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经济课堂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学习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杭州最新油价调整信息公布! ·  2 天前  
杭州本地宝  ·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经济课堂

专访陈志武:美国经济会被新冠疫情击垮么?

人文经济课堂  · 公众号  ·  · 2020-03-30 14:19

正文

作者: Susan Meng liu

来源: 火星财经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认为在最恐慌的时候反而有理由对未来感到乐观



比推:美国目前疫情爆发,股市暴跌,您认为美国是否能够应对病毒蔓延,未来经济是否还陷入严重衰退?


陈志武: 我到是比较乐观。人的社会属性就是越是恐慌、悲观到极致的时候,越应该心怀希望。目前可以看到,从资本市场到普通老百姓的心理已经开始调整,愿意接受牺牲的程度变高了,这说明事情已经解决一半儿了。


在流行病方面我不是专家,但是从数理统计方面来理解的话,流行病毒的感染类似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出现恐慌时,市场上的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产品都是以高度关联的方式集体下跌。医疗系统也类似于这个市场,当流行病来临时,相关性强、互动性高的人群染病的风险就大,医院会出现“挤兑”情况,死亡率也会比平时大大上升。


流行病如何避免这种系统性高度关联的共振反应呢?只能通过保持社交距离,甚至隔离等措施。就像08、09年金融危机中的有毒资产,相互关联互动产生共振之后,风险被大大抬升了。现在政府和社会终于高度警惕,大家都产生恐慌后,产生共振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所以股市悲观到了极限,接下来的涨涨跌跌更是常态。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我对美国股市还是有信心的,今天有一部分资金开始进场了,这表明目前股市不能说完全探底,但是也接近谷底水平了。


比推:川普说美国很可能会陷入衰退,有人认为美国经济经过11年的扩张本来就该衰退了,这次疫情只是个催化剂,您怎么看呢?


陈志武: 美国经济在疫情之前总体来说是健康的,没有这次疫情的话经济衰退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因为很重要的一点:


美国经济71%取决于民间消费,民间消费指标的最关键决定性因素就是就业情况,老百姓有收入就有消费保障。上周出台的美国2月份就业数据显示新增20多万就业岗位,失业率3.5%,虽然中国媒体一直在讲美国经济存在很多问题, 我研究美国经济40多年,哪怕是最欣欣向荣的时候都有很多人批评,因为美国媒体是开放和言论自由的


与国内媒体描述中国什么都是好相比,美国媒体以批评为主 ,所以对比来看,两国不同的体制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媒体偏好和风向。但实际上美国经济基础还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川普3年前的减税政策对企业的帮助。


美联储上之前出台货币政策的“核武器”,降息到0并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我认为这个反应是有点过激了,过度恐慌的结果就导致了市场和社会人士更加恐慌。我认为美联储这一步操作有点过于离谱了。


如果情况再恶化,只能是更大规模的QE(量化宽松政策)。但这样做的话,受益最多的群体还是有钱的金融大鳄,对整个社会不一定是对症下药的做法 。而帮助老百姓做病毒检测等才是更精准的举措。


如果疫情稳定后金融资产价格反弹,基准利率又这么低,那些拥有金融资产和股票的企业股东会从中获利,很可能会加大贫富差距。


比推:如果疫情无法2个月内控制,美国经济会不会下滑到一个未知的境遇?


陈志武: 我认为这个概率很低。现在从政府、社会、美联储到金融市场都恐慌到了极点,而这个就表明事情解决了一半。因为恐慌之前没有人愿意做出牺牲,没人愿意改变生活习惯,一旦疫情爆发后,每个人都愿意做出调整,接受牺牲。接下来就是等两周左右的时间,让疫情扩散得到控制。所以越是看到恐慌,越有希望。


美国经济进入长期衰退的概率是很低的,因为利息低,流动性供应充足,疫情过去之后,美国企业恢复运转,会有更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搬回美国 ,因为他们看到了中美贸易战和中国疫情对他们的巨大影响,一旦他们在中国的供应链中断,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销售。


所以我认为疫情稳定后,更多的美国企业和产业链会搬回美国,这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提振也是有帮助的。


比推:美国药品市场的97%抗生素来自中国,从医药企业联系到其他企业,这次疫情之后有没有可能引发美国企业回流或分散到世界其他地方,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化的“梦醒时分”?


陈志武: 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不只是美国, 欧洲和亚洲很多国家都会反思这个问题,逆全球化,去全球化的势头将会超过中美贸易战时期 很明显医药方面,(如抗生素、维生素、口罩和人工肺等医疗设备都是在中国制造),供应链断裂的现实已经很具体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所以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可能会决定不把工厂只设立在中国,而是分散到不同的国家,一部分回到本国去制造。对全球化潮流来说,这次疫情是一个教训。


比推:有没有可能资本以后会更多的考虑安全性因素,政府和企业会在利益最大化和安全性因素之间寻找平衡?


陈志武: 是的,这是肯定的。因为就好比我们做金融投资,不能只看回报率,只有在风险和回报同时考虑的时候才能制定最优、次优投资策略。


做企业也是这样,这次疫情给了企业一个教训,供应链是否足够分散影响到企业未来的风险头寸高低,我教授风险管理这么多年,风险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个抽象的问题,只有具体的风险事件才能让人感受到风险的影响有多大。


比推:那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陈志武: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疫情不仅是武汉的企业受到影响。 由于中国进出口外贸在GDP中占比很高,高度依赖进出口的经济一旦面对逆全球化的高涨势头,肯定会受到冲击


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和学者这么多年一直呼吁改变增长方式,从过多的依赖投资和进出口转到民间消费和内需上来,为经济提供动力


但遗憾的是中国高投资高出口的增长方式是由体制决定的,所以根本性的体制改革是必要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该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中国经济还是高度依赖进出口,一旦全球化的势头遭受挫折,中国经济也会遭受挫折。


比推:可是我们日常总是听到说中国人很有钱,在外国消费买奢侈品,在国内也是感觉大家消费很高。


陈志武: 这个很好理解,中国大多数人没那么有钱,而一些有钱人因为某些原因(担心可能某一天会被查或者没收)希望把手中的钱赶快花完。 A股很多都是靠国家队和政府干预人为抬高股价,房地产价格也高得离谱,长期投资也不现实,中国靠刺激和行政干预制造出来的繁荣泡沫,很可能一夜之间变成泡影,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钱就花,花了再说是一个上策


另一方面,中国很多人信奉养子防老,靠子女来维持老年生活。对养老保障相关的投资理财意识还不是很强。综合来看,由于文化、国家体制、内在精神领域等原因,暴发户的心态和做法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消费驱动的国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