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级中学在校党委领导下,利用小学、初中、高中12年制全学段贯通培养新机制和集团化办学优势,形成文化建设、思政教育、名师培养、学科教研、学生发展“1+5+N”的发展方式。学校专门成立思政中心,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由分管副校长担任中心主任,整合各类育人资源,融合各级育人队伍,覆盖各阶段育人过程,打造思政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整体布局,以“志远”课程体系搭建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平台,落实“门门讲思政、人人讲育人”的工作目标,努力开创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的新局面。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渠道。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政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变革融入教学课堂,不断完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创新打造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建机制。
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加强各学段、各集团校、帮扶校成员间的协作,形成“手拉手”集体备课、校级联合教研、“同上一堂大思政课”等一体化建设工作格局,形成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打破区域、校际和学段壁垒,发挥学校思政课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螺旋上升”发展。
思政课巡讲
提师能
。
厚植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底蕴、师能底气,积极参加各类研训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立足课堂教学开设省、市级教育教学公开课,多渠道引领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使他们不仅成为传道解惑的“经师”,也成为立德树人的“人师”。
重实践。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连续多年开展思政课教师研学活动,以研学促教学,促使思政课老师思问题、明方向、拓思路,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有序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树立福高“大思政”项目品牌
。
拓讲台。
探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形式。
依托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平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加强军地合作,协同育人,打造校本思政课程——行走的国防教育思政课,大力弘扬学校师生爱国拥军、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优良传统。
作为福州市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教研基地学校,福州高级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根据学校“人文高中”的办学定位和“传统名校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教育”的办学特色的顶层设计,立足校情、生情,以“一个目标,两个主线,三条路径”为主要工作任务,按照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协同发力,不断健全学校课程思政一体化路径与策略,打造专业化、常态化、有效化的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新样态。
欲善其事,理念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校通过课程思政一体化讨论会达成共识:课程思政的重点是“课程”,是以思政元素促课程建设;灵魂是“育人”,是以学科育人实现立德树人。
将育“智”作为育“志”的重要基石。
学校结合各学科的具体特点,改变过往“就学科而讲学科”的狭窄视域,将学科知识学习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结合起来,通过“一点点放大眼光”,让学生们在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过程中自主认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新思想。
以“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为主题的双师型主题班会,展现了历史、英语跨学科融合、学科与思政德育相融合,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责任担当,呈现了学校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成果,以主题班会为切入点,探究各学科教师助力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改进和提高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学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打造
一支由历史教师、党务干部、团干组成的专业团队,引
领学生开展生动鲜活、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传统节俗礼仪活动,结合当下时代特征,开展跨学科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关爱、提升人格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