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尚空缺、副局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9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3年医保工作,分析医保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子海作工作报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滔主持会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清辉、黄华波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
2023年
,全国医保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医保改革发展惠民实效,推动医保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
提升参保质量,筑牢托底保障。在治理重复参保超1600万的同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三重制度保障惠及群众门诊、住院就医超1.5亿人次、减负超1700亿元。
二是
完善门诊保障待遇。职工医保基本建立普通门诊统筹,覆盖超40万家医药机构,年内报销人次超25亿、报销金额超2000亿元。居民医保“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持续优化。
三是
持续推进药耗集采。年内开展两批80种药品国家集采,平均降价57%。开展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类耗材集采,平均降价70%。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单颗种植牙整体费用从平均1.5万元降至6000-7000元左右,累计种植150万颗。
四是
优化医保目录。新版目录内药品新增126种,总数达3088种,2023年协议期内谈判药惠及群众购药超2.1亿人次,叠加降价和医保报销,为患者减负超2000亿元。
五是
提高异地就医便捷性。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医药机构达到55万家、惠及群众就医1.3亿人次、减少群众垫付1536.7亿元。
六是
守好群众“救命钱”。2023年检查核查75万家医药机构,处理36.3万家,追回医保基金171.5亿元。
七是
拓展医保信息化应用。医保码累计激活超10.8亿人、覆盖超80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全国超7成医保政务服务实现全程网办,居民参保登记等8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八是
强化药品价格治理能力。统一规范挂网药品价格数据,开展常态化监管,有序纠正116种药品耗材价格异常问题。
九是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管理。全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2023年28个省份开展调价工作,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全年新增1900余项。
会议强调,全国医保系统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深入领会、全面落实。
要
坚持
政治统领,持续提高制度统一性和规范性,用医保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
人民至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好群众医疗保障的当前和长远关系。
坚持
系统观念,改革和管理并重,统筹好全面深化改革和精细化管理之间的关系。
坚持
防范风险,先立后破、循序渐进,统筹好医保改革发展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
坚持
三医联动,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统筹推动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会议明确,2024年医保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发展道路。
一是
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研究健全参保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用制度保证连续缴费的群众受益,保障
全民参保
。
(评:可能是受到去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滑舆论影响,在筹资缴费继续上升、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压力比较大)
二是
改善群众医疗保障质量。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更精准减轻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
(
2023年提法:
进一步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村群众医疗保障工作。如何更精准减轻大病患者负担?措施值得期待
)
三是
优化医保服务。提升医保规范化水平,落实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进医保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医保公共服务事项线上办。
四是
强化基金监管高压态势。实现现场监管全面覆盖、非现场监管精准打击,发挥好治理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探照灯作用。联合多部门聚集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切实发挥好“以查促改”作用。
(
2023年提法:
持续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开展基金监管安全规范年行动和医保反欺诈大数据监管试点。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各级飞检力争实现辖区全覆盖。依托智慧医保赋能非现场监管。探索适应新型支付方式的监管机制。重点加强异地就医基金监管
)
五是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管理。重点关注矛盾突出的项目价格,同时
开展大型设备检查价格专项治理
。
六是
推动集采“扩围提质”。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采,做好集采中选品种协议期满接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至少达到5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