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宏观与市场
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系列公号,定位于跟踪把握全球和中国宏观金融基本面重点和趋势,解析市场热点,求解政策应对方案。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是第一财经旗下的非盈利独立智库研究机构,其宗旨为致力改善经济政策。第一财经是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集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米汽车  ·  2025年春节假期小米汽车出行报告:小米汽车 ... ·  17 小时前  
蔚来  ·  2025顺意开年,满电出发 ·  3 天前  
蔚来  ·  下一个目的地,你设定好了吗? ·  2 天前  
理想汽车  ·  拼手速!理想商城开年秒杀倒计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宏观与市场

政府工作报告力推高质量发展,减税降费再超万亿丨两会观察

全球宏观与市场  · 公众号  ·  · 2018-03-06 18:04

正文

作者 :祝嫣然 宋易康 燕燕 陈益刊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导语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 2018年工作时,“高质量”一词总共出现了6次,且多是今年首次出现的新表述。如何让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无疑将是2018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关于货币政策, 今年的描述更为具体详细。 报告指出,2018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此外, 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为实体经济减税降费也备受关注。



如何让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是2018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在谈及2018年工作时,“高质量”一词总共出现了6次,且多是今年首次出现的新表述。

根据报告,今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等。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考虑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符合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报告称。

在谈及今年工作的三大重点时,“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第一要点。

事实上,推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调控和引导,特别是如何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以及加强财政、货币、对外开放等政策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松紧适度


6.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与现阶段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体一致,体现了不过分追求速度、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导向,货币政策如何施展与之密切相关。

报告指出,2018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相比此前“稳健中性”的单一表述,今年对于货币政策的描述更为具体详细。有专家表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但会根据实体经济情况相机抉择。

“未来货币政策将以维持稳健为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周景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要松紧适度,保持合理增长。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合理增长应该是不能收得太紧,这样才能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此外,报告也未对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等提出明确的增长目标,而是要求,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解读称,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和深化,以及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M2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降低,所以,不再强调M2的预期目标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并不表明货币政策改向。

此外,报告还明确要求,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等政策,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推进高质量发展,报告在风险防范、医疗保险、污染防治、精准脱贫等多领域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在污染防治方面提出,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把2018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位6.5%,高于市场预期的底线,体现了中国经济韧性的信心,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心。

减税降费再超万亿


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为实体经济减税降费也备受关注。

2018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过财政赤字率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调至2.6%,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尽管如此,财政赤字规模仍与去年持平,保持2.38万亿元的历史高位。

报告中强调,调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冯俏彬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赤字率适度下调有利于防止财政风险,而且也符合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大趋势。而且按照经济总量测算,尽管赤字率下降但赤字规模与去年持平,也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一大体现正是减税降费,而2.38万亿元的赤字规模也为减税降费提供空间,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

去年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今年减税降费也是如此,超过市场预期。按照国务院测算,6项减税举措全年给企业减负超过8000亿元,5项降费举措全年给市场主体减负超过3000亿元。

在众多减税举措中,个人所得税改革最受关注。在谈到2018年政府工作时表示要改革个人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而在2018年预算草案报告则明确提出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

普华永道中国个人税务咨询合伙人张健菁对第一财经表示,这意味着个税改革将启动。官方相关表述不再提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而是直接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和增加子女教育等专项扣除,因为这些改革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且效果立竿见影。

个税只是减税举措的一面。过去5年减税近2万亿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今年又有新动作。

国务院明确,今年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

澳洲会计师公会中国华北区委员会委员吴嘉源告诉第一财经,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增值税税率下降是重大利好。制造业税率有望从17%降至11%,交通运输业税率有望从11%降至6%,这有利于制造业等转型升级。

上海财经大学胡怡建教授认为,税率三档并两档可以减轻服务业和制造业税负不平衡矛盾。而小规模纳税人额度放宽,也可以减轻服务业和工商业标准差距大的矛盾。

针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也再次升级。今年报告提出,大幅拓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

去年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标准从年应纳所得税30万元提至50万元之后,吴嘉源预计今年标准可能进一步提高到80万元,甚至100万元。

吴嘉源表示,总体来看这次减税降费举措目的是打造创新型国家,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也是去年减税的延续更迭。与此同时一些减税举措也是对冲美国或其他欧洲国家税改带来的可能冲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