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
童年后期到少年期(10-15岁),
是认知能力发展和自我个性成熟的关键阶段。
表现在:
1.概括化观察力的高度发展;
2.理论性抽象思维的形成;
3.自我意识趋向成熟;
4.世界观初步形成。
简单说,
一个人是迟钝还是敏锐、是刻板还是灵活、是片面还是多元、是形而上还是客观辨证,都是在10-15岁重点发展。
15岁以后,思维模式趋于稳定,非付出巨大的努力难以改变。
而拥有灵活、多元、辩证的思维能力,
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多大的价值无须赘述。
技能性知识的学习会随着心智的发展逐渐降低难度,
甚至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被AI取代。
唯有思维能力,在一生中只有短短五六年的黄金期,
习在自己、惠及终身。
把
辩手式学习方法
、
辩论式思考方式
,
结合
青少年心理发展
的阶段特点,
进行
主题式
、
游戏化
、
解构化
的设计,
形成引导
主动探索的思维能力训练课程
。
给处在思维发展黄金期的青少年,
超黄金价值的思维练习体验。
让有想法的孩子
开启
表达
让爱说的孩子
说得清楚
让爱争辩的孩子
有理有据
让不敢说的孩子
找到方法
随着奇葩说的热播,更多人了解到辩论,但辩论绝不只是奇葩说的样子。
辩论是有规则和压力的表达方式,是论证、是说服、是思考的角力,
在陈述、质询、交锋、总结等环节中,可以全方位的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训练。
思考不是通过理论可以掌握的,就好像没有人可以通过看视频学会开车。
思辩课上不是“教和听”,而是在精心设计的问题场景中实践。
“结构化思维、批判性思维、归纳法、演绎法……”这些会是思辩课的内在线索,但绝不会是思辩课的单元专题。
因为对于练习者来说,能力的习得不来自于理论,而是必须来源于问题解决。
第4季思辩课的单元专题有:如何快速伪装成某行业的高手、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外星生物麻斯的进化史。第5季将有更多有趣且有价值的专题。
1. 通过对专题场景的逐层深入讨论和交流,
形成对不同问题的思考模型,延伸到生活场景的解决。
2. 实现从思考到表达的过渡,获得更好的交流能力。
3. 从有趣多样的课程里,发现思考的乐趣,建立主动思考的习惯。
本周末,
第5季思辩课 . 公开体验课
名额有限,先报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