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禾旅读
在这里,有来自海内外父母的用心体验,有易行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每周一期的专家讲座。和孩子一起旅行、阅读、成长,我们一起,终将改变他们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昌吉日报  ·  门打开后,他哭了...... ·  4 天前  
Gogolearning教师成长学苑  ·  美国出现AI学校,代替老师,每天上课2小时, ... ·  6 天前  
京九晚报  ·  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  1 周前  
京九晚报  ·  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禾旅读

践行自由主义教育有多难:夏山学校,跟你想的一样吗?

青禾旅读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8-22 07:10

正文

 青 禾 旅 读 

育儿育己,学以致用

 



夏山学校,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学校。不依循政府的教学大纲和计划、选课自由、不强迫学习、通过学校大会民主决议、管理学校,6岁的小孩跟校长拥有同样的表决权。


夏山的宗旨是自由和快乐至上:宁可要一个快乐的清洁工,也不要一个忧郁的医生。《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就是以夏山为原型创办的。


要快乐、不要伤害,是许多家长的心声,仿照夏山的各种“体制外”办学也渐成燎原之势。


夏山,果然是教育界的净土和理想国吗?


让我们透过这本《夏山学校毕业生》来看看。


与大名鼎鼎的《夏山学校》不同,《夏山学校》是校长尼尔写的,阐述了夏山的办学理念、描述了夏山的教育实践,可以说,是教育者的一面之词。


这本《夏山学校毕业生》是访谈录,采访了夏山从初创之日至今,各个时期的学生,由他们讲述在校和后来的人生经历,有点像纵向追踪研究。


有人说这本书不够深刻,我想是因为采访者只是给出了宽泛的论题,而没有试图去做细致的分类和比较,这有点像新闻采访,而非教育研究。


本书没有直接列出采访者提了哪些问题,但毕业生们的讲述大概围绕以下几个问题:你在夏山的生活怎么样?这对你后来有什么影响?你的工作、事业和社会关系怎么样?你会考虑送孩子去夏山吗?


毕业生们从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谈起、因而逻辑性不强,不过因为是亲身经历,又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沉淀和洗刷,也颇具概括性。


因而,这本书不仅道出了夏山的理想和成功,也写尽了夏山的窘境和失败;不仅写了尼尔作为一位伟大教育家的高尚人格和超人毅力,也写了他的局限和偏执:


夏山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也就给了学生成功的机会。当然,另一个后果是我在后来的课程中不容易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夏山招到的疯子不比其他地方少。


在整个夏山历史上,总会不时有些成年人,慕自由圣地之名而来,但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自由的含义,不理解他们对孩子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他们在这里做的最主要的事大概就是为自己牟利。


教职员的流动率很高,主要的原因是报酬很低。如果你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比如成家立业,你就很难久留夏山。


他(尼尔)显然不愿意强迫孩子学习,但他似乎有点过于敏感了。不识字实际上是种生存障碍。毕业生不识字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说不过去的


这,才是真实的夏山。


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我国的体制外办学。又到择校季,笔者摘录夏山毕业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学生从夏山获得了什么?


毕业生们(以下简称学生)普遍表示起初对夏山并不适应,不过后来都很喜欢夏山,但也有一些年龄大的孩子,觉得在学校里无事可做、很无聊。许多学生是慕名到这里来的,因为尼尔的几本书很畅销,吸引了许多家长。


甚至在离婚还没有普及的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许多学生也是来自单亲家庭,有的学生坦诚:作为一所寄宿学校,如果不离婚的话,为什么要送孩子来这儿呢?


也有许多孩子因为心理问题来到夏山,父母期望他们在更自由和包容的氛围中获得疗愈。每个学生都记得学校里有一些怪孩子,这些孩子有的后来变得正常了,有的离开了学校,不知下落。


二战期间,许多难民涌向夏山,有的当老师,有的是学生,这些难民中有很优秀的老师,为夏山带来了生机。


1. 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拥有更丰富的阅历,但同时,很少在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的领域取得成就。


与主流学校的学生相比,夏山的毕业生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因为他们离校时的年龄通常在11-16岁,不得不自谋生路、或者找寻别的教育机会。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被某样事物吸引,比如机械制造、艺术创作、表演或者学术课程投入其中,但一段时间后,也会改变初衷、转而去学习别的东西,过别样的生活。


事实上,我很难在一件事情上坚持很久,我总是被兴趣趋使、变来变去。


这使得夏山毕业生很难在那种需要多年不间断的练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领域,比如芭蕾舞、钢琴、学术领域获得突出的成就。


我觉得“自己动手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夏山非常鼓励这种活动。我几乎会做任何东西——“买本书,学着做”。我在夏山得到了各种有益的锻炼。我的房间在刚搬进去时总是脏兮兮的,我就自己刷墙,刷得非常不错。每次放完假回来,莉丝夫人(学校的管理人员)就会把我安排到一个新的房间,我知道她的用意,她想让我把所有的房间都免费刷一遍。后来我给自己的房间装了个挂锁,放假前、锁牢房门再回家。


夏山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强,喜欢动手做事情,因而通常在手工制作、机械制造、表演、绘画、商业创新等领域有所斩获,这同他们在学校做的事情是一脉相承的。


然而夏山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决定做什么:任由孩子们玩耍、做手工、演戏画画,不去引领孩子进入抽象概念的世界、不重视学术课程的学习,也受到诟病,试问有几个十岁的孩子会放弃森林和玩耍主动去接触学术课程呢?比如有的毕业生说:


选课的自由很重要,但是激发兴趣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应该对该学什么、提供建议。尼尔认为学不好的东西就没必要学,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的。即使当不了杰出的演奏家,练习者也可以从学钢琴的过程中收获很多东西。


至于学校的传统职能,罗伯特觉得尼尔可能过于轻视了。“他显然不愿意强迫孩子学习,但他似乎有点过于敏感了。不识字实际上是种生存障碍。毕业生不识字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说不过去的。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会希望他足够强大,能够适应社会,而一定量的学习显然是必要的。可以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方式下学习,而不是像传统学校那样把学习当作惩罚。但如果没有恰当地引导孩子,没有在一定的年龄教会他识字,那就不是自由,而是失职。幸运的是,一些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进行了一些额外的辅导。”


当然夏山也出过科学家,在这本书中,成为科学家的孩子,他的父亲就是科学家,可以说,他拥有一流的学术资源,使他在离开学校以后有机会接触科学理论、并被杰出的导师引领进入研究领域。


而更多的毕业生,他们毕业之后谋生、学手艺、结婚、离婚、抚养孩子、换工作……


2.夏山毕业生的婚姻


夏山毕业生的离婚率与外面的人差不多,没有差异。许多学生说他们在学校时都是不婚主义者,这多半是因为他们中的很多来自破碎家庭,一半也是那个年纪对婚姻还没有概念。不过即使在社会普遍对性很保守的时代,夏山对性也是相当宽容的,许多学生在校时曾有过男女朋友,大家将性看成是很自然的东西。这大概与尼尔学习和实践精神分析,反对性的压抑有关。 尼尔有时会一本正经地询问学生跟父亲和兄长的关系如何(早期精神分析师就是这么咨询的),有的学生觉得有用,有的则反感。


3.艺术才能与成就


夏山因其艺术活动和形式的多样性著称。不过有的学生表示:


在艺术方面,夏山没有教我什么,因为我是完全自学的。但是,从精神作用的角度说,夏山影响很大。夏山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也就给了学生成功的机会。当然,另一个后果是我在后来的课程中不容易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例如,我在伦敦上课时,虽然为了通过考试而勉强忍受填鸭式课堂,但我会按自己的想法来写作业,而不是按教师希望看到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在学高级水平艺术课程时,我觉得课程作业限制性太强,因而很难完成要求。实际上我最后没有拿到艺术科目的高级水平证书,只拿到了普通水平证书。


夏山给了学生自由精神,但有时这也成为他们适应社会的阻碍,因为他们很难按部就班,听从指令。


夏山给了我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能力和信念。在大学学习平面设计时,因为我只有五门科目的普通水平证书,按规定要修学高级水平艺术课程和其他基础课程,结果我学得非常好,与课程负责人和助教也相处得非常愉快。但是我很讨厌作业,尤其是写生作业,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画得很差。我对画画没信心,因而不喜欢和画画有关的作业。


最后,我说:“这几节课毫无意义,我不上了。”可怜的授课老师气急败坏地说:“你必须上。”然后她尖叫着向系主任投诉。我说:“我没必要学这些内容,我是班里最优秀的学生,完全不必非让我学所有内容。”系主任说:“让他继续上完这门课就行了。”最终,我的成绩名列前茅。不会画画完全不影响我成为一名出色的平面设计师。在这件事上,夏山毫无疑问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我有信心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夏山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孤立、隔绝、过分单纯的人际环境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时遇到困难,部分夏山人身上虚妄的优越感,许多学生对此毫不讳言。


一位成为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毕业生说:


有的夏山家长有点神经质,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点偏激。这是夏山的局限。而一般学校的孩子,或者我工作过的学校的孩子,通常是很有希望的普通孩子,只要受到恰当的对待,他们就会成为很棒的孩子和大人。


夏山经验有很多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公立学校哪怕只学夏山的一部分,也是很好的。毕竟,最重要的是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真实联系。夏山人的行为中流露着真诚。我觉得真诚在夏山和那些进步学校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不装腔作势。


夏山本该有更好的教师,但可能因为某些时期的组织方式——因为它是一个孤立的社区,或者因为缺少资金——夏山只能做到这样了。


“孩子就是孩子,这是夏山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十四五岁的孩子要经历青春期带来的变化,这种生理变化对他们产生的种种影响,即使是夏山也爱莫能助。这绝对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到处都有抑郁、反社会或自我封闭的人。在这一点上夏山并无特殊之处。我觉得有一些到夏山来的孩子,其实去特殊学校会更好。”


可见,神化夏山是不恰当的,正常的孩子拥有更大的弹性和适应能力,他们需要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和发展才能,作为孤岛而存在的夏山提供不了这个,因而有许多毕业生说,我不会送孩子去夏山,让孩子去夏山的目的是让他们开心,既然我的孩子在现在的学校很开心、有朋友,我为什么要送他去夏山?!


在谈到夏山作为孤岛的局限性时,有的毕业生说:


有的夏山人可能不容易融入社会。很多工作环境等级分明、规章琐细,一些夏山人可能难以适应这样的环境。工作中难免有人级别比你高,或者你的级别比别人高,但恐怕夏山人很难真正适应这种有等级尊卑区别的工作环境,因为我们成长的环境中所有人是平等的。自主创业是个好选择,但如果你进了公司,就需要学会办公室政治。我不敢说每个人都怎么样,但我猜,有的夏山人不喜欢耍心机手段,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表里如一,真诚坦率。


也许我也没有学会这种生存之道。在上下级关系中,人们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对这种生存技巧,传统学校的学生已经略懂一二。倒不是说他们一定会成为伪善的人,而是想必他们更容易适应特定的职场环境。我觉得夏山学生的适应力在这方面要差一些。在某些需要高度创造力的地方,雇主喜欢独立的人;但大多数岗位,他们并不喜欢人格非常独立完整的人,他们需要的是符合职位定位的人,虽然这么说听起来有点冷酷无情。在某些方面,夏山人可能太天真幼稚,在某些情况下是种劣势。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夏山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但我觉得还有一些学校可以提供不比夏山差的成长环境,在培养人数上可能更胜夏山。夏山是一所很小的学校。如果我有孩子,我宁愿他们去一所大一点的设施齐全的学校,就像过去的达廷顿那样的地方。在某些方面,夏山有所欠缺。否则,夏山的音乐教育可以更丰富。戏剧是夏山的强项,但如果学校规模大一些,也许可以更好。还可以请芭蕾老师、体操老师等等。规模太小是一种局限。我离校时,觉得夏山就像一座孤岛,例如,和当地人的接触太少,甚至可以说没有接触。我知道一些公立学校也一样,但我觉得学生应该和外界有更多接触。里斯敦有些什么活动?他们搞过奥尔德堡音乐节,但我们从来没去过。我们去过萨福克会展中心,但和当地居民、访客的接触本可以更多些。在某种意义上学校变得毫无新意。学校太机构化了,缺少和外界的联系。


我不会把我的孩子送到类似的与世隔绝之地,因为这对孩子不公平。从这样的地方出来,他还没有为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做好准备。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很重。我离开夏山时,学业竞争就已经很激烈了,现在一定有过之无不及。我很高兴我去了夏山,也很高兴后来做了离开的决定,或者,早一年离开会更好,那样我会更容易适应新学校。夏山校友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即使不算密友,大家还是会有联系,因为学校太小了,相互之间都很熟。我和三四个校友还有来往,但我也有别的朋友,他们同样真诚。


还有的毕业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夏山培育了妄自尊大的情绪和盲目的优越感。


我无意诋毁夏山,但很大程度上,夏山的好坏反映在夏山人身上。有些夏山人让人不敢恭维,尤其是那些进入社会后仍然抱在一起的夏山人。他们已经被社会磨去棱角,却又好像从未离开夏山。其实在夏山时,他们就未必有多么深入的交流,他们只是学会了那些观点。夏山人素以见解独立著称,因为我们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关键是,你是真的这么看的,而不只是说得出某个观点。对我来说,夏山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能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同时保留自己的观点、。懂得尊重差异,这是夏山文化的核心。


似乎无论哪一代的夏山人,都容易觉得自己卓尔不群,却不能真正理解与他们不同的人。他们该学学求同存异了。如果你完全不同意某个观点,没关系,你可以承认差异。这是对对手的尊重。那种唯我独尊的态度,还不如那些说“我不赞同夏山”的人。至少,那样的评论说明他们是先倾听再评论的。而夏山人却对某些事直接下判断,然后再也不愿多听不同意见。他们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在伦敦,这种态度可能更加明显,因为大家互相维护,而且伦敦是个相对缺乏人情味的地方,你得找一些出口来发泄情绪。我不想这样。我和那些离校后认识的人相处得很融洽,和那些反对夏山的人之间也毫无芥蒂,接纳他们的本色就好。


夏山的师资和教育质量


师资始终是夏山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高流动的师资带来了新的学识和惊喜,也带来了失望和不稳定,这使得夏山难以保证一定水准的教育质量,事实上,夏山对人的影响更多地在品格和实践能力上。


有很多优秀的教职员留了下来,也有不少人来了又走。海尔妲觉得,很多人怀着不同的个人目的而来,有一些可能不太光彩。“我想,在整个夏山历史上,总会不时有些成年人,慕自由圣地之名而来,但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自由的含义,不理解他们对孩子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他们在这里做的最主要的事大概就是为自己牟利。这样的人对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孩子们没有受到应有的照料。”


教师各有各的特点。有很优秀的教师,也有很变态的教师。夏山招到的疯子不比其他地方少。只是,夏山的孩子可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不满,而不是像其他学校的孩子那样默默忍受。“教职员的流动率很高,主要的原因是报酬很低。如果你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比如成家立业,你就很难久留夏山。所以,教师的任期长短对于夏山来说不是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有的学生比别的学生对教学的要求更高。戴恩觉得“很多教师都棒极了,有人觉得六十年代的教学质量下降了,但我上了所有的课。有些人觉得上课没意思,有很多别的有意思的事可以做。但我的兴趣一直在课本上,所以上课一直是我的首选”。 


教育民主的实践


作为夏山民主制度核心的“学校大会”,其运行也一直在磕磕绊绊中前进:


“我觉得总体上学校大会运作良好,但有时会分崩离析、彻底失效,而且我猜任何一代夏山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人违反大会制定的规定,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没有人坚持执行规定。


变化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不满。恶劣的影响持续了很久很久。教职员袖手旁观。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很多人不参与学校大会,他们根本不出席大会。那段日时间真是糟透了”


在学校里,民主的管理方式一定比独裁要好吗?大家真的爱民主吗?许多人不参加学校大会,也不愿执行大学的决议。民主未必不好,但在学校管理上,肯定不是最高效的,而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是一个结构化好的体制,让他们按部就班地去高效地学习?还是一个如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让孩子自己去开天辟地、找到自己的道路?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两极中间的某一位置上。


夏山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好是坏,与公立学校的改革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至少夏山的毕业生们认为他们已经无需送孩子去夏山,就能给他们充实、快乐的童年了。


教育的背后是国民经济状况,在德国每年只有15%的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更多的孩子是上职业高中,因为做技术工人可以拥有体面的生活,而且随时都可以再入大学学习。


夏山的理想是宁可要一个快乐的清洁工,也不要一个忧郁的医生。


而在我国,无论清洁工多么快乐,家长们恐怕也不想让孩子去做,更不用说“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没有多大变化了。


既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又想他将来逆袭上常青藤,是家长们自己都解不开的结。


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但孩子的精力有限,我们的国情有限,适应一种体制已经很难,我们的孩子真能变成“水陆两栖”人吗?这恐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刘冰,青禾旅读特约主笔,学前教育硕士,大学教师,5岁女孩的妈妈。



✄------ 欢迎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