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小镇起源于浙江,自2014年杭州“云栖小镇”首亮相后,“特色小镇”概念逐渐成为文旅热词, 短短几年,“特色小镇”模式迅速走红全国。
在新经济社会产业形势下,文旅小镇势如破竹,一时间,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各地都把发展特色小镇当做打开当地文旅业态的一把金钥匙,将特色小镇的打造作为当地文旅发展的突破口和契机点。
提起中国的特色小镇,你的想象可能是这样的:苍山植青翠,薄雾绕山峦,萦萦水云间,小镇似龙盘。
也可能是这样的:碧湖长亭拂柳杨,钟楼古道小轩窗,碧水缦柔映晚月,雕梁烛灯照红墙。
可是,实际去了之后,却发现,原来,他们是这样的----“国际化、现代化、欧美范儿”!
或者是这样的-----国际化、现代化、欧美范儿”!
这还是中国的特色小镇吗?怎么感觉一个样?中国特色在哪里?
这样的小镇,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
景点一样,景色一样,建筑一样,连游玩的人都一样,教我如何选?说好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
这样的文旅小镇有病,得治!文旅小镇发展的病根在哪里?老教授来把脉!
病根一、标准不完善,细则不规范
虽然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在未来的方向也较清晰,但是,当下的文旅体系并没有真正建成,特色小镇的建设细则也并没有真正成熟,加之我国专门针对旅游小城镇的实施细则还没有真正出台,而已有的城乡规划标准也并不完全适用。
无标准,怎么走?
这就导致在建设特色小镇时,在用地指标、用地分类、建设标准方面,无法指导旅游小城镇流动人口、建设用地控制、基础配套设施标准等指标的测算、制定和管理,这就导致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实施等方面缺少标准,缺少量化和细化。
病根二、历史很悠久,风貌难保留
每个城镇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可是,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小镇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大拆大改大建等破坏性开发也导致小镇的历史风貌逐渐丧失,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发生不可逆转的巨变。
这就好比一个东方面孔的人染上黄色头发,带上蓝色美瞳,浑身上下全是欧美元素,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伦不类、不中不洋。
真正的特色小镇并不是一味模仿别人的特色或者迎合主流特色,不是山寨别人的作品,而是要真正发掘、发展和发挥自身的特色,把自身的特色发挥到极致。
病根三、环境很优美,风景却不多
很多地方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一味的跟风和模仿,不考虑自身的实际,缺少规划意识与规划意识,也缺少因地发掘特色景点的意识,盲目的开发和建设,缺少真正的有意思、有意义的景点。游客就会觉得无聊、没意思!
这就导致很多地方环境很优美,有着打造特色小镇的先天优势,可是打造的景点亮点缺失,景点自身毫无特色,各个景点之间也缺少互动、互通与互融,景点之间不协调,不像一个整体,旅游在其中就会觉得打造的像风景却又无风景,产生记忆深刻的景点很少,对旅客的二次旅游无刺激性和激发性,无延展性和可持续性。
病根四、主题无创新,特色不鲜明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水平滞后,旅游小镇建设整体主题不明确,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主题不鲜明,缺乏创新,景区打造和建设没有真正特色,这就是导致一味的重复和照搬,千篇一律,缺乏真正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而当下的旅游市场需要创新意识的刺激来激活旅游动力,当下的旅游人群也逐渐趋向追求文化内涵,偏好差异化产品,这样两者就出现矛盾,景区不能吸引人,旅客也没有更多更有不可替代性的选择。
您的小镇病因在哪?
一镇一方,切勿找赤脚医生抓药!
把脉特色小镇经济,11月25日我在北京大学首届旅游经济研讨会等您,各路实干家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