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天桥底下说书时间。
周六一般不发文,今天就加餐一晚,谈下楼市。好久没有谈楼市行情,毕竟这是一个低频次的事项,一切都是听政策导向。而近两年,整体的定调就是
“房住不炒”
,这就是房价最大的方向。
今天的文章,不想用过多的数据跟专业术语来讲地产,更多的是通过常识跟逻辑来认知。
最近,楼市的新闻大家也看到了,比如,前几天传的,开始就是监管有
抑制
过度信托资金进入地产,承后光大信托暂停房地产信托
(虽然辟谣,但……)
,中泰信托也暂停了再到泰禾地产15%利率融资……,种种现象都说明房地产行业当前环境并不好过。
我的看法很简单,正常的话是5个水笼头向房地产行业放水,过去几年的状态则是过度刺激就是10个水笼头向房地产行业放水,而现在则是剩下2个水笼头向房地产行业放水。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市场的流动性,很明显当前资金其实是非常充裕近两个月Shibor隔夜拆借利率在基本上就在1.5%上下水平,这情况其实也就是2008底至2009年初才有的情况,而对于地产为什么会如此困境,以致于泰禾地产需要以15%的利率去融资,从而引起大家的关注。
大家可能没有关注到一个细节,今年3月份两会,没有提“房住不炒”的字眼,结果很多城市房地产市场在小阳春的3、4月就开始小骚动,房价又开始蹭蹭的往上涨,这一切都被村委监测其中,到了4月份郑智局会议果然,重新强调“房住不炒”。试想一下,如果不是
伤及实体经济,伤及根本
,我想根本不会对房地产痛下如此重的杀手。
还是有必要贴一下2014年上一轮楼市起涨前与2018年房价收入比的对比。
什么是房价收入比?
简单普及一下,下图中对应的数字,就是代表着你家庭收入,不吃不喝,买到一套平均面积房子所需要的年限。
看图你可以得出结论,2018年的支付比明显比2014年快速上涨,有些城市
直接翻倍
,这意味着人民收入水平远远没有房价涨速来得快。最典型的就是深圳,目前房价收入比37.3。
这是什么概念?
国际水平房价收入比是5-7之间
。可以说当前中国重点城市的都存在泡沫。我们都清楚,在过去这一波在大中城市买房的年轻人,也举家庭之力买房将农村里的资金集中的砸到大中城市里去,再叠加上过度的货币宽松造成的楼市金融属性显著上升。哪怕是将深圳的房价收入比再去掉三分之一,还是有20多,
依然是泡沫现象。
有些道理咱们都明白,地产行业贵为中国经济的周期之母,自然就不会彻底搞跨,一切都是共生的载体……
(此处省去一万字)
。既然有泡沫,自然需要抑制,只要不崩,其实都好说。
周期,向上,让人兴奋,忘乎自我;
周期,向下,让人难受,百般无耐。
所以,当你在向上周期时,疯狂的上杠杆,疯狂的拿地,疯狂的加快周转,拼命壮大自己,一旦周期转向下,自然就是难受。
然后开发商就陷入一个怪圈,特别是上市房企。
不拿地——没资产——没未来——资本市场不认可——股价跌——市值下降——信用背书减弱——融资能力降——现金流有问题——可能凉凉。
所以,只能对应去拿地,拿地符合标准后还能融资,融资又等于续命。
做与不做可能都会死。
可能大家听过娱乐的几大错觉,房价要跌,A股经涨,国足能赢,美股要跌,她还爱你。房价永远涨自然是不可能的事。美国百年房地产史告诉我们,房价也只是略微跑赢通胀,什么时候跑快通胀了就会等待通胀的上涨。
中国自身,也不可能脱离经济规律 。
在过去地产短周期是3年左右,而这一个周期楼市轮动持久,从2015年至2018上还一直是一个向上的节奏,已经过去了三年多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过度的透支,带来了向下调整更需要时间,时间上会更加持久。
这一个周期,闽系开发商特别激进,加大杠杆,加快周转,结果现在负债过大,压力大的趴下。在逆周转,过度的杠杆其实就是放大风险。相信在接下来地产调控的周期时间 里,必然会出现百强房企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如果没有这种典型的现象,就不叫周期了。在美国房地产史上,前十强房企都会兼并,更何况中国的百强。
(插播一下,加快周转这事,就注定了过去这几年,房子工程在赶,质量未必就有保证,所以豆腐渣的房质量也多了,前几天在微博发了个视频,关于某大地产楼盘被消费者投诉房子质量问题的,半小时就有人后台联系我要删微博,开发商自己监控舆论如此之紧,呵呵。
)
最近看了一些经济学家以及房地产专家的观点,说房地产涨得慌并不是抑制消费,而是促进消费。事实上,真的是他们
忘记了最根本的逻辑跟常识。
表象看,买房之后,开发商交房,业主装修会带来家电等的消费刺激。但事实上,有没有想过,在过度的地产政策刺激之下,其实就是在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而已,才会导致我们当下的经济如此困难。
你回想一下,地产是天然带杠杆,一旦买了房,你就背上未来的负债,你每个月赚的钱就要为你的负债买单,你可支配的现金减少,影响消费。另外,当过度的刺激楼市,地产销量大涨,也是透支买房者的需求。本来需要五年的去化,你两年时间就消化完了,也透支了地产的行情。
说白了,过度刺激就是透支未来。
所以,专家们说的话,有时候是仅仅有数据说话,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而下结论,也是唏嘘。
不去谈过多的中国人均已经多少套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最近也时不时有报导房租连续下跌的情况。一方面,确实可能是经济不好,引起的人民支付能力下降,房租下跌。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前两三年买房的人,形成巨量的供应量,只能降价租出去。
向上周期过长,向下周期就要更加久。
来自企业家们共同的声音,2014年,2019年都不知道做什么,因为做什么都不赚钱。但是,2014年,那时,还能靠一波房地产,毕竟 ,从2011年调整至2014年有一定时间,大家也看到了上面房价收入比,2014上绝大多数城市,数据还是良性的。然而,你再看一下2018年房价收入比的数据,当前你还敢用房地产这一招吗?
显然,政策导向已经告诉你不敢了。
房地产刺激不敢用,就可能意味着整体经济承压,特别是如今已经把流入地产的资金限紧了,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还有可能转负。这就意味着需要有另一个引擎来带动稳经济增长。
没办法,在这困难的时候只能发挥政府自己的力量,自己上,所以加大基建投资的力度肯定少不了。月底要到了,中央郑智局会议应该还是会出重磅的利好消息,刺激一下大家的神经。
而另一个方向,则是科创板。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1.5亿股票投资者,近5000万活跃用户,可以说绝大多说都在骂,说这本质就是IPO扩容,变相注册制。
没错,一点也不假。股市做为郑智管理工具,在这个时候不用何时用?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去年下半年提的纾困资金没,更多的是来自地方政府的筹集,但另一个纾困资金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中产阶级。我们把投资股海的绝大多数散户,当作是中产阶级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