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爱你,但我又必须要离开你”。
这句深情又无奈的话出自网上最近热传的一封家书,由即将动身外出打工的父亲写给留守在家里的儿子。
昨天是元宵佳节,不少人在朋友圈晒家里丰盛的节日晚餐,而对于收信的孩子来说,这一天意味着春节正式结束,他又要像往年一样面对揪心的离别时刻。这个小小的男孩可能无法想象,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过后,和爸爸处境相似的很多父亲们会变成城市人身边默默无言的打工者,傍晚时分林立的高楼里万家灯火一盏盏点亮,辛苦了一天他们才有空掏出手机看看妻儿的照片聊以慰藉心中的思念。
而从读到这封信的那一刻起,男孩又会变成爸爸口中那个”懂事“的儿子,帮妈妈做家务带弟弟,不时去外婆家看看老人,正如信中写的,他已经像个男人的样子,一定程度上在家里顶替着爸爸的角色,哪怕他也还只是本该受着父亲宠溺的年纪。像他一样的孩子还有千千万万,除了春节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一边是一家老小的生计,一边是需要陪伴的孩子,对于爸爸来说,这是个难以两全的困境。他全责前者的代价就是,要牺牲掉只有一次的陪伴成长的机会——爸爸时隔一年才发现儿子长高了,那个去年春天没能兑现的桂林之旅,直到现在才找到机会向儿子解释。儿子也只有等到见面时会和父亲聊起以后想踢足球的心事。
对于离别,父亲的态度是有些躲闪的,否则不会用写信这样的方式和孩子说再见。而早已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场面的孩子,想必会用毫不在意的姿态伪装自己,这也就成了大人眼中“懂事”的样子。
这封信很短,只有不到五百字,但它之所以能热传,不仅仅是因为写出了留守家庭的诸多无奈,而是它切中了当下有普世价值的中国式亲子关系模板——沉默的父亲,失语的孩子,彼此深爱又不知该如何表达这份爱的两代人。
写信的爸爸是典型的传统父亲形象,对妻儿家庭有责任感,但不善言辞,更不会轻易对孩子表达爱意。他不是意识不到这是一种缺失,否则不会用“有愧”这两个分量千金重的字,只是爱的表达需要练习,这是我们一贯内敛深沉的文化里少有涉及的部分,而改变,只能从父母先开始。
演员刘烨的妻子安娜就说她经常要带着两个孩子到父亲的剧组去探班,因为她要让孩子们知道爸爸不在家并不是出去玩了,而是很辛苦地工作,供养一整个家。
这样的见面对打工家庭来说,的确是奢侈的。但好在我们身处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经常性的通电话、视频聊天都不再难以实现。难的是,父母们真正学会表达关心,不再只板着脸问“听不听话”和“成绩如何”两句话,而是在电话中多问一句“近期有开心的事情吗?”、“喜欢的足球有坚持练习吗?”及时了解孩子敏感内心真正的需求与困惑,耐心平等地与他们对话,即便没有朝夕相处的陪伴,也成为他们心灵上最信赖的依靠,这远比只是“在身边”有意义多。
对于当代亲子关系的探讨,最近有一档关注留守儿童心灵与成长的节目《闪亮的爸爸2》正在通过观察秀的方式努力呈现,而这封家书中的男孩正是节目中众多留守孩子中的一位——小想。
小想看着足球场发呆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他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足球梦,爸爸给买的新球鞋都舍不得穿。但如果不是通过节目的镜头,恐怕没有人知道,这份懂事背后,他曾经独自默默抹泪,情绪发泄过后,又平复到看不出痕迹才若无其事地回家。
支教老师家访鼓励小想参加足球队借着《闪爸2》的契机,小想爸爸终于开始尝试用书信的方式和儿子交流,尽管有些间接,但这的确是个良好的开始,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希望所有收看节目的家长,都能用心为孩子付出更多陪伴,弥合两代人之间的割裂。父母需要做的,不仅是陪伴,而是倾注满满爱意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