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浑水的第67次线上分享,所有的学习都会点滴积累汇成河流,从知识里选择自己需要的,是一门功力,从众多公众号中,找到能为你提供灵感的公众号,是一种缘分。
| 第67期 |
触摸重庆
创始人
周经纬
分享主题:如何打造10W+的方言短视频
?
▲周经纬
周经纬
:触摸重庆创始人。
触摸重庆:
2015年3月上线,目前全网播放量
3亿+
,全网关注量
500W+
。
入驻平台主要有QQ空间、腾讯视频、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触摸重庆”以方言搞笑视频为主,互动栏目有《送你上墙》和《我画你猜》。
目前公众号粉丝
260W
。
▲触摸重庆公众号
· 1 ·
关于地方号和原创视频
第一、
创立地方号“触摸重庆”的契机。
其实做公众号之前我做过PC端的网站,属于草根站长。当时也是做的也是区域网站就是本地网站。
当时20岁左右,属于小打小闹吧,做了一两年没有做起来,但是出于互联网的一种热情和爱好,就一直观察着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
14年、15年,听说了微信公众号,就去注册了一个。
当时只是做重庆当地一个搞笑类的非原创号,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
因为这种门槛很低,就是在网上去转载。
但是我心里一直想做一个本地的互联网产品,网站也好,论坛也好。
之所以想做本地网站或者公众号,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就是想着如果网站或者公众号做好了会有很多商家可以合作,那时候可以获得一些本地商家的福利,或者做一下资源置换。
接触公众号后,就想把公众号做起来,就从一个搞笑类的账号入门,然后注册了触摸重庆。
第二、
作为地方号,初期用户是如何获取的?
15年上半年的时候,微信的红利期还在,那时候注册一个账号,取一个好点儿的名字,每天自然搜索带进来的用户就能有一两千。
除了这些关注,我们当时也做了一些活动,比如:萌宝活动、最美老板娘等等,通过投票吸引一些粉丝关注。
那时候公众号信息泛滥程度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网上转载一些搞笑视频剧也很容易带来粉丝。
大概在16年下半年,就做到了20多万的粉丝,其实这个过程还是挺漫长的。
有了20多万的粉丝作为基础用户,我们就开始慢慢开始生产原创内容,我们从原创方言视频做起,那时候做得比较不错的,一期就能带粉7、8万。
第三、
除了原创视频还有插画和图文,那么触摸重庆的团队分工方式是怎样的?
触摸重庆是分为三大部门:内容、市场和后勤。
内容下面又分编辑部、漫画部、视频动画部。
市场部就是跑广告,后勤就是人事行政。
现在公司总共有
40
多人,内容部比重最大,大概有
20
多人。
(编辑部
7
、
8
人、漫画部
5
、
6
人,视频动画部
6
、
7
人。)
视频动画、插画漫画部下面都有专门提供文案的,提供出来之后会开会,头脑风暴选题。
编辑部也是一样,他们每天早上都会开复盘会,就是复盘昨天的文章,阅读量、选题、选材。然后对今天的文章方向进行一个选题会,确定写哪些方向的内容。
而且
编辑部采用的是比较严格的审核机制——四审制。
传统纸媒是三审,我们这边是编辑先审核一遍,然后和另外的编辑交叉审核,值班的编辑再次审核,最后是主编审核。
之所以建立如此严格的审核制度,是因为我们之前发生过一次失误。
在最初的时候,我们的图文内容就是编辑审核一次就推送,结果我们就遇到了问题:有些内容是违规的,有些关于本地民生的信息不准确。发出去之后,收到了大量粉丝反馈,这样就造成了公众平台没有公信力可言。
而且触摸重庆现在是粉丝接近
300
万的本地号,它的体量比本地的都市报的都大,所以一旦发生失误,很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出于这种考虑,我们采用了四审制。
·2·
如何保证内容有趣吸粉但不低俗?
第一、
“触摸重庆”找选题的诀窍是什么?
其实刚刚也提到了,每天选题会之前负责视频和图文的都会归纳总结一下昨天的推送效果。
视频会根据最近的热点来筛选,但是跟热点也是有坑的。
触摸重庆的用户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会比较慢一些。
比如微博上的 一些事件都上了热搜了,但是放到我们公众号这边,用户的反应就没有那么热烈,这其实跟我们的用户群体有一定关系。
所以大家在找选题的时候还需要结合用户画像。
总结:
①根据公众号的用户属性;
②头脑风暴,列出有趣的点;
③开会讨论,选题具体的实施方案
(切入点、落脚点、针对哪些受众群体、阅读价值)。
第二、
爆笑视频:每期阅读量均10W+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粉丝量多就能够轻松10W+了。
大家都能看到的是我们的头条内容几乎每篇都是10W+,但是我们后台的数据显示,晚上8点发布,截止到中午12点钟,不到24小时,打开率大概在10%左右。
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和刚才说的选题结合。
你要了解自己的用户,他们到底是哪些人,是一线城市多还是三线城市多,是上班白领多还是小镇青年多。
用户画像怎么确定呢?
①根据长时间观察用户一些行为数据。
比如哪期选题阅读量高、转发量高、打开率高,哪期选题用户不感冒。
②用户问卷调查。
这两点相结合,就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用户画像。
第三、
如何保证内容有趣吸粉但不低俗?
我们公司的价值观之一就是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这个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对用户而言是实实在在的,他看了之后觉得有用;
②不仅有价值,而且还有趣。
对于低俗,做本地的方言视频,如果想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有时候会加一些骂人或者调侃的词语在里面。
但是不能只为了阅读量就一直这样做,长期的话会降低公众平台的公信力。
所以大家能够看到全网的这么多公众号,有品质的有格调的有很多,但是很难看到低俗露骨的做的很好。
第四、
如何看待在公众号中接入直播、网站和社区等平台?
我们对接了人人直播,社区也是用的第三方的。
做这些主要是为了增强用户的互动,还有就是变现。
其实大家也能够看到公众号中哪些号接入了直播,大部分是一些受众以男性为主的、风格偏幽默搞笑的。
其实就是迎合男性受众,保证男性用户的留存率。
·3·
在互动中,如何调动用户的积极性?
第一、
在互动中,如何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举例:互动版块《送你上墙》、心理咨询室)
我们的互动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每篇推送下面的留言区,我们是单独为用户开设了互动的栏目板块——《送你上墙》、《心理咨询师》、还有《你画我猜》。
《送你上墙》用户留言最高的一期大概有4000多条。
《心理咨询室》用户留言自己的困惑和遭遇的问题,然后我们工作人员筛选后做一些解答。
《你画我猜》是用插画的方式画出本地一些很有特色的地点让大家来猜,画的会比较笼统,但是地方又是每个人都熟悉的,这样他猜中了会非常有成就感,也会乐于分享给朋友。
第二、
从线上到线下,线下活动的选择和举办。
线上和线下,对于这两个的区分,我们一个叫它活动,一个叫它互动,主要目的都一样:
增强粉丝联系。
线下活动我们举办过很多次,有在冬天最冷的时候组织粉丝一起给街头流浪汉送棉被、装着热水的保温杯,也组织过粉丝包场看电影,聚餐。
聚餐这个不是简单的吃饭,也很有意义。我们选择了60/70/80/90四个年代五对情侣(其中八零后是两对),去一个比较高级的自助餐厅,让他们静下心来和心爱的人说一些平常不会说的话。
通过这些活动、互动,很好的增加了用户对我们品牌的信任度,让用户能够很零距离的接触到运营触摸重庆的这些人,
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是真实的,平易近人的。
第三、如何拉近和用户之间的距离?(举例:触摸哥和触摸妹)
我们有两个很重要的IP形象:触摸哥和触摸妹。
他们活跃在我们公众号的每一个角落,比如说原创视频、插画和漫画,包括图文里面的表情包,包括我们的周边都是用的触摸哥和触摸妹的形象。
这种形象会
让用户产生一种亲切感。
第四、社区和社群的区别。
社区其实就跟以前PC时代的论坛 是一样的,它是非同步的一种沟通的工具。
社群其实就像微信群,它上面的信息是及时同步的。
其实社群是很难做好的,我们自己也做过、而且也见过很多群,到最后大部分都沦为了广告群,这是因为没有安排专人来维护这一块儿。
第五、
如何维护运营社区?
关于维护和运营社区,这个也是需要专门安排人去负责这件事。
平时要跟用户多交流互动,在社区里面发发投票,组织盖楼的活动,以前PC端哪些论坛的玩法都可以搬到社区里面,玩法不变,只不过承载的载体不一样了而已。
以前我们会把本地的一些突发事件、与城市建设相关的一些信息发布在社区里,然后
在社群里分享社区的帖子,形成交叉互动,也可以提高联系。
但是现在新的管理办法出来之后,就不能做一些新闻类的社会突发信息,但是可以发布其他消息比如征婚、交友或者家装房产,结合本地的一些服务来做,主要是服务好用户。
总之就是多跟用户交流,多跟用户到线下做活动。
·5·
互动问答
1.目前触摸文化旗下“椒盐味”这个公号的短视频制作团队的分工是怎样的?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应该注重哪些细节?
关于椒盐味的团队分工,现在是有4个人,每个人对于视频制作都有一个全程把控的能力,从前期选题策划到后期剪辑包装发行。
这样的好处是,在团队协助的时候每个人都了解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会让这个制作流程更顺畅,成果更好,也就是能达到1+1>2。
大家在组建短视频团队的时候也可以参考这种模式。
2.
做方言类视频,用户定位以及内容选题这两个维度,该如何把握才能起到有效作用?
用户定位,你首先得知道用户画像是怎样的,你的受众是哪些人。
内容选题,其实有两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一个是性,一个是暴力。
但是你不能因为这两点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心理需求而去做。用户会好奇,会想点看,但是看完之后她可能会反感。
这要基于公众号定位来选择,如果女性用户比较多,那么做一些正能量、温暖情感类的会更好。
3.作为一个初创团队,方言类和街访类,从把控成本和产出效果考虑,老师更看好哪个?
方言类的话,要选择是做原创还是配音。
纯配音会比较好做一点儿,难度较低,但是它的竞争壁垒不高,所以说很容被模仿,从这点来看,还是有自己的原创IP形象比较好。
街头采访我们也在做,从成本考虑,街访会稍重,但是效果也不错,也是一个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街访话题要做到少而精,而且有备用问题。
-----------------End----------------
【浑水自媒体江湖】独家深访
只报道最有料的自媒体人
咪
蒙
深夜发媸
姜思达
胡辛束
六神磊磊
顾爷
王左中右
吴晓波
李岩
范卫锋
秦朔
迟宇宙
黄章晋
毒舌电影
鬼脚七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三表
黎贝卡
杜绍斐
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自媒体人
浑
水备酒,与君共话自媒体江湖
联系微信 浑水小二:
lolitayamede
【重要消息】
浑水推出APP啦
主要功能:
1、
浑水自媒体江湖(首页、资讯)
:有故事、有爆料,为自媒体人提供有价值的报道
2、
自媒体直播:
零距离与自媒体人互动,眼见为实的行业“真相”
3、
自媒体大咖文友圈:
获取自媒体圈动态,和你喜爱的大咖实时互动,共同打造我们的自媒体江湖
下载方式:
可以在各应用商店搜索“浑水自媒体”
或者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
之后,你可以在APP上看到浑水曾报道过的【
自媒体大咖直播
】哦~
自媒体江湖APP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