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美术学院
微国美,微距离,欢迎订阅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微观国美,私享平台,以小见大,汇聚思想,将学术家族的艺术笔记,近距离地推送到您的掌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  ·  10天,上岸! ·  3 天前  
浙江大学  ·  掌握先“机”,智创未来 ·  4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一二·九 | 承之薪火,续以华章 ·  5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川大来了 | 计算机学院教授科普讲座走进莆田一中 ·  4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川大来了 | 计算机学院教授科普讲座走进莆田一中 ·  4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向学”系列活动里,哪个是你心中的“学习宝藏”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美术学院

2017美院毕业展抢鲜看:建筑艺术学院城市设计系——「生—活的建筑」

中国美术学院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5-22 20:12

正文


「生-活」是本次毕业设计对「自适应(Responsive)」的一种宣言式的解读。「生」是指建筑如何通过自身本真的行动语言,面对纷繁涌现的城市信息与问题,创造自主性和自己的「生命」,而不是任何外在力量的赋予;「活」是指在变化的生活中,建筑如何适应并主动地参与城市的创造,而非一种设计物体在生活中的终结,等待被定义、命名、占有和穿越。


一个纪念物并非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庆祝或庆典,相反,纪念物就像是未来在现在的「耳朵」,持续地聆听,感知正在发生的事件:那是不断重建中的男人和女人们的苦楚,那是他们不断再造的抗议,那是他们不断重来的挣扎 。

—— Gilles Deleuze and Felix Guattari

 《哲学是什么?Qu’est-ce Que La Philosophie》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生活的城市是权力或资本的欲望所驱使的外在图像,与内在习惯性的使用功能间彼此分裂的花样构成。一个在历史上,或者在现在构思的美好图像并不能保证一个美好的城市未来。图像是静态的愿景,而城市是动态的织体。对于城市生活来说,静态的愿景是远远不够的,静态的设计观念和作品注定着愿景图像所等待的城市问题。


在建筑和城市被外在意识支配的设计中,每一种建筑元素(结构,屋顶,包络,功能等)在当代都有被别的意识代言的机会,并以建筑为借口去物质化这些意识;相对于谈及建筑和城市的时候,只讨论建筑的外观,内部的功能。

  

本次城市设计毕业班试图讨论一种具有自主意识,并与外界可以主动实时互动的城市设计。从城市设计的自主性,到它的语言(内在空间、形式、结构、建筑表现(Performance)、材质及它们彼此的衔接转换等),都与外在城市元素进行交互的连续整体——知行合一的建筑。

——2017届建筑艺术学院城市设计系

指导教师 赵德利



在该设计主题下,三位老师带领三组同学从不同切入点去探讨「生-活的建筑」



▌赵德利:未来先例——再造割裂城市忽视的互惠多孔性自治


如何在已经发生的,纷繁的城市碎片中,去发掘其中蕴含的建构动力及本质?并建立它们之间新的互通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想去发掘建筑在有形前在城市中的新意识和新意义。然后,再通过本真的建筑语言,即建筑的空间、每一个线条、形态、尺度、结构、光影、渗透性、弹性、层次、弯折、破碎、以及形式的各重效果(Effect),等等一切开放和可能的建筑语言,去衔接转换设计思想、建筑意识和城市碎片,以再创造新城市意义和新表现。从而设计从想法到实体一脉相承的城市作品。即便建筑本身不必要进行「机械运动」,但建筑自身的意识和语言可能创造真正来源于现实,又可以超越过去和现在的未来先例。


学生作品剧透:

创客养老院 冯如璋



城市足球场 楼烨楠


狗肉抵抗节 章成涛




▌闫超:非确定性——建筑学中的反静态趋势


教学以对「非确定性」的理论思辨为出发点,反思城市运转中固化的「结构系统」的本质,探索城市设计中的未知因素。与其做「正确」和「完美」的设计,每位学生均通过讨论「错误」与「偏差」对城市生活的激活作用,建构对当代城市空间的批判性设想。


学生作品剧透:


刘钰


在当今高密度城市生活中,「看」与「被看」,在生活中无法避免发生的活动。在此次设计中,借由空间和视线机制来模糊/打破现代城市生活既有的社会权力机制,注入新的视线主导的权力机制使其运行,获取新的、非固有化的生产过程和城市生活模式,来激发城市活力为目的的城市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和目的导向。


余绍琦



▌南旭: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和再生

  

此次毕业设计选址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复杂城市空间,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对现有城市空间的分析和判断,策划出有针对性的城市议题,并根据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空间,尺度,机理,文脉,地标,景观,边界等进行改造和设计。地块的范围包括了旧建筑的改造区域和交通空间的整合利用。

  

每个学生根据实际调研的成果,分别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的侧重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再造,有的侧重于交通系统的重新利用,有的侧重于空间生成的社会关怀,有的侧重于城市空间功能的重新策划,有的侧重于未来城市空间的探索与创造。


学生作品剧透:


崔劝劝

   

分形城市,在分形概念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传统城市发展的模式和体系。通过计算机建模直观得看到一个分形形体形成、变化和突变的过程。借助对电影案例拍摄手法等技巧的研究结合分形思想,形成一个变化的、复杂的、多维的、突变的城市系统。

史横溢

  

在反思老城区单调的空间模式、失衡的尺度的基础下,置入基于Rheotomic曲面的构成逻辑形成的新的空间形态,这样的的空间形态摆脱了笛卡尔方块坐标系下简单的线性和曲面空间,呈现流动高维的特点。通过适应场地形态的曲面参与环境,打破线性形态,对环境进行新的定义,确立新的逻辑然后构建新的空间秩序。


城市农场 徐舟 

  

城市农场绿色产品制造的一个场所,从农业生产到消耗自成一个生态体系,服务于这片老街区以及周边街区,通过与附近区域设置的城市农场供给互通,居民消费游览回归自然,体验未来城市农业的便捷,改变传统农贸的生产运输方式。



▌工作照


工作室一角



最后

城市设计系毕业展

敬请期待




文|赵德利 王昕夷

来源|建筑艺术学院城市设计系

编辑|廖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