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奇遇电影
电影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安晚报  ·  2月4日0时,突破1.68亿! ·  4 小时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  18 小时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  18 小时前  
乌鸦预告片  ·  《哪吒2》要冲70亿!影史第一稳了! ·  昨天  
春江潮起  ·  破55亿!2025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再创新高 ·  2 天前  
Sir电影  ·  全9分,今天好片也太多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奇遇电影

这部灾难片在亚洲特别热,不光是因为有吴彦祖吧?

奇遇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10-25 22:10

正文



过去几十年,灾难类型片几乎都是好莱坞承包。它借着自己的一套成熟特效制作经验,几乎垄断了当今特效商业片电影的半壁江山。


基本每一年,好莱坞都会上映一部灾难片,变着法子花式虐地球,为的就是博君一爽,比如去年的《伦敦陷落》,《独立日2:卷土重来》,2015年的《末日崩塌》。


到了今年,一部《全球风暴》的预告片发布,立刻迅速圈了一批粉,「特效专场生」今年又迎来一部进电影院必看作品。


《全球风暴》中国大陆定档预告片


风 暴 凶 猛



《全球风暴》把灾难源头上升到外太空,但和外星人侵略地球不同的是,这一次灾难源头,是人类自己创造出的麻烦。


影片讲述未来天气异常的背景下,全世界科技人员合力创造出了一套全球网络卫星系统。这套系统能控制和改变全球恶劣天气,以避免人类遭受大型自然灾害,真正做到老子能呼风唤雨,有种中国神话里女娲补天的意思。



科技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福利,也隐藏着巨大的威胁。影片中的这套气象卫星系统,有一天突然被利用,反过来攻击地球,让地球各地接连遭遇极端天气。


中国香港,日本东京,印度,巴西里约热内卢,迪拜……都被海啸、冰雹、雷暴、龙卷风、极寒灾害等席卷。



惨不惨,灾难面前,全球无一幸免


人类就是那么一种矛盾的动物,一方面,我们喜欢看好莱坞灾难大片,纯粹是一种感官上的找虐;而一方面,我们感受完电影里的灾难,「幸存者」的侥幸心理又会产生自我安慰。这就是看灾难片乐趣之一。


在进电影院之前,《全球风暴》发布的几款预告片足以在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带来震撼。


突然从天而降掉下来的飞机


冲天巨浪席卷而来,人类像蝼蚁般亡命四散


龙卷风把整个城市都毫不留情地摧毁掉


这些都足以让观众把心提到嗓子眼,为片中的人类自己捏一把汗。


灾难片另一个题中之义的要素就是看英雄们如何拯救地球。《全球风暴》依旧是美国式英雄主义,在全球性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参与拯救的那一个人。



滔天洪水就在跟前


卡司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当然是偶像男神吴彦祖。这也是他继《魔兽》拼演技不拼长相后,再次参演好莱坞大片。他在影片中饰演香港站的负责人,虽然是配角,但戏份还算比较重。



你们的彦祖依然很帅


《全球风暴》是迪安·德夫林首部执导的影片,导演对于大家来说颇为陌生,不过谈到他担任编剧和监制的《独立日》和《独立日:卷土重来》,应该一下子就能拉近距离。


《独立日》系列电影都出自于「灾难片之父」罗兰·艾默里奇本人。艾默里奇和迪安·德夫林前后合作了6次。


某种层面上,迪安·德夫林的首秀放在灾难片上,明显是师从于艾默里奇。


本片导演迪安·德夫林(左)与艾默里奇(右),拍摄于1996年《独立日》拍摄现场


迪安为了让电影更有真实感,甚至带着整个电影团队,前往美国太空总署NASA实景拍摄,得到了很多真实的NASA实景素材。上一部有这殊荣的电影,还是6年前的《变形金刚3》。


NASA发射火箭的实景


拍摄期间NASA正好在打造一艘可以前往火星的火箭,而那艘火箭就出现在影片中,从这角度来看,整部影片硬科幻程度很高,导演并不想加入太多未来感的科幻元素。




另外,影片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体验灾难面前死里逃生的感觉,还专门制作了一款《全球风暴》游戏App, 让大家作为主角体验末日降临。



《全球风暴》游戏App,大家可以去AppStore下载玩一下


影片是部符合标准的商业娱乐灾难片,绝对可以给你提供一个舒服坐在电影院,开心吃着爆米花,看着荧幕另一端的平行地球在受苦受难的机会。


还记得2009年的《2012》在国内上映的时候,拿到了多周票房冠军,到了2012年11月20日,也就是《2012》年影片中提到的世界末日时间,国内重新上映3D版本,票房同样不俗,可见国内观众多爱看这一类灾难片,多爱「找难受」。


《全球风暴》之前在亚洲多个地区(香港、台湾)上映都拿下了首周末的票房冠军(韩国是首周进口片第一)


台湾翻译为《气象战》,双周票房冠军


以此看来,「找虐」不独是生产灾难大片的欧美国家观众的最爱,在亚洲,亦情同此心。


随着近年亚洲地震海啸不断,东亚地区亦充满着各种不稳定因素,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这种灾难电影在此时出现,可以说是扎中观众的心了。


  灾 难 就 在 身 边



《全球风暴》虽然故事发生在未来,但主题却是当下大家颇为关注的全球气候问题。


影片中全球遭遇极端天气从2019年开始。而在今年6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


现实和影片相互呼应,颇有讽刺意味。


《全球风暴》的主角,严格来说不是演员,而是能改变天气的卫星系统,它的名字叫「荷兰男孩」。


「荷兰男孩」名字对于西方人其实并不陌生,它来自1865年《银冰鞋》的一则故事。


在荷兰一个小镇上,一名小男孩发现一处水坝有海水漏入,他为了防止水坝决堤,用手一直长时间堵住洞口,一直到第二天,才被一名农夫发现,就这样这名小男孩拯救了整个小镇。



「荷兰男孩」


影片将卫星系统取名「荷兰男孩」,寓意就是卫星系统可以做到像那荷兰男孩一样,为了全人类免遭极端天气破坏,控制和改变全球的天气,拯救人类。另一层面,也隐含了自我牺牲的精神意味。 



「荷兰男孩」不止一个卫星,而是由几百个小卫星和控制中心组成,在地球上空织起一个类似天网的装置,系统操纵中枢则是天网外的一个国际空间站,里面有各国科学家在操控这个卫星系统。




从影片画面分析,「荷兰男孩」系统应该属于低轨道卫星(ISS),常用于军事目标探测和手机通讯。目前现实中的观测卫星,测地卫星,都属于低轨道卫星。




至于现实中的气象卫星,分为低轨道和高轨道两种,分别用来观测和分析不同角度的气象。


美国太空总署NASA对这部电影给予了很大支持。让制作团队进入基地拍摄的,就是NASA正在研究应对恶劣天气的方法,其中包括改变天气一环。


影片中的「荷兰男孩」想要改变的,可不是玩人工降雨这种小儿科把戏,它是要消除台风这种级别的极端天气,数据研究显示,一个巨型台风一天能释放数千个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其实哪里需要电影?现实的人类在改变(破坏)天气上比「荷兰男孩」厉害多了。「荷兰男孩」都改变不了的气候,我们已经做到。


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是否是在讽刺我们自己?


这部影片本周五也就是10月27日正式公映,不妨去看看人类如何给自己制造出麻烦,恐慌,继而最终如何「皆大欢喜」地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