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湛庐文化
与思想有关。这里传递最新出版资讯,让我们用阅读引领改变世界的思维与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新刊速递 | ... ·  2 天前  
DataEye短剧观察  ·  DataEye短剧热力榜:6部短剧播放超3亿 ... ·  昨天  
DataEye短剧观察  ·  DataEye短剧热力榜:6部短剧播放超3亿 ... ·  昨天  
科幻世界SFW  ·  悼念向际纯:中国科幻绘画的开拓者 ·  3 天前  
河北青年报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湛庐文化

如何与16岁的孩子谈论《原则》,试试曾国藩的三步法

湛庐文化  · 公众号  ·  · 2021-01-06 21:00

正文

在2020的圣诞平安夜,湛庐直播间邀请了《原则》精读班领读官,知名投资人,彼得明奇资管创始人谭昊老师,对于如何读好《原则》,掌握达利欧的思想金矿,做了一场精彩的分享。


今天,湛庐君从直播中整理了8个精彩的问题,包括学习、工作、生活和实践等多个场景,希望能带给你启发。


扫描二维码,加入谭昊·《原则》精读班



01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背景不一样,

学习《原则》真的有用吗?


谭昊: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背景的确不一样。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从进化的角度,进化是有普适规律的,当然是可以学的。


个人的意识进化主要跟两个东西有关,一个是人的大脑的生理结构,一个就是人性。 这两个东西是千年不变的,而且是不受地域限制的。所以,毫无疑问,无论你在哪个国家,哪怕在火星,进化十二环都是可以学习的。


但是,进化也是在具体环节中发生的,就是文化环境。每个地域的文化不一样的确会有影响。


所以我的结论是进化可以学习,但是原则不能生搬硬套。


比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对序位很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对序位的重视,在某些时候跟对真相的追求是有冲突的。你的领导说了要这样做,你觉得它不是真相,你该怎么办呢?这就是冲突。


在具体实践中,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营造小环境。 大的民族文化是一回事,你的组织文化是另一回事。组织文化是一个小环境,而这个小环境取决于这个组织的灵魂人物。


比如说,你自己肉身能够做到极度求真,极度透明,极度开放。你能够允许你的下属跟你观点不一致,跟你争论问题。不但是允许,而且对这种行为是开放,欢迎和鼓励。这样的话你的一举一动就会营造着这个组织的小环境。


如果你有足够的心力和能力去营造这样的小环境(达利欧就是这样做的),你就有可能把原则的体系在组织中推行。其实,在家庭中也是如此。


正好今天我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个群友发的一本书,说人们有时候想在家庭之间做对话,但家庭通常是等级结构,这些与对话的原则正好相违背,所以家庭中的对话是非常困难的。


我是这么回复的, 我说家庭中的对话需要通过一些宪章或者议程设置来消解这种权威性,比如家庭会议的设置,在会议中进行民主讨论。


所以,中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很多地方的文化是不一样。那么能不能推行原则呢?当然可以。第一,因为个人和组织进化是有普适规律的,第二,小环境是由你去营造的。



0 2

达利欧说痛苦+反思=进化,请问如何够挖掘到自己的痛苦点,然后反思痛苦有哪些系统的方法?


谭昊: 如何挖到痛苦点这个好办,痛苦点你自己有体感,痛的时候你肯定知道。这个不难,就是我说的情绪是目标,你复盘一下今天发生了几件事情,哪一件我的情绪波动最大,我的体感最痛,这就是你的痛苦点,但是难点不在这里,难点是你的痛苦点会让人不舒服。如果你想去看这个痛苦点背后的东西,你就要穿越这个不舒服,这个是难点。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前面讲过一点: 痛苦+接纳+反思=进步, 你要学会接纳,正念冥想的练习能够帮助你接纳痛苦。


比如说切换参照系,这些在课程里面都会讲具体的方法切换参照系,为什么强调要仰望星空?这背后有什么理由?我们仰望星空,看到时间长河,看到宇宙万物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小如尘埃,我那点小事,还那么痛苦吗?是不是就没那么痛苦了?这个叫做切换参照系。


我们把参照系切换得更大,痛苦就降低了,痛苦的体感降低了,我们才能够穿越这个痛苦去挖后面的宝贝。所以这就是怎么去挖,然后怎么去反思,其实我刚才有讲到,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反思,至少是在三个层面做反思。


前两天,在我们《原则》精读班微信进化群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也把它放到了课程里面,正好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共创。


那天早上,我发了一个关于三层次反思的内容发到群里面,当时正好有一个群友,他可能没注意看,他就还在那问,我刚发完,他就问什么是三层次的反思。我当时看到就有点情绪,我在想你往上翻一页你就能看到了,你还来问我难道我的时间不值钱吗?这是我的当下的一个本能反应。


情绪起来之后,我就去看一下,这个情绪背后有什么,后来我发了一段话,对自己的反思做了一个反思,就三个层次。



首先,行为层面我怎么反思这件事情的? 行为层面我觉得做得还不错,至少我没有当时就发出去,而是冷静了一下,这个是行为上的一个控制。


但是这个行为背后的第二个层次有一个明显的假设, 每个人都应该去看这个群里所有的内容。我这个假设合理吗?当然不合理,因为这个群内容非常多,而且每个人肯定在各忙各的事,不可能的,对不对?所以我发现假设不成立,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意味着什么?我这个情绪是没有逻辑的。当我明白这一点,我这个生气的情绪马上就降低了。


第三个层次的反思,我们从系统层面来看,读者的提问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发现我们站在系统的层面,站在这个群的角度,它是一个好事,因为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反思,当把我把反思作为一个案例放到了群里面,它引发了一个连锁反应。


大家看到这个案例之后,就会有不一样的体感。而且后来我们还有一个群友每天写 1000 字,它把这个案例写成了一篇文章,就叫一堂生动的复盘反思课。你会发现整个问题引发了非常高质量的回顾,这是在系统层面带来的成果,这就是反思的三个层次。



03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迭代试错,但却找不到突破口,甚至新的尝试还不如最初的做法,

请问有什么方法破局吗?


谭昊: 我们在诊断机器那一环会讲到,因为在《原则》里面他说任何问题我们要在两个层次去做检测, 一个层次叫案例层面,就是这个问题本身,还有一个层面叫机器层面,我们就要跳出来看,找到问题发生的因果链。


我们去反思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楼的层面,这个很重要,但是不够。我们要上二楼,用达利欧的话来说,就是要跳出机器看机器,我要假设我是这个机器的设计者,我来看这个机器里面有哪些因果链,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是什么原因,如果没有解决,问题肯定还会再次出来。


所以它本质上,还是跟我刚才讲的三个层次的反思是有关联的,就是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一楼,也就是不能停留在案例层面,还要上到机器层面。 在两个层面同时去做,既解决果也解决因,这样才能避免这个问题再出现。 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04

如何像达利欧一样,

用严密的计算机逻辑做决策?


谭昊: 我们要做两个层面的理解,一般人直接理解到一个层面,叫作:我们知道他是用了量化投资的方法,事情做量化,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看到的层面。但是还有一个更深的层面是对人做量化,两个层面是同时进行的。


对事情做量化很好理解。我们要分析,比如他早年做商品期货,比如说什么猪肉期货,什么小麦期货,他要找到价格的均衡点,就能知道供求关系对吧?比如我要预测我要分析猪肉的价格,猪肉的上游是什么?是饲料,是猪场,是种猪。猪肉的下游是大家对猪肉的消费,比如火腿等等。


我把上游和下游用模型建立起来,叫做供需平衡表。我们推断猪肉价格可能在什么位置,这个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供需平衡表,就需要建模是吧?其实这是很多投资行业都在做的事情。


但是,达利欧的另外一件事情基本上没有人做。因为特别困难,就是对人性的量化,达利欧的核心决策方法叫做可信度加权。


什么叫可信度加权?我们一桌子人在一起开会,讨论问题,比如说明天晚上聚餐去哪吃饭?民主制是怎么干的?民主制是每人一票。集中制怎么干呢?集中制是老大说了算。



达利欧走的是中间路线,叫作可信度加权,就是说他给每一个人的是不同的票数,你是写美食专栏的是吧?给你三票。你对美食没什么研究,就只有一票,这样之后再重新统计票数,这个叫可信度加权。


这个本质是对人建模,需要注意这的难点是什么?你要知道每个人的可信度水平,这需要一个庞大的后台去记录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得出他的可信度价值。难是难在这里,它既需要后台也需要时间,还需要投入。



05

作为一名16岁孩子的家长, 我要如何跟孩子分享《原则》, 教孩子学会选择和决策呢?


谭昊: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达利欧在《原则》的绘本版的扉页中写了一段话,大意是,我是一个过来人了,我已经快到生命的终点了,我把我这一生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你,这本书是写给我的孙子辈的,相信对你们会有帮助。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挺感动的。


对于16岁的青少年,怎么去支持他学习《原则》呢?我说, 首先我们要避免掉一个大坑,就是不要讲道理,不要讲教条。你丢本书给他丢,甚至把《原则》精读班的课程丢给他,是没有用的。


那应该怎么办?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以身作则,你自己先学原则,不但学,还要用,然后跟他分享带着自己温度的东西。


以身作则,亲身示范。而且不但是示范自己的高大上,还要示范自己怎么是摔跤,怎么爬起来的。


我们知道曾国藩不但以打仗而闻名,也是教育高手。 曾国藩是怎么教儿子的?我把他总结为三步法。



第一步,自我批评。 他给儿子写信,都是先做反省和自我批评,讲我年轻的时候因为不懂掉过什么坑,后来我学到了,悟到了什么,好容易才终于从坑里爬出来。


第二步,表扬鼓励。 找到孩子的一个具体做得好的地方,表扬和鼓励他。


第三步,给建议。 你也可能遇到跟我同样的问题,所以建议你这么做。


如果你能用好曾氏三步法,就必然能够影响你的孩子学好原则。


关键的关键,依然是自己先要学,要用。


除了这个之外,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让这个孩子的导师去影响他。这个导师可能是他的偶像,可能是他的老师,也可能是他的同辈,曲线救国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06

如何找到人生的意义?


谭昊: 这个问题我谈了一点自己的体感。我曾经很多年到处寻找人生的意义,但实际上是辗转反侧,求而不得。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是走向熵增的,最终宿命是热寂。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旅途中,什么是有意义的呢?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执着寻找,心路历程不堪回首。

直到最近几年我突然有了一个重要的领悟:意义是个主观的东西,我们永远在外找寻不到它,但是我们可以去主动赋予意义和创造意义。

不管你现在做什么,你可以在当下为它注入意义。 只要你认为这件事是有意义的,这份意义感就是真实的,就是带着体温的,就是鲜活的,就是有力量的。



比如说,我在做直播,讲了我在学习原则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能够支持到一些听众,我觉得这事就特别有意义。

比如,达利欧的人生愿景是追求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什么是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呢?也许他觉得写出原则来,推广原则就是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也许他觉得为他的客户创造投资收益就是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重点是,达利欧觉得有意义就OK,我们怎么看一点都不重要。

没错,你的意义你做主。就是这个意思。



07

《原则》精读班如何帮助读者们实践落地,

甚至是知行合一的?


谭昊: 特别好的问题,为了做到知行合一,我做了一些特别精心的设计,我觉得分三个层面来讲, 首先每一节课里面都有案例, 我们刚才说了《原则》有很多的条文,但是案例肯定是装不下的对吧?

那么我们要把它还原出来,还原出来不仅是桥水的案例,还可能是我自己的案例,是我身边的案例,投资圈的案例,可能是其他的案例,甚至我们中国历史中的故事,所以每一场都有案例。

比如说,刚才我讲的我们在群里面发生了一个三层次反思的案例,它就是个非常好的故事,我就把它放到课程里面去了。

第二个层次,每一讲我们有 45 讲,每一讲背后我都有一道练习题, 或者是思考题或者是行动题。这 45 道题我运用了教练的思维精心设计的。


其实在业余时间里,我做了很多次的投资教练,但是我的时间有限。我满足不了很多朋友的需求,这一次正好有这个机会。 45 道题目就是我精心设计的一个自我教练的地图和里程,而在自我教练的过程中,可能自己就会产生很有意思的改变。

那么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说我们还专门建立了一个进化群, 在这个群里面有非常高质量的活动,有一些答疑,有相互之间的反馈。我觉得通过这三个层次,最终我们可以去做知行合一的工作。



08

如何更好地阅读《原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