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AKESHION
Fashion Blogger. Email: [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时尚中文网  ·  巨头威富中国表现冰火两极:NorthFace ... ·  2 天前  
美芽  ·  为什么不穿内衣的女生越来越多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FAKESHION

除了 “王菲前夫”这四个字过于惹眼,窦唯凭什么让人惦记这么多年?

FAKESHION  · 公众号  · 时尚  · 2018-04-30 22:00

正文


窦唯这个名字虽然已经在公众视线消失很久,但其实他一直都在这个圈子里。去年最后一天,窦唯推出一首翻唱的歌《送别2017》,上一次他登台演出还要追溯到两年前,而且也只是随意哼唱,这首新歌是窦唯在5月1日草莓音乐节很大程度上会唱的一首歌。


常常因为一些生活里极为普通的事登上热搜,比如坐在地铁里打个盹,骑电动车去吃9块钱的面等等。除了 “王菲前夫”这四个字过于惹眼,窦唯凭什么让人惦记这么多年?因为他身上有太多故事,太多标签可供媒体编撰,供大众解读。说实话看到他“穷困潦倒”的照片,第一反应只有“这位太酷了”,对比辉煌的曾经和看似”潦倒“的如今, 如果你对他有些了解的话,会觉得所谓的感慨和同情,真的有点可笑。



他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的音乐走到了尽头,我宁愿去扫大街也不用我以前的名声混饭吃。” 所以,别说他吃9块钱的炸酱面,买打折衣服,他就是去扫大街也照样活得体面。


因为像他这么一位在中国乐坛有非凡影响力的人物,轻而易举就能大发横财的音乐人,选择了做真实的自己,不媚俗、不商业,永远有自己的态度,专注于自己的追求并做到极致。在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恐怕再找不出一个,更不要提他在音乐上公认的难以企及的造诣。就算这样,有些人的关注点依然停留在窦唯的发际线上?



对于多数90后而言,窦唯是一个太遥远的名字,在看到“中国摇滚教父“和这个扎着丸子头的中年男子match在一起时,窦唯的身上似乎多了一丝传奇意味,让人对20年前那个丹凤眼、尖下巴的清秀脸庞充满好奇( “窦唯 年轻”也是搜索他时排名前三的关键字), 单看他年轻时的一张脸,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就是自带一种魅力,说不明白只觉得他透着与众不同。



圈内人对于窦唯的评价一直非常高,高晓松曾在某访谈里说道:“那时候我们永远只能给他们开场,窦唯一上来,全场就炸了,在旁边看着心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从这样的评价中也能感觉到窦唯当年有多火,那个时候他还没成“仙儿”。


窦唯的乐谱


1969年,窦唯出生于北京,家住在一四合院内。父亲窦邵儒是一名管乐手,把窦唯“领进门,带上道”,6岁时窦唯就在幼儿园演出吹笛子,后来彻底走上音乐道路也能看到不少他吹着笛子的画面。他说:“小时候我父亲把这些节奏啊、强弱啊、南派啊、北派啊,都通过民乐告诉我了,我都领会到了,都学得八九不离十了。所以我摸起这些东西顺理成章,很自然。” 窦唯的歌曲创作中也总有种古典和西洋结合的感觉。



上初中时,父母离婚,母亲带着窦唯和她妹妹三人一起生活。也就是在这个阶段,窦唯第一次听到了摇滚乐。


1985年,16岁的窦唯进入职高,学习精神病护理。因为这个专业需要带病人唱歌跳舞以减轻病情,他有机会大量地接触乐器,吉他、钢琴、手风琴都学。 就在同一年,威猛乐队来到华演出,在当时北京最大的演出场馆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演唱会,这只乐队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支来华演出的西方大牌流行乐队,演出所带来的震撼犹如一颗炸弹,引爆了内地音乐的新生。



当时被震撼到的还有坐在观众席的窦唯。按他的话说:“就只剩激动了,完全就热血沸腾了,从节奏,到旋律,到和声的这些转变,都很令人震撼。”


再后来,一门心思在音乐上的他,在18岁时考上北京青年轻音乐团,开始走穴跑垫场,跟在蒋大为这样的“腕儿”后面演出。据他描述:“唱些英文歌,也唱崔健,港台艺人当中唱齐秦的,也跳霹雳舞,那会儿真是浑身的活力。”



到了1988年,也不过19岁的窦唯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被邀请加入“黑豹”乐队,此后几乎包揽了所有的词曲创作 那个时候的窦唯是“黑豹”的灵魂,那一首首经典《Take Care》《Don't Break My Heart》《无地自容》,都出自“黑豹”时期,就《别来纠缠我》《无地自容》来说,模仿无数,但是和窦唯极具爆发力,高亢透亮的嗓音相比,基本上从第一句开始就只能为翻唱者献上尴尬的微笑(自行对比,你会发现F没有夸张)。



“黑豹”时期的窦唯留着长发,台风肆意激烈,1991年初,第一张同名专辑《黑豹》一经推出引起巨大轰动,成为世界上专辑销量最多的华人摇滚专辑,突破150万张,算上盗版专辑销量超过2000万张。但是乐队商业上的成功却没有让窦唯得到满足, 在“黑豹”乐队最红的时候,窦唯选择离开,并剪去标志的长发,“ 黑豹"后来换了数任主唱,始终也没有再超越窦唯的。



至于窦唯的离开可以说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音乐理念产生分歧,在他写给姜昕(窦唯第一任女友)的信中,也能窥探一二他当时的心境,他说:“这才是我想做的音乐,可我不想勉强别人,所以只有离开。我不想做什么被歌迷捧得晕头转向的明星,到哪儿屁股后边儿都追着一帮傻尖傻尖的果儿(年轻女孩),我需要冷静,你能理解吗?”他离开后也答应不再唱黑豹的歌。离开的另一个原因,被猜测为王菲,因为在这一时期迷恋上窦唯的王菲,是“黑豹”另一成员栾树的女友。



窦唯在那个时候迷上了Peter Murphy,前Bauhaus乐队的主唱,低调迷幻的旋律,压抑的音乐气氛是Bauhaus的主要特点,窦唯称之为恐怖、死亡和神经质。或许Bauhaus的音乐正符合了他当时的心态,这种影响甚至严重地干扰了窦唯的创作,只要他进入创伤状态,Bauhaus就肯定出来,音乐使他安慰也使他苦恼。一气之下,他把所有Bauhaus的唱片全部扔进了护城河。



“黑豹”之后窦唯组建了“做梦”乐队玩自己喜欢的音乐,同年参与电影《北京杂种》拍摄,记录了做梦乐队真实的表演现场,经过短短一年时间,窦唯决定解散了做梦乐队随后加入“魔岩文化”公司。


“做梦”乐队合影

电影《北京杂种》


1994年,窦唯个人专辑《黑梦》发行,矛盾、恐惧的歌曲氛围都和Bauhaus提供的灵感有关。窦唯从这张专辑开始偏重编曲、音效,轻视歌词部分,向实验音乐上迈进。虽然这张专辑被誉为“中国摇滚乐的里程碑式专辑”,但窦唯后来却说他认为这是自己最糟糕的专辑。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黑色梦中》《高级动物》《噢!乖》。



1994年,由窦唯、何勇、张楚集成的“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参加“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同台演出的还有唐朝乐队,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唱会,观众陷入了不可思议的疯狂,跟着音乐舞动、嘶吼,唯有窦唯,没有暴裂和躁动,一脸不羁地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独具风格。演唱会被称为“中国摇滚乐最辉煌的一夜”、“新音乐的春天”。 这是属于那些生于70年代,现在已不再年轻的“文艺青年”的青春。



但是这场演出在窦唯眼里,不过是“居心叵测”和媒体舆论的自我高潮。 据说当时开场他有一段忘词,之后发行方并没有进行后期补录,就将这次演唱会专辑进行发行,致使窦唯作为大陆歌手,在海外(当时香港尚未回归)同行和观众面前形象受损。



用居心叵测形容,是因为窦唯已经认识到摇滚的劣根性给当时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影响,摇滚具有很强的煽动性,正是这种所谓的“新音乐的春天”导致了许多人投身摇滚乐,打着摇滚的旗号混名混利,却不是真正在做音乐。


窦唯说:“看笑话,对你进行贬低。但是这些都是暗示,并没有明说。至少我这么多年来,对那场演出,

我觉得负面的东西更多。什么巅峰,新音乐的春天,

一切都是骗人的。”


1995年,窦唯推出专辑《艳阳天》,开始用随意哼唱取代歌词,再到98年的《山河水》的古典迷幻,带有浓厚的听觉意境。



随后一年组成译乐队,发行了《幻听》,窦唯的音乐里F比较喜欢的是这张专辑中的《暮春秋色》以及2000年制作完成的《雨吁》, 看曲名就能猜出整张专辑的古意,你如果能听进去,会觉得特别平静、豁达, 这张专辑中还是以人声来演绎,此后窦唯就几乎走向了纯音乐的道路, 他说自己2000年以后才算走上正轨,开始摆脱形式束缚,深入探索音乐本身,其实他很多音乐都是大众可接受的,并不都像后期《殃金咒》《重返魔域》有些晦涩难懂。



他写《殃金咒》最重要的外界刺激是看见“河流漂死猪”的新闻,而《潸何水》的灵感则来自于“2.8万条河流消失”的新闻,窦唯一直有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音乐反思社会环境、生态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窦唯应该很少有人知道,在感受他音乐的同时,也试着去感受他思考的状态吧。



从“黑豹” 时期到“纯音乐”时期,不仅创作风格在不停转变, 感情上窦唯也是十分曲折,从姜昕到王菲再到高原,婚变对他影响非常大, 在《 名人面对面》访谈中,窦唯坦言和王菲离婚之后的三年,每天鬼使神差的去后海坐着,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惩罚,因为“最苦不过熬清静”,他认为和王菲的婚姻是一场“阴谋”。



窦唯一直是个阴谋论者,他认为这场失败的婚姻是由于别人的设计导致的,这个“阴谋”被猜测为:外国、港台对内地音乐、音乐人的利用和抹黑,他的婚姻也被这种阴谋所牵连。至于猜测背后的具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窦唯高调公开高原是爱人,对媒体说:“我不知道爱的定义是什么,假如说我爱你,我给你房子、汽车,吃不在一起,住不在一起,彼此没有什么交流沟通,这算是爱吗?”



窦唯一直寻求一种低调宁静的生活,他也曾表示如果早知道王菲这么有名,他不会谈这个恋爱。 04年与高原(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媒体舆论对窦唯的个人感情生活肆意抹黑编造,最终导致06年的烧车事件。



事情的导火索是沈阳某报记者陶毅和当时还是《新京报》记者的卓伟打电话要求窦唯接受“摇滚20年”采访,窦唯拒绝了,结果遭到威胁让他等着见报。隔天《新京报》果然刊登了恶意抹黑窦唯的报道,发生这种事情,又没有经纪人可以代为交涉,窦唯选择了一种激烈的手段,在去《新京报》找卓伟理论无果之后,点燃了报社门口某编辑的车, 这件轰动一时的事件,虽然对窦唯没有任何好处,却在当时对传媒起到警醒作用。



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报道刻意将窦唯营造出单纯、神经质的形象,出了“烧车事件”之后,仿佛变相坐实了他心理有问题的说法。在这种百口莫辩的环境下,窦唯开始变得愈发沉默,也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既然说什么都是错,不如不说。



姜昕(窦唯第一任女友)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认识的窦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我赶上了他最好的时候”,“那时他特热情,有活力,喜欢召集一大帮人玩,喜欢开玩笑。他经常化装成女人,想看我吃醋的样子。他彻底让香港狗仔给毁了。”那是20岁出头的窦唯。



在2008年《名人面对面》的访谈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