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徽商报
新锐主流,人文关怀。全国都市报30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04。新闻热线:0551~65179666,发行热线:0551~6517970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于小戈  ·  被超级富婆用钱砸晕,是什么恋爱体验? ·  13 小时前  
莓辣MAYLOVE  ·  “啊,18cm真的很小,30cm才算大”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安徽商报

新春走基层丨“辣椒王”在乐啥?

安徽商报  · 公众号  ·  · 2025-01-21 22:46

主要观点总结

王跃胜是安徽省和县历阳镇太平村的一名农户,他因种植辣椒而被称为“辣椒王”。他使用双层复式温棚和“在田保鲜技术”,可以控制辣椒生长速度和上市时机。最近他的辣椒又要上市了,他非常开心。除了提高产量和品质,王跃胜还积极参与农业技能培训活动,并担任培训班的老师,分享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镇,近年来重点推进蔬菜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王跃胜因种植辣椒而小有名气。

王跃胜是村里的农技“专家”,他种植的辣椒是“紧俏货”,尤其是他使用的双层复式温棚和“在田保鲜技术”,可以让他在辣椒品质、错峰上市等方面具有优势。

关键观点2: 王跃胜使用双层复式温棚和“在田保鲜技术”。

通过调节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王跃胜能够控制辣椒生长速度,实现择机、择时上市。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辣椒品质,还可以做到错峰上市。

关键观点3: 王跃胜积极参与农业技能培训并分享经验。

王跃胜不仅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活动,还担任培训班的老师,分享先进的种植技术。他还宣传号召当地农户积极参与,将自家创办和县芸胜蔬菜种植家庭农场作为培训班的实践基地。

关键观点4: 和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镇。

和县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等多个荣誉称号,近年来重点推进蔬菜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该县蔬菜种植面积广泛,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较高。


正文

最近几天,王跃胜的嘴角总会在不经意间露出一抹笑意。
要是有人问他乐呵个啥?他就会指指身后自己承包的那片蔬菜大棚,然后说句:“快喽!快喽!”
王跃胜家在安徽省和县历阳镇太平村,和种菜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他,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农技“专家”,尤其是他种出的辣椒,绝对称得上是十里八乡的“紧俏货”,“辣椒王”的名气也因此不胫而走。
而他不时上扬的嘴角和那乍一听没头没尾的话语背后,其实就代表着棚里的辣椒又快上市了。

通过“在田保鲜技术”,王跃胜棚里的辣椒可以实现择机、择时上市。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眼看小年将近,老王领着记者钻进了他家的辣椒大棚,随着门帘掀开,先是一股“辛辣”直冲脑壳,紧接着,绿油油的叶子铺满眼前,而那抹火红就影绰在绿叶下。“闻着好像挺辣,但是其实这个辣椒品种吃起来可一点都不辣,甚至还有一丝甘甜。”眼看记者连打了几个喷嚏,老王笑着说。
品种选择是一方面,这大棚本身也有门道。据老王介绍,他使用的这种双层复式温棚,可以通过调节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让即将成熟的辣椒放慢生长速度。如此一来,这种“在田保鲜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辣椒品质,还可做到错峰、择机、择期上市。
这不,小年临近,这批辣椒也就该趁着春节上市了。“像这样的辣椒大棚,我一共承包有30个,其中20个是过年期间上市,按照最近的收购价格,一个春节下来,至少10万块钱进腰包。”老王说。

王跃胜展示自家大棚里出产的辣椒。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在老王看来,辣椒的产量和品质都非常重要。除了上面提到的“在田保鲜技术”外,他还通过学习技术和总结经验,将原来的一个大棚种八行辣椒改良为六行辣椒,让辣椒能够享受充足的光照,长得更饱满。“辣椒品质高了才不愁卖,除长三角地区外,最远还有西北的客商,找上门来收购我的辣椒。”老王越说越高兴。
“辣椒王”也没光顾自己乐呵,这些年来,他不仅踊跃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活动,还宣传号召当地农户积极参与,同时将自己创办的和县芸胜蔬菜种植家庭农场作为培训班的实践基地,自己担任培训班的老师,分享先进的种植技术。
在和县,王跃胜这样的菜农可不是个例。作为“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该县目前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3万亩,年产各类优质蔬菜瓜果108万吨,总产值3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0%。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近年来,和县围绕打造蔬菜全产业链,重点推进蔬菜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