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
喝酒总是躲不开的主题
喝酒归喝酒
除了不要贪杯
还要小心,千万别乱喝……
最近
有个深圳男子
喝下几口“药酒”后
被送进了医院抢救!
大年初六,新年的喜庆氛围还没有完全散去。
深圳的小林
(化名)
请来两位好朋友夫妇,准备抓住假期的尾巴好好庆祝一下,便拿出
家中珍藏很久的“药酒”招待他们。
作为东道主,小林先为自己倒了整整一杯,一饮而尽。朋友夫妇不会喝酒,盛情难却,抿了一小口。
没想到酒下肚
不到10分钟,三个人便觉得四肢麻木,头晕目眩。
小林喝得比较多,症状更严重,出现了
胸闷、胸痛、腹痛和呕吐的症状,还逐渐意识模糊,全身发热。
朋友夫妇觉得事情不妙,赶紧带着小林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急诊科就诊。
急诊的分诊护士看到小林时,他全身皮肤潮红,意识模糊,烦躁不安。
值班医生和护士赶紧将小林安放到抢救室床上,心电图显示,心跳极其不规则,心率高达230次/分。
“这是一种非常恶性的心电图,可能是药物刺激心脏引起的电风暴现象,
随时有可能会转变为室颤,心跳停止,必须马上抢救。”
赶紧抢救!启用体外除颤仪,进行心脏电复律!
但是连续放电三次之后,心跳并没有能够恢复正常的窦性心率。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先后使用之后,病人的心跳仍然高达230次/分,心脏的电风暴仍然在呼啸。
多次超速心脏起搏后,虽然可以控制心律,但是停止起搏后,小林的心跳又恢复到230次/分左右。
此时,小林的意识越来越差,呼吸也不规则,医务人员立即给他安排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插上胃管、洗胃。
医生介绍,当时小林的情况,必须尽快转入ICU进行血液透析,
将体内的毒素透出来,否则他的心跳随时有可能再次停止。
在转运过程中,小林再次出现了
心跳停止,室颤。
幸好有心脏按压机和除颤仪,经过推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等抢救之后,心跳又恢复了。
转运到达ICU,医生赶紧为他进行了深静脉置管,连接上血液透析机进行血透。
经过抢救,小林的心率速度终于缓慢降下来,出现好转迹象。
两天后,他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下来,意识转清,逐渐脱离危险。
另外的夫妇两人,因为症状比较轻,进普通病房住院后,身体各项指标慢慢恢复正常。
事后,医生询问小林的家属和朋友得知,原来他们喝的药酒本来是外用的,其中含有
乌头
等毒性非常大的中药,并不能用来内服。
而小林一时兴起,误当成“补药”喝了。
乌头是一种中药,常用来作为严重关节炎、腰椎病和恶性疾病的镇痛和镇静使用。
它本身有很大的毒性,应当在有资质的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不可随便服用,更不提倡用来制作药酒内服容易引起中毒。
一旦过量使用或误服乌头类药物、药酒等应该立即到有抢救能力的医院救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2019年3月19日12时许,肖某与樊某两人相约吃饭,在路上就遇到了周某。
随即,周某邀请肖某与樊某到自己家中吃饭。饭桌上,少不了要喝点酒,于是,周某用纸杯从自己泡制的其中一罐草药酒中舀出药酒倒给两人喝。
可没想到的是,吃完饭后,
肖某与樊某均出现中毒迹象,
被送往医院抢救,樊某经抢救后已恢复,
肖某因抢救无效死亡。
经鉴定肖某系乌头碱中毒死亡。
原来,周某平时会在家里自制一些草药酒,这次他泡制了3罐药酒,其中一罐药酒中就含有
乌头碱成分
,这罐酒是外用的药酒。不料,周某某却误将这种药酒倒给了两人喝,导致悲剧发生。
2019年,家住长沙岳麓区的张先生和朋友相约聚餐,拿出自制的药酒招待大家。
酒足饭饱后大约两个多小时,聚餐的5个人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
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悸胸闷
等症状。
于是张先生和朋友们赶紧来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
乌头碱中毒,药酒变成了毒酒。
将中药泡制于白酒当中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泡酒有治疗风寒、祛风活血、止痛散淤的功能,但如果
用错药材,制备或保存不当,服用剂量过大,很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乌头碱存在于乌头类、铁棒锤类、附子类等药物中。用此类药材泡酒,酒精无法破坏药材中乌头碱的毒性,反而会增强乌头碱的毒性,如用药不当极易发生乌头碱中毒。
纯乌头碱是毒性极强的生物碱,其毒性是砒霜的上百倍。发生中毒时可有出现:
口舌发麻、四肢麻木、面色苍白、唇青肢冷或大汗淋漓、头晕头痛、烦躁、心慌胸闷、恶心呕吐、流涎、肠鸣、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全身发硬,四肢抽搐,语言及神志不清,呼吸先加快后减慢,直至麻痹死亡。
一旦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服用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呕吐、心跳加速等情况,要
尽快求救。
尽快反复催吐,尽快吐出胃内容物,并立即送到附近医院抢救。
最好保留一些患者服用过的药酒,交予医生鉴别,以明确病因,便于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