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天下实验室
人生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实验 |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51好读  ›  专栏  ›  看天下实验室

奈飞迷恋的算法,在《三体》失灵

看天下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4-05-09 20:30

正文

《三体》与奈飞相遇,或许注定是一场文化错位。

撰文 |  李薇

编辑 |  曹颖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1997年,中国山西,娘子关发电厂。


庞大坚硬的冷却塔,构成巨人的剪影。大山深处,煤烟永恒地覆盖着天空。


春天的一个夜晚,一位电力工程师谢绝了同事打麻将的邀请,独自对着电脑屏幕沉思。那是个破旧落后的显示屏,凑到极近,才能看清界面内容——朝九晚五的国企不推崇幻想,“半地下”的写作工作需要些伪装。


这位电力工程师叫刘慈欣。此时距他初次在中国科幻文学知名刊物《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还有两年零三个月。


几乎在同一时间,太平洋彼岸的晨光里,马克·伦道夫(Marc Randolph)拉开略带锈迹的黄铜把手,将一个贴着32美分邮票的信封,投进了美国圣克鲁斯邮局的邮箱,寄给客户。这是他和老朋友兼投资人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创业的起点——成立一家叫奈飞(Netflix)的小公司。如果成功,他再也不用每天早上七点出门,花一个半小时去硅谷上班。


27年后,刘慈欣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科幻巨制《三体》的作者,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度假时,都要随身携带《三体》。奈飞则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在190多个国家拥有2.6亿名会员,擅长打造现象级爆款剧,出品的《纸牌屋》《怪奇物语》《鱿鱼游戏》《黑暗荣耀》等登顶过多国收视榜。


在顶峰,中国知名科幻作家和西方影视巨头相遇了。


2024年3月21日,由奈飞出品的《三体》第一季上线。万众瞩目下,观众给出的反馈却不太理想。截至4月9日,该作品在美国影视剧评分网站IMDb上评分为7.7分,而在中国豆瓣网上仅获得6.9分,低于一年前上线、获得8.7分的腾讯版《三体》。


这样的结果,赤裸裸地说明,奈飞的改编没能让大部分中国观众满意。


在奈飞版《三体》中,中国科学家汪淼成了拉丁裔女性,面壁人罗辑成了黑人,叶文洁增添了感情线……像预制菜遇上佛跳墙,像好莱坞遇上花木兰,保留基本形貌,但内核西化。


《三体》与奈飞相遇,或许注定是一场文化错位。



奈飞出品《三体》第一季剧照


身为原著作者,刘慈欣担任了奈飞版《三体》的剧集顾问,他曾评价,《三体》的西化有时会让自己感到困惑。《看天下》曾邮件联系刘慈欣,他回复:“团队有统一对媒体发布信息的人,我不能接受采访。”

奈飞迷恋算法

2011年前,奈飞是发展势头正猛的流媒体,以正中用户红心的推荐算法闻名。


早在创业初期,以租赁DVD为主营业务时,奈飞就利用大数据算法,根据用户喜好精准推荐内容,成功提升了用户体验和留存度。


2006年到2009年间,奈飞悬赏100万美元,连续举办了三年算法优化竞赛,将冠军纳入麾下。在算法的指引下,奈飞摸索出一些门道——以封面为例,电影封面不放海报,而是用最明了的“标题+主角”吸引用户的注意力;采用AVA视觉分析技术,提取出剧集《怪奇物语》一小时86000帧画面,对每帧画面的亮度、颜色、对比度、构图、演员等进行全面采集分析,再通过庞大的用户偏好数据,选出最适合展示的封面图,并在实际投放中不断测试调整;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用户,封面也会“入乡随俗”。


购买内容时,算法依然有效,“买下《美国恐怖故事》全集吧,它的播放量会比制作方Fox(福克斯电视台)自己的还高。”


但,奈飞的野心不止于做一个播放平台。


2011年,和美国有线电视台Starz的合作因对方要价太高而破裂,奈飞终于意识到掌握内容的重要性。随后,奈飞宣布进军内容制作,“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在HBO(美国著名电视台、《权力的游戏》制作方)成为我们之前,先成为HBO。”


2013年,奈飞耗资1亿美元推出的剧集《纸牌屋》大获全胜。这背后同样是算法的功劳:通过分析数据,奈飞发现,喜欢1990年迷你剧《纸牌屋》的观众同样喜欢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参演或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导演的作品。那么,何不将三者凑齐?


成为内容生产者的奈飞,拥有了更多自由。



奈飞出品《三体》第一季剧照


它开始布局全球,通过在上百个国家上线服务、不遗余力地与各国电视台及制作团队合作生产内容,拿下更多国际观众。截至2023年末,奈飞的全球流媒体付费用户总数达到了2.6亿人,相当于78%的美国人口。


奈飞的成功让其他内容生产者焦虑,其中就包括《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


2009年,喜欢科幻片的郭帆从海南大学法学院跨考北京电影学院,成了一名导演。2014年,他被公派去美国好莱坞学习拍电影,感受到中美电影工业的巨大差距,“跟他们比我们都是手工作坊,我们蹬着自行车,人家法拉利已经开出去了。”


第二年,他接到中影股份制片公司的电话,要他在刘慈欣三部科幻作品《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中选一部拍成电影。


2019年,《流浪地球》登上银幕,成为中国第一部重工业意义上的科幻电影,票房如今依旧位于内地影史票房榜前十。


同样面对中国科幻小说,深谙算法之道的奈飞,竟不如不懂算法的郭帆。奈飞改编《三体》,算法究竟为何失灵了?

“他们把它搞砸了”

这一次,奈飞操作《三体》的方式,延续了《纸牌屋》的成功思路:每一集由不同编剧撰写,邀请4位导演分别执导,制片团队多达数十人。


奈飞认为,这种模式能让主创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长处。



奈飞出品《三体》第一季剧照


例如,为还原《三体》中关键的中国历史场景,奈飞邀请了中国香港导演曾国祥拍摄前两集。但曾国祥认为自己“更像执行导演”,“每一个决策都需要和制片人与编剧沟通”。他还表示,《三体》原著有一定阅读门槛,奈飞的改编把故事变得容易理解了。


掌握最终话语权的是“2DB”——剧集主创大卫·贝尼奥夫(David Benioff)和D·B·威斯(D.B.Weiss)。


两人担任过《权力的游戏》的编剧,体会过原著粉的舆论力量,但对于《三体》,他们依然想对这部“读过的最具野心的科幻小说”做出“并不那么忠实的”改编,“你永远不该需要先读过原著才能看电视剧。”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曾以刘慈欣的部分言论为由,要求奈飞取消《三体》项目,奈飞强硬地回应:这部剧是主创的孩子,而不是刘慈欣的孩子。


大卫坦言,怕陷入无端的“魔改”争议,也怕陷入“文化盗用”的指责,但还是选择了冒险。


在奈飞改编下,《三体》原著中的中国科学家汪淼被拆分成肤色不同的五个角色,有网友评论其荒谬,“他们把一个有妻有子的中国科学家分成了由拉丁裔女性、亚洲女性、黑人、矮胖的英国人和患有癌症的白人组成的团队。贝尼奥夫和威斯把它搞砸了。”


威斯解释为何减少中国元素,增加多种族人物角色:“我们认为,共同努力解决剧中问题的这群人来自全世界,对故事本质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这种事情(指三体问题)在世上发生的话,应对过程就会是这样。”


华裔主创亚历山大·伍(Alexander Woo)也认为,多样性是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体》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理应涉及全人类。


一条获得千个点赞的豆瓣评论则尖锐地指出,好莱坞式的人物关系改编,看似让英雄有了多样性,让视听更高效,却也让英雄有了小圈子,与原著的人民史观背道而驰。

错位,但走向世界

拍摄《流浪地球》时,郭帆曾和美国人谈起,故事内核是“人类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美国人惊诧:为什么不逃离地球,而是带着地球一起跑?救援队为什么不是几个超级英雄,而是150万人?


郭帆突然领悟了刘慈欣为中国科幻奠定的独特性,那是一种保卫家园的人民史观。


《三体》里,天空中三颗太阳做着混乱的运动,地上的人们,在气候稳定的恒纪元发展文明,在气候极端的乱纪元遭遇毁灭。乱则脱水保存,恒则浸泡复活,两百次毁灭后,三体文明得出了结论:三体问题不可解。于是,三体舰队抛弃家园,踏上四百年航程。


奈飞出品《三体》第一季剧照


它和《流浪地球》有相似的故事起点:家园无法生存,文明漂泊在宇宙之中。故土难离的地球人,选择带上地球流浪;而三体人选择侵略以获得新家园。两种不同选择,昭示了文明差异可以如此巨大。


2006年,《科幻世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文连载长篇,那就是《三 体》。


李广益那时在读研究生二年级,每月三顾报刊亭,只为第一时间读到连载内容。如今李广益是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曾主编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首部科幻教材《科幻导论》。谈起刘慈欣的作品,他捕捉到悲壮的情感和宏大的特征。


在《地火》中,矿工的儿子刘欣,为提升矿工生命质量,试验新的煤矿开采技术,酿成了悲剧性后果;在《带上她的眼睛》中,地层飞船领航员沈静因失事永困于地心中,却带着平静和好奇去欣赏外部自然世界。刘慈欣自如地调度着对比尺度:物理的极宏大与极微渺;时间漫长的跨度与极静的永恒一秒;对历史的关怀与对人类未来危机的预测。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始终思考着人与宇宙的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