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贯穿你整个职业生涯的选题,你应该花时间一点一点地积累,这就是你的专业知识体系。
当你跟别人打交道时,你就可以用你的大脑去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运算起来,这就是你的知识储备能力、知识的丰富程度。很多时候我们会惊叹,为什么这个人懂得那么多,其实是日积月累。
我们来举其中一个专业词汇——
消费行为
。围绕消费行为,我们可以展开很多的问题。
这些都属于消费行为里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大家想做资深的职场人、核心的职场人,必须要有很多知识功底。
如果只会为人处事,没有专业知识功底,情况可能不会太好。
03
定期与相关部门同事
请教业务知识与工作心得
这一点太重要了,而且这一点很多一线员工没有心理准备,或者没有这个心态,这个时候怎么办?
作为培训负责人以及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我们要把这一条告诉员工,
这是一条职场必备的素质,没有讨论余地。
只要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就应该具备这个心态和主动性,这是最基本的能力。
我重复一下,这个习惯没有讨论余地。
你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那好吧,你可以不用来这上班了。如果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必须要跟别人交流工作,因为你的工作不只是你自己的。
所以,我们要定期与相关部门同事请教业务知识与工作心得。
比如,新媒体运营同学,你要和人力资源同事多交流。有时候公司需要招聘,可能需要你传递一些价值观、企业文化;你要和销售同事多交流,多了解公司的产品,然后再给客户和市场做反馈;也要多问产品部门的同事,公司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新媒体运营应该做的,一定要定期跨部门交流。
当然,销售经理、产品研发、用户运营、文案策划这些岗位的同学,也需要跨部门交流。尤其文案策划和市场的同学,如果你只是喜欢自己写东西,那么你写的东西肯定很一般,你可以跟别人交流之后自己拿主意。但是,必须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反馈。
这一点希望大家多多思考。
另外多说一句,不要仅仅知道就行了,习惯需要你长时间地练习,形成一种定式惯性,
最终变成你自己的能力了,那才是习惯。
我举一个小例子。我们公司的新媒体同事每天会让我审文章标题,我审标题有一个习惯:
拿到任何一个标题,我会马上读一遍。不是看,是读一遍。
读一遍之后,就会发现有些文字看起来很顺眼,但读出来非常拗口,或者读出来非常别扭。
比如,“如何跟管理者沟通”,看起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读出来非常别扭。如果你把它换成“如何与老板沟通”,马上就顺口些了。
“读出来”不是方法,“读出来”是方法之上的习惯,所以大家记住要形成习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陈春花老师,在《管理的常识》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奉献关系所产生的基本现象是:每个处于流程上的人,更关心他能为下一个工序做什么样的贡献。”
这就是组织内的关系,互相之间是奉献关系。如果你作为公司的一员,即便别人不找你,你也要定期告诉他,因为你们之间可能会有配合。
04
主动承担责任边界不明确
但必须做的事情
在这里,我要给我们的同事点个赞,他们在这一块做得非常棒,我很多时候会被感动。
比如,最近我们负责财务的同事外出培训了,她的位置上有一个座机电话,我的位置就在她旁边。每次电话响了,我会故意等一下,看看会不会有其他同事来接。现实情况是,每一次都能有同事主动过来接,然后非常客气地把这件事给解决掉,真的很棒。
所以,主动承担责任边界不明确,但必须做的事情,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你在工作中的责任边界,就是你在公司里的价值边界。所谓责任边界,就是你的付出边界,就是你的回报边界。
你放心,这一条基本不会差的,这是职场竞争力的真相。
05
与同事沟通时
少用反问句
这个习惯很小,但是很普遍,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用反问句甚至质问句。经常是有这样的话,“我已经说过了,你怎么不认真听呢?”这就是一种反问句。
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我其实上周讲过了,这次你要认真听”、“这件事非常重要,这次你一定要认真了”。
大家觉得这三句话哪一句效果最好?第一句无疑是最不可取的,一定要把第一句从你的情绪里、从你的词库里边删掉,想尽办法不用这句话。
之后的工作中,多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你身边做得不太好的同事。
如果你读这篇文章能记住这一件事——少用反问句,你的领导力就会加十分。
06
开会发言时
多用推进思维
你一定见过一些人,只要你说一件事儿,他能举出一百个理由说这件事不合适,很多时候都是否定思维。
比如,公司的市场同事策划了一份营销方案,大家正在开会讨论,然后有一些人会说,“这样不行吧”、“我感觉这个有问题”、“我们没有之前做过这个”、“我做过效果并不好”。
这些话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相反会让方案停滞不前。
首先,我们自己尽量不要做这样的人,虽然我们有时候也会这样,但这些东西都需要训练。所谓的训练就是,如果100次里我们有80次能用推进思维,少用否定思维,团队配合的效率就会高得多。
那什么是推进思维呢?我给大家提供五条话术,这五条话术你可以贴在电脑上,开会时就放在你前面。
-
“如果这么做,你预计结果如何?”
-
“这部分没明白,可以讲得再透一点吗?”
-
“你认为哪一点不确定性最大?”
-
“我想对某一部分内容做一些优化建议,可以吗?”
-
“如果你已经想好了,我无条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