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凌想亲子心理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关注儿童心理的原创文字,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致力于自身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凌想亲子心理

知否知否,9102年,有多少女人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

凌想亲子心理  · 公众号  ·  · 2019-01-29 19: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


最近大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本着钻研的精神,我看了几集电视剧,又看了小说,我发现,原著小说要比电视剧精彩100倍,不仅故事写得精彩,还写出了很多世情道理,很有启发。

而且,几本小说看下来,我居然看出了忆苦思甜的效果。

古时的女人,不管贫富,都是被物化的命运。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古代官宦人家的女孩,她的人生轨迹一般是这样的:

童年时期,尚有几年天真烂漫的时光,如大观园里的女儿们,然而也要学着认些字,学着做女红,琴棋书画,都要精通一些才好。再大一些,就要学各种规矩,学着理家。

正常情况下,十五六岁,就说定了人家,十七八岁,便要嫁作人妇。

嫁到人家做媳妇,婆婆先要立规矩,日日请安,端茶递水,伺候公婆,操持家务。

《知否》里,过年一大家子吃饭,作为儿媳妇的海氏却要挺着大肚子,侍立一旁,招呼布菜,眉眼高低,服侍周全。

累吗?这些还只是开胃菜。

还有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几道大菜没上呢。

那时,哪有什么自由恋爱,全凭媒妁之言、利弊权衡。能和丈夫心意相通、互生爱慕,这样的几率堪比中彩票。

爱情,对古代女子来说是奢侈品。

大多数人,不过就是尽到本分过日子罢了。

就像明兰一开始对顾廷烨,把妻子的角色扮演得无可挑剔,拿出应付老板的敬业精神来对待自己的衣食父母,揣摩丈夫的喜怒哀乐,兢兢业业,恪守本分,能做到举案齐眉已是不错。

对付丈夫一人已然是费尽心思,还要面临一夫多妻的问题。

通房、纳妾,在古人眼里是天经地义的事。胆敢不让丈夫纳妾,一个“妒妇”的大帽子会压得你抬不起头。

妻妾共处一个屋檐下,常年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扮贤惠、扮柔弱、扮纯良,使尽手段、用尽心计,不过是为了赢得一个男人多一些的垂爱。

然而最后,谁又算得上是胜利者?


熬啊熬,熬得生了儿子,母凭子贵,才算在这个家里站稳了脚跟。倘若生不出儿子,那可是犯了七出之罪,很可能会被夫家赶出家门的。

熬啊熬,再熬个几十年,熬到自己成了婆婆了,才算可以吐出一口气。

到那时,丈夫心思可能早就不在自己身上了,那也无所谓了,不就那么回事吗?有个有出息的儿子,总算老有所依,就算是好福气了。

还要小心子孙不肖,别把家败光了,像侯府里的四老爷、五老爷,一个流连女色,一个爱好古雅清玩,不理家事,生生地把一大份家产挥霍殆尽。

女人这一辈子,不过如此。

这还只是比较好的情况,不用太为吃喝发愁。

还有更多平常人家的女子,终其一生,就是干活、干活、干活,一生挣扎在生存线上。遇到天灾人祸,家里揭不开锅,被卖身为奴也是常有的。


2


古代的女子,出身基本决定了一生,她是没有多少自由可以选择的。

在父权社会,男人就是女人的天,女人必须要依附男人才能生存。

写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女词人李清照,才气过人,初嫁赵明诚,夫妻俩琴瑟和谐,很是过了一段幸福日子。然而时局变化,战乱乍起,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孤独无依,嫁给了第二任丈夫,却是被骗,直闹得对簿公堂,拼死离婚,郁郁而终。

《知否》小说中,明兰初初穿越过来,意识到自己是古代官宦人家的庶女,她很快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嫁到小康人家做正室,已是很实惠的好出路,庶女做妾也是再正常不过。将来,会有几个“姐妹”共同服侍丈夫,生几个孩子,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她早早认命了。不然又怎样呢?

大的社会制度如此,一个女子的微薄之力不可能折腾出什么动静的。

古代的女子,是被严重物化了的。

在男人眼里,甚至在她们自己眼里,她们就是一个有着某种价值的物品。

出身好,长得好看,会读书识字、会些琴棋书画,提升了物品的附加值,可以卖个更好的价钱。

她们最主要的用处,就是传宗接代,绵延后嗣,还有操持家务。

什么自由,什么个人价值,想也别想。

3

女子被当作物的命运,听起来离我们很远,我们当成小说,当成传奇,用审美的眼光看。

其实,细算起来,中国女性挣脱这样的命运,不过刚刚100多年,近在咫尺。

再细算起来,我们真正拥有和平、宁静、平等的时代,不过短短四十多年。

一次,和一位80后的女性朋友聊天,我说,我们这一代,所谓的70后、80后、90后,是运气特别好的一代,赶上了中国千百年来难得的好时代。

她很吃惊:有这么夸张吗?

我给她掰指细算:没有战乱,没有社会运动,没有饥饿,没有三从四德,这样的好时光,到现在为止,可不是只有四十多年?

如今,女性有了话语权,有了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有了可以说不的自由,可以不结婚,可以不生娃,可以离婚,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过一生。

这一切,因为一出生便是这样,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以为从来便是如此,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其实,不过短短几十年。

历史长河,沧海一粟,恰逢其时,实属不易。

这么一想,真的很感恩,也不由生出几分珍惜之情。


不过,也正因为刚刚摆脱了几千年的礼教束缚没多久,整个社会强大的集体无意识仍在影响着我们的命运抉择。

很多时候,我们仍然把自己放在一个被物化的位置,甚至,对我们最爱的女儿,也在无意识中把她物化。

4

女孩子家,学习差不多就行了,有个稳定的工作,嫁个好老公,一辈子安安稳稳,多好。

学习好,有才艺,会打扮,善保养,都不过是为了寻得一个好老公,找到一个优质长期饭票。一旦落听,后半辈子就有保证了。

爱情?

有最好,没有,可以慢慢培养嘛。日子不都是这么过的?

事业?

差不多就行了,稳定最重要,最好清闲一些,可以有时间照顾家里。

古代女子,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嫁人。整个社会体系决定了,她只有嫁人这一条路可走。一个女人,不靠娘家,不靠夫家,在古代,是很难独自活下去的。

嫁得好坏,直接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真的是终身大事。

而现在,9102年,还是有很多人把嫁人看作决定女人幸福的唯一标准。

甚至,不管嫁给谁,只要结婚就好。

那么多的催婚,那么多的恨嫁女,说到底,都是把婚姻看成了女性自我拯救的唯一途径。


都没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就懵懵懂懂地把自己嫁了。

以这样的心态进入婚姻,婚姻不出问题才是万幸。

那么多女人明知道丈夫出轨,却不敢离婚,甚至用生二胎来挽回丈夫的心,把自己逼入更深的绝境。

内心不独立的女人,是非常害怕失去婚姻的,哪怕这个婚姻已经千疮百孔,但在她们心里,徒有其表的婚姻,也总比没有好。

想离婚又不敢离,也没有实力离,只能一忍再忍,凑合着过,把全部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

反正总得有个寄托——她自己是没法独立的。

离了婚,没有了这个社会角色,她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只知道自己是老公的妻子,是孩子的妈妈,是公司的员工,是父母的女儿。

她自己是谁?不知道。

很多女人,过了三十岁,便是在一天天地重复过日子。

重复个几十年,便是一生。

这样的日子,和明兰的时代,又有什么不同呢?

5

我们都希望自己幸福,也期待自己的孩子有个幸福的人生。

什么是幸福?

是找个好老公,从此衣食无忧,岁月静好,安安稳稳过一生?

这没错。

这样的世俗幸福谁不想要?

我只是想说,在这个宽容、多元的时代,我们的眼界是否可以打开些,在世俗的幸福之上,我们还可以探索灵魂的自由、个性的舒展。

活出自己的精彩,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我以为,这是更高级的幸福。也是每个生命来到世间的最终目的。


我们花费不赀让孩子学各种才艺,上重点学校,为她铺就一条金光大道,但我们是否想到,要教导她有一个独立的人格?

这个,才是她将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独立的人格,不是教导出来的,是作为父母,我们身体力行,做出榜样来给孩子看的。

尤其是同为女人的妈妈。

9102年,当我们不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再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再把命运拴在一个男人身上,我们可以自己挣钱买花戴,可以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为自己的婚姻做主……

身为女人,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想一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若我们还蜷缩在蜗角,身在9102,心在1209,过着《知否》《甄嬛传》里的日子,真真是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辜负了这个时代,辜负了这一生。

纵观历史长河,当你意识到,此生此世,这样独一无二的肉身只有一次,

你,会做点什么呢?


凌想,橙子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

帮助千万父母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



上一篇: 孩子调皮捣蛋,我的“惩罚”让他大吃一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