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小街的天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229亩的蔬菜大棚,目前种植了21个品种的蔬菜。
副理事长黄乙钉说,现在大家外出吃饭,讲究少量多次、品种丰富,种植蔬菜同样是这个道理。
嵩明天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 黄乙钉:
“普通蔬菜,如果是产量比较大的品种我们就减少种植量,本地消化量比较大的品种反而种得比较多,比如说豌豆尖这个品种,不耐长途运输也不耐储存必须保持新鲜,我们种植的时候就有规划,比如两亩、三亩或五亩这样的一个量体。”
黄乙钉说,目前油麦菜的省外订单量大,所以整个合作社是以种植油麦菜为主,种植生菜、苦菜、上海青、香菜、芹菜、豆尖等杂菜为辅。
但是在两三年前,这里的蔬菜品种可没有这么丰富。黄乙钉介绍,2018年之前,1299亩的大棚只种植六七个品种的蔬菜,品种单一加上体量过大,一度导致市场无法接收,菜全都烂在地里或者拔掉集中销毁,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收入更是打了水漂。而现在他们会根据省内外客户的需求,做定制化种植。
嵩明天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 黄乙钉:
“进行订单化生产而且按质按量生产,省外蔬菜品种相对单一一些,我们品种会更集中一点,量体更大,本地要求的蔬菜品种比较多样化,消耗量相对要小一点。”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合作社还做起了网上社群购菜,线上下单、线下配货,有29.9元到49.9元的蔬菜套餐可以供大家选择,生意好的时候,线上每天都能销售700单左右的蔬菜。而这些线上的订单,也是根据不同品种的消耗量来有计划的种植。
嵩明天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 黄乙钉:
“我们根据自己线上销售单量,每天销售单量目前在300多单,旺季过年期间会达到700来单,那个时期量体会大一点,我们就增加生产量和采收量通过了解客户需求、有计划地按需种植,并通过网上销售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如今的蔬菜种植也走上了精准种植,定向销售的路子,避免浪费的同时也实现了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