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影像科医师您脊柱数对了吗? ·  4 天前  
懒人医考  ·  25医考题库推荐!一万题,每日免费打卡! ·  4 天前  
E药经理人  ·  双抗凶猛:“工程师红利”下的激情与落寞 ·  5 天前  
丁香园  ·  血钾 > 6.5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CIC 2017 | 袁祖贻:合作创新,共促心血管领域学术发展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9-07 18:00

正文

   CIC 2017

  中国 西安


2017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 2017)于2017年9月7至10日在古城西安盛大举行。《门诊》杂志特别邀请本次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分享近年陕西省胸痛中心建设成果,以及本届大会亮点。

医 师 专 访

INTERVIEW

《门诊》:2017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 2017)于2017年9月7~10日在西安召开。2016年,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心血管大会合办,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请问通过此种形式的会议合办,对于CIC和西北地区心血管病学发展有何影响?


袁祖贻教授

2016年,长安国际心血管病会议(CIC年会)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心血管大会(CSC年会)两个品牌会议首次并会召开,优势互补,使两个会议的学术水平、国内国际影响力均得到进一步提升。CIC作为西部地区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一个心血管学术会议,一直致力于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心血管病诊疗水平的提升,对推动区域心血管学术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得到西部广大心血管同道的认可。过去的CIC作为区域性学术大会虽然在会议当地展现出一定的影响力,但作为品牌学术会议的推广还存在局限性。2016年,CSC&CIC的强强联合对彼此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西北地区影响深远。会上全国心血管领域大腕云集,会议内容包括同步国内的CSC和ACC的联合论坛,及CSC和ESC的联合论坛,不但传递了国内的最新学术进展,也带来了国际最新最重要的临床热点进展,使西北地区的同行受益匪浅。CIC始终保持服务本土,面向全国,逐步迈向国际心血管领域最高之峰的姿态。美国的ACC年会和中国的CSC年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是CIC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努力,协同致力于将CIC打造成我国最具品牌的学术会议之一。



《门诊》: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对提升地区整体疾病诊疗水平意义重大。西安历史悠久,是西北地区的核心城市。作为CIC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在未来的发展中,您希望CIC通过何种方式去影响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心血管病诊治水平的提高?


袁祖贻教授

早期的CIC是一个区域性的学术大会,会议重点在于解读指南和规范治疗,对临床医师的继续教育以及技术的普及与提高。随着学术影响力的不断扩大,CIC逐渐从一个区域性大会成长为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品牌性会议。在此过程中,CIC分会场逐年增加,从过去的三四个分会场发展到现在的七八个分会场。会议除了继续秉承传递指南规范和技术普及与提高外,还加入了报告国际国内最新学术进展这一大版块内容。大会不仅邀请中华医学会知名学者,还有一些国际上编写指南/共识的知名专家参会同与会者全程深入交流,为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提供与大师近距离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提升陕西省乃至我国心血管领域的整体水平。传递最新的临床研究信息有助于提升整个大会的学术水平。未来,我们欢迎各个学术大腕们包括一些公司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CIC上公布,为全国的心血管学术进展增添光彩。同时,我也期望,中国能够进行一些多中心的大型临床研究,并将取得的突破性临床研究结果首发公布于CIC大会上。



《门诊》:“坚持学术、强调应用和开放协作”是CIC一直秉承的办会精神,将学术扎根应用于临床需要对医师进行规范培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医师时,应如何有效抓住需求进行重点培训?CIC的会议设置是否也对此进行了考量?


袁祖贻教授

现在参加CIC的医师众多,既有来自大型医院的专家,也有来自基层的普通医师,甚至还有一些社区医师。针对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医师都能从综合性大会中获益,我们在CIC中设计了各种层次的培训。在学术板块培训中,有最新的学术进展,指南与专家共识的解读等。在专业技术培训这一版块,CIC会前将提供一些基础的技术培训比如心电图知识培训、超声培训。大会还专门设有社区医师专场,针对社区医师最关注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衰等最常见的慢性疾病管理,培训基层医师如何应对这些疾病。CIC会上除了设有基础培训以外,还有对持有准入执照的医师进行介入规范化培训、以名医名院、中华名院等形式进行的短期介入医师强化培训、每年的两期血管内超声培训(上半年为普及培训,下半年为高级强化培训),以及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CTO病变专题技术培训等。总之,在注重培训普及的同时也强调提高培训医师的诊治水平。西北地区的心血管领域进展相对南部东部地区发展条件有限,因此,CIC承担了推广学术,带动西北地区心血管诊疗水平发展的重担,大会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地区学术水平,有效培训不同层次的心血管医师,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门诊》:胸痛中心通过多学科合作,运用规范化流程,让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陕西省地形复杂,有高原、平原、山区,各地经济、医疗水平发展不一,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有哪些难点?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袁祖贻教授

目前,全国胸痛中心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更好推动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陕西省积极加入。陕西省仅有3800万人口,但根据长期数据显示,陕西省是心梗高发地区,每年有超过3万急性心梗患者。从前期登记数据来看,我中心一年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只有3千多例,而这其中有一半患者在心梗一周后才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急诊PCI患者在整个心梗患者所占的比例不足10%,针对急诊患者低比例的情况,我们对西部地区急性心梗目前的救治现状做了相关调查。通过对陕西、甘肃、宁夏23家医院的心梗患者救治情况调查,发现西部地区的急性心梗患者,只有40%患者得到再灌注治疗,而60%的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再灌注。西部地区急性心梗患者的整体住院死亡率,和出院后心衰发生率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们针对陕西省的区县数量多但人口不多的地域特点,建立具有陕西省特色的胸痛中心救治体系。陕西省的介入手术导管室相对集中在中心城市,基层县级医院并未普及,所以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与东部地区不同。在基层的县级医院主要推动规范化溶栓和转诊,为患者转入有能力PCI的医院节省救治时间,因此转诊PCI是我省建设胸痛中心的一大特点。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加入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具体是通过推动卫生厅颁布陕西省加强宣传胸痛中心建设的红头文件,发放到各个地区的卫计委和各大医院,并以省级联盟的形式在每个地区成立地区急性胸痛联盟。其中地区急性胸痛联盟通过地区最大的医院覆盖区域内所有线上医院,形成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希望通过这样的建设能够达到,在下一个五年后的调查中,陕西省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率从现在的40%提高到80%以上,把死亡率由10%降到5%以下。



《门诊》:无论是胸痛中心建设,还是医师培训,质量控制始终是生命线。质控体系内涵复杂,包括标准建立、流程制定、数据采集与分析、督查反馈等环节。良好的质控体系可以建立其有效的反馈机制来促进相关流程和方案的改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胸痛中心示范中心,您可否分享质控方面相关经验?


袁祖贻教授

截至2017年7月份为止,我国已有18个省成立了省级胸痛中心联盟,陕西省模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政府的支持为推动胸痛中心建设贡献了力量,2017年4月10日,陕西省卫计委召开厅长办公会,确定了2017年的十大工作,把陕西省的胸痛中心建设作为主推工作之一。为保障胸痛中心建设的质量,在未来将成立陕西省胸痛中心质控委员会,其职能是每月收集已注册胸痛中心的医院的相关病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一些出现不良数据的中心进行规范化整治。在即将召开的CIC上,我们将探讨胸痛中心建设的推广及质量控制,并公布成立陕西省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和陕西省胸痛中心质控专家委员会,而专家委员会将成为陕西省医师协会胸痛中心专业委员会的一个重要模板。



《门诊》:创新永远是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血管病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国产医疗器械在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创造力,并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研究,如国内唯一发表于国际重量级杂志JACC的PANDA-Ⅲ研究。当前,国产医疗器械在创新方面有哪些优势?有何不足?您对此有何看法?


袁祖贻教授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医疗设备发展不断创新,特别是心血管病介入产品的创新日新月异。临床治疗药物与器械在临床的成功应用,离不开大量真实有效的临床研究。2015年,PANDA-III研究成功入选TCT2015临床研究主会场,该研究结果不仅证实BuMA®支架在“真实世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在学术上对于评价涂层技术与支架远期安全性、有效性的相关性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一个研究,为支架涂层技术临床获益的差别,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证据。国产支架成功走向世界离不开设计理念的创新,我们从原来单纯的模仿已经走到了创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创新过程中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医疗器械的材料不够先进、我国的产学研究体制有待磨合、研究结果和中间的成果转换到商业的推广延迟等,所以,我国的产品打破国际市场壁垒还需各方努力。近年来,国家加强了临床研发和验证过程当中的监督管理,包括整个研究的数据可靠性、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以及产品上市前临床研究评估。加强产品研发的监管是必要的,同时,也期望未来能够加速创新产品的审批。



医师简介


袁祖贻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内科学系主任。现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先后承担、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在国际著名刊物Nature Medicine、ATVB、JACC、Cardiovasc Res、JMCC 等发表多篇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7.36。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