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营销报
营销界最权威的原创媒体,面向50万职业营销经理人的高端商业杂志!专注互联网+、电商、新零售、O2O前沿领域的品牌营销资讯及案例。在这里,学会营销!
51好读  ›  专栏  ›  营销报

“哪吒妈妈”惹争议,妇女节借势文案翻车了

营销报  · 公众号  ·  · 2025-03-07 18: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关注回复 营销 免费领取 《营销策略及管理制度大全》

作者 | 王晖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报!《哪吒2》的票房143亿了,目前位于全球影史票房榜TOP7。


图源:哪吒之魔童闹海


自《哪吒2》爆火以来,各种蹭热度的品牌、商家、网红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顶流”,各种借势营销好评如潮,谁让大家都真心实意喜欢吒儿呢?


但凡事总有意外。如果总想着蹭流量,连《哪吒2》的精神内核都理解偏了,挨骂就属实活该了。


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上海的龙之梦城市生活中心 (以下简称“上海龙之梦”) 就在《哪吒2》上翻车了。




话不多说,先上图,请大家找出这张海报踩中了几个雷区。


图源:小红书 @Vsticker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复习一下为什么要过妇女节。


对此,DeepSeek是这么回答的:

妇女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女性为争取平等权利而斗争的历史,倡导性别平等,消除歧视和暴力,并庆祝女性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成就。它提醒我们关注女性权益的进步与挑战,激励持续行动,推动真正的性别平等。


看了DeepSeek的满分答案,再看引发争议的海报,槽点就十分明显了。


其一,“三八女神节”五个字,就惹怒了众多过节的女性。


近几年,在女性主义思潮下,所谓“女神节”、“女王节”已经不能讨好广大女性。在不少人看来,这是对“妇女”这个字眼合理性的剥夺,让妇女节的名字被边缘化,与妇女节成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不要女神虚伪的皇冠,只要女性真实的权利”,万万没想到,女性对回归妇女节节日本质的呼声喊了这么多年,上海龙之梦依然明目张胆地用“女神节”来宣传。


写出这一文案的人,难道是村里断网了?


其二,海报中“哪吒妈妈”四个字,更刺痛了不少女性。


看过《哪吒》系列两部电影的观众都知道,殷夫人之所以圈粉无数,就在于她的角色非常立体丰满。

是和李靖相濡以沫的殷夫人,是愿意陪吒儿踢毽子的哪吒妈妈,更重要的是,她是守卫陈塘关的殷将军,英姿飒爽,所向披靡。


图源:哪吒之魔童闹海


事实上,在原著《封神演义》中,殷夫人扮演的就是“贤妻良母”的角色,担任的是传统意义上相夫教子的母职角色,相比如今更多女性追求的平等就业、独立自主,这是有局限性的。


而在改编时,《哪吒》团队赋予殷夫人“女将军”的身份,更符合主流价值观,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


但上海龙之梦的文案“哪吒妈妈”,又让殷夫人回到了母职功能,可以说否定了主创们的努力,是对殷夫人的矮化、附庸化。



其三,在另一组海报中,文案“做自己的英雄”也让不少人感到不适。


图源:小红书@Alas


诚然,在电影中,殷夫人是一位巾帼英雄,最终还牺牲生命化为仙丹,使得哪吒得以浴火重生,伟大的母爱哭晕了电影院一众人。


但也有人反思,一个好母亲就必须要无私奉献、牺牲自己吗?这何尝不是对殷夫人另一种道德绑架?





看到上海龙之梦的海报文案争议,最近被骂惨的可口可乐怕是感同身受,忍不住喊一声“终于有人懂我的命苦”了。


因为,可口可乐被舆论审判,同样是由于性别议题。


春节期间,可口可乐曾发布了两张喜气洋洋的海报。首张海报中,父亲端汤上桌的场景引发争议,网友纷纷质问:"为何默认男性下厨?"


图源:可口可乐官微


随后,可口可乐又推出了一张母亲与女儿共同备餐的海报,又招致"固化女性家务角色"的新一轮批评。


图源:可口可乐官微


可口可乐的这场口碑危机,看似是网友过度解读,比窦娥还冤枉,但作为世界闻名的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同样存在营销敏感度不够的缺陷。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如今人们评价一个品牌广告的优劣,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创意是否高级,卖点阐释是否巧妙,而是上升到了价值观层面。


这就要求,品牌要对主流的价值导向有敏锐的把控。


再看可口可乐的海报,看似是过年场景,其实也牵扯到一个敏感的公共议题"谁该出现在厨房"。


如果海报中出现的是夫妻、父女、母子等,网友怕是很难挑刺,因为这才符合“男女平等”的价值观。


营销翻车的背后,其实是很多品牌在传播上过于因循守旧,意识不到主流价值是不断流动变化的。


就比如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确实有不少女性对“妇女”这个词抵触反感,而为了顺应这种潮流,商家开始用女神节、女王节、仙女节、女生节来消解负面情绪,从而在38节讨好女性。



但是,在女性主义思想普及下,“妇女”一词已经被正名,商家再用“女神节”来营销,就显得太过时了。


而这种营销中的刻板偏见不局限于女性。


2023年情人节,在本该浪漫的节日,成都某蔚来门店员工得一条朋友圈“大部分男人收到的第一束鲜花,都是在自己的坟前”让不少男性大呼晦气。


图源:微博


当你认可“男人不需要鲜花”这种腐朽的言论,如论如何都无法讨好到目标用户。




当大众开始带着显微镜从价值观角度审判品牌营销,市场部应该如何规避风险呢?


《首席品牌观察》的建议是,营销策划时尝试从“卖货思维”转变为“传播思维”。

其实,纵观不少在性别议题上翻车的品牌营销,往往在于过分强调产品卖点,而忽略了价值导向。


去年母亲节期间被骂惨的蓝月亮文案“妈妈,您先用”,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根据蓝月亮的逻辑,其研发的“浓缩+”生物科技“的至尊洗衣液”,确实可以做到“让妈妈洗衣更轻松、更省力、更省心”,突出了产品卖点,也能代表孩子的孝心。


图源:小红书@momo


但关键是,这种思路还是局限于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将家务与母亲绑定。但现代社会倡导的已经不是家务是女性专属,而是全家男女老少共同分担。


作为子女,在母亲节还想着让妈妈洗衣服,而不是让她休息,这不是母慈子孝,而是“哄堂大孝”。


还有全棉时代,为了宣传卸妆湿巾的卸妆效果,拍摄的广告中,让一位化妆的女性被尾随,又让这位卸妆的女性把骚扰者吓跑,直接玩起了“受害者有罪论”,完全无视生活中被尾随女性的真实处境与恐惧,充满了刻板印象。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

可喜的是,在各种争议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摒弃性别偏见,用紧跟时代的价值观营销赢得赞许。

就说三八妇女节,杜蕾斯的“先有妳们,再有我们”、上海迪士尼将名字改为“上海迪士妮乐园”、薇尔用卫生巾拼成一个“妇”字等,都让人看到了品牌的人性与温度。


图源:杜蕾斯官微


今年,来自河南信阳西亚城的“WOMEN 我们说”系列文案在网络上刷屏,就给品牌一个很好的启示:


很多时候,正向的价值观比单纯的卖货文案更能闪光,更有传播的渗透力。

图源:微博@乐子人也


*编排 | 日尧  审核 | 日尧


扫码加入高质量交流群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



全文完,更多有趣内容 上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