责任的好的博物馆吗?”


图/故宫博物院提供并惠允使用)


把门开得更大一些,成为故宫破题的关键。

自2002年起,故宫逐年扩大开放面积,截至2014年,其开放面积达到50%左右;2015年建院90周年,开放比例扩大到65%;2016年这一数字更新为76%;到了2017年底,开放面积已接近80%。

此外, 在办展览这件事上,故宫也是一个超级“网红”。


2015年9月,故宫举办“石渠宝笈特展”,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赫然在列。为了一睹这件千古名作,不少观众在故宫开门前就早早守候在外,待大门一开,即向展厅飞奔而去,“故宫跑”因此得名。

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的展览一角

图/故宫博物院提供并惠允使用)


点击下方图片,看看故宫“网红”人设的成功打造,到底做对了什么?




“卖萌”的故宫


故宫老吗?历经几百年的风霜洗礼,每一块宫砖踩下去或许都蕴藏着历史深处的记忆。


故宫年轻吗?点开故宫文创产品,打开故宫推出的 一系列 APP,看到“雍正卖萌图”“朕亦甚想你”的折扇,都会让公众感知到传统文化不仅从未老去,反而像八九点钟的太阳,照耀年轻一代。



戳下图, 看看故宫“逆生长”背后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




“活”的故宫


文物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文物是有生命历程的,他们也是可以活在当代的,可以融入人们现代生活的”。而原状陈列和文创产品就是把故宫文化融入当下人的生活的有益尝试。

比如“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通过大型沉浸式投影屏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走进虚拟世界里的养心殿,并运用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与朝中重臣自由对话,全方位地鉴赏珍贵文物,甚至还能去皇帝的后寝殿里逛上一逛。


端门数字馆的展览现场


此外,故宫在社交App上也频频发力。如“韩熙载夜宴图”APP让原画作变得立体,人们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这幅画的艺术造诣、时代背景和人物角色,在里面可以听到模拟的当年琴声,欣赏当年的舞姿。


《韩熙载夜宴图 》iPad版及Android版应用


还有哪些“活”过来的 故宫文物可以让你“玩”? 戳下图。




用匠心修复时光碎片


生活在故宫是什么感觉?会是像《末代皇帝》中的溥仪一样,在故宫里骑自行车,逗逗小猫那样吗?

如今,也有这么一群人,享有在周一闭馆时间骑车逗猫的特权,他们就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师。

2016年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曾引起广泛关注。



影片纪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将文物修复这一技艺展现在大众面前。

想要知道在故宫修文物 都发生过什么故事? 点击下图去看看吧。




和故宫在一起的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