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到今年,从小学语文“部编本”新教材对古诗词篇目的重视到《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火热,古诗词的学习特别是吟诵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学大师叶嘉莹教授
关于古诗词的吟诵,一代国学大师叶嘉莹先生曾有精辟的论述:
——
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
。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
吟诵
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
交流和感应
。
——
吟诵
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
重要法门
,而且是写诗重要的
入门途径
。
——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
兴发感动的力量
,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
吟诵
得来的。
——
吟诵传承最好从娃娃抓起
,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
——吟诵是一门口耳相传的艺术,吟诵前辈要么有家传要么有师承,他们的吟诵实践是当世宝贵的文化遗产。
——后学理应请吟诵界前辈总结吟诵规律,将其
原汁原味
地保存下来,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行和传播。
(
以上为叶先生刊载于人民日报的部分观点
)
▲小学语文“部编本”新教材
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都注意到:
语文“部编本”新教材古诗文的比重明显加大,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
132
篇,平均每个年级
20
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
30%
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很多,增幅达
80%
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也分量也加重了。
在“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新趋势下,学好古诗文尤为重要。
▲语文“部编本”新教材总主编
温儒敏
古诗文应该怎么学?
语文“部编本”新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说:
要让学生多诵读,多吟诵。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放开去想象,不要把课文分析搞得那么琐碎、程式化。
温儒敏老师解释:
吟诵与朗读不同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强调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是展现给别人看的;
而吟诵是依字行腔,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偏重的是情通古人,反复琢磨作者的原意,体会诗文的涵义。因此,它更多是向内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主观感受。
在吟诵过程中,将古诗文的韵味读出来,旨在通过感动自己,增加对诗文的感觉,而不是想尽办法感动别人。
温儒敏老师强调:
我们提倡让学生多诵读,多吟诵。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能更好表达情怀的方式去“唱读”,放手去读,沉浸其中而不必说古。
叶嘉莹先生和温儒敏老师提倡的原汁原味继承前辈吟诵规律、增加对古诗文感觉的吟诵课来了!
朱畅思
中华吟诵学会理事
北京吟诵教育研究会会长
朱畅思老师发布了《水浒传》、《倾世词帝李煜》、《盛唐李白》、《李清照》、《辛弃疾》、《陶渊明》等系列讲座,点击量已逾十三万。
灵动、优美、快乐、时尚,是朱畅思老师传承的国学教育理念。
朱老师主讲的
『中华吟诵之盈视讲坛』
系列音频课程,普通话新吟诵是该课程的最大特色,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感受国学的感性美与雅致范儿。
点击试听▼
『中华吟诵之盈视讲坛』
音频专辑系专业录制团队精心录制,有朱畅思老师穿梭古今畅谈吟诵,有主持人雅清老师的精彩串接,有唱出来的古诗文,还有优美的配乐,带你轻松迈入吟诵的艺术殿堂。
朱老师以其渊博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表达、温婉如玉的君子风范和个人魅力,引领了无数的家长、老师和孩子进入了传统文化的大门,开辟出一片国学新天地。
让我们伴随着朱畅思老师的讲解,一同走进吟诵世界,感受古诗词音效韵之美,汉语之美……
· 亿课精品课程推荐 ·
用声音诠释古诗词
这样学才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