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深夜通报:教师唐某某被停职! ·  2 天前  
贵州日报  ·  贵阳市管干部任前公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十问十答 | 分析日本的订单农业,必须要知道的十件事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8-02 10:30

正文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保障粮食供应,促进社会就业,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关键作用。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但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上和其他国家还存有差距。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 指出,多层次、小散乱的农业状态,是我们现在农业企业的普遍状态。
那该如何改变这种农业状态?日本的订单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一、什么是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是指农民(生产者)与农业综合企业、加工商、出口商或零售商(买方)之间的一种商业合作模式或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种模式中,买方与农民签订合同,要求农民按照预先确定的条款和条件生产特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或产品,订单中的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

美国农业部认为,建立合同可以为农户和企业双方带来潜在的利益。农户可以获得有保障的销售渠道和可观的报酬,而企业则可以获得有保障的、按时交付的、定制的农产品。美国有两种合同模式,一是营销合同(Marketing contract),农户拥有生产自主权,承担所有投入,企业很少参与生产。二是生产合同(Production contract),企业提供各项投入和服务、生产和技术建议,各项决策受企业严格控制。

二、日本农业产业结构有何特点?

日本位于欧亚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北部,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2024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人口约为1亿。

日本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主要靠制造业,尤其是汽车、电子等传统产业,农业约占GDP的2%。日本耕地面积约43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1.5%,划分成10个农业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蔬菜、水果、花卉和饲料作物等。

日本人均耕地0.52亩,是世界上耕地最紧张的国家之一,但是日本农业商品化程度很高,达到95%以上,培育出了爱媛橙、京野菜、越光大米等知名农产品品牌。

三、日本订单农业发展的标志性时间节点有哪些?

● 1885年后,日本首先在台湾采用合同制模式生产蔗糖。

● 1945-1955年,日本经济在二战之后重建,农协成立,订单农业出现。

●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日本农业开始现代化,“一村一品”运动在全国推广,订单农业规模扩大。

● 1989年,日本 75% 的肉鸡产量是根据合同生产的。同年,各种形式的订单农业占日本农业生产的7.6%,相当于84亿日元,涉及约324000个农场。订单农业主要集中在用于加工的蔬菜和水果生产,以及烟草等工业作物上。

● 二十世纪末,在西欧、北美和日本,合同种植已成为食品和纤维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日本订单农业三个中心内容是什么?

首先,日本农业虽然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其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劳动力也在迅速减少。为了与非农业活动竞争,农民需要在不投入过多劳动力的情况下种植高价值作物。

其次,推动承包耕作的工业化农业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可变性。某一地区的作物需求每年都可能突然发生变化,农户可能要改种其他订单作物,并需要一个专业的农业组织来处理这种情况。

最后,订单农业需要在特定时期投入大量劳动力。这些投入严重限制了经营规模,以及农场可种植的作物种类。因此,订单农业通过支持与现有农场合作种植高价值作物,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农业生产。

五、日本订单农业相关政策及操作流程有哪些?

日本农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不断通过立法强化农业合作社的作用,从侧面推动了订单农业的发展。以下是几个重要法律:

● 1900年,明治政府以德国1871年合作社法为参考,制定《产业组合法》,成立县级农协联合会及全国农协联合会。

●1943年,日本颁布了《农业团体法》,将各产业合并为“农业会”。

●1947年,日本制定了《农业协同组合法》(《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ct》),农协成立。

那订单农业流程又是怎样的?

1)以番茄加工为例。

农民从公司购买种子,公司规定播种、移栽和收割的时间,并就生产活动以及应使用的化肥和杀虫剂类型提供建议(化肥和化学品在农协购买)。公司的农业技术员会上门确认每10亩地种植的番茄株数(平均750 株)。公司从7月到9月给农民提供20公斤的容器用于收番茄。西红柿的两个收购点位于镇内,公司会用卡车将产品运往枥木县的鹿目工厂。

2)以烟草种植为例。

日本烟草公司和当地农协在12月协商确定合同。合同以耕地面积为基础,农民免费获得烟草种子,种植密度为每10英亩2000株。公司提供肥料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种植技术。在收获期,公司提供袋子来包装干叶。

六、订单农业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订单农业为农户提供了可靠的农业收入,还会引进新的、产量更高的作物。此外,当地农民一直"独立"从事农业生产。换句话说,通过组织起来,农民避免了企业直接介入他们的生产关系。与此同时,政府也通过农协有意识地避免企业直接与农民打交道。

尽管农协在企业和农民之间建立了"缓冲区",但企业还是能够为农民之间的竞争留出空间。公司通常为不同质量的产品设定不同的价格,因此,企业使得农户之间形成了竞争,而企业没有与农户形成直接的生产关系。

缺点:

1)合同种植对劳动力的要求较高,会限制作物种植面积,无法实现普通作物大片、单一种植。

2)订单农业通常需要更高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包括种植技术、定制化服务、物流和配送等,可能导致农产品的价格较高,使得部分消费者购买欲望低。

3)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需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对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此外,劳动力的问题也可能会影响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毕竟愿意从事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4)订单农业的成功依赖于合同双方的长期信任和市场需求的稳定性。如果企业订购量不稳定或市场需求波动,可能会出现农产品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情况,影响农民的收益和稳定性。

七、日本农民对订单农业的态度怎样?

日本战后经济复苏过程中,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日本农户户均收入超过了城市职工家庭,城乡收入差距基本消除,得益于日本订单农业的快速发展。日本农户普遍接受订单农业,而且现在还在沿用这个生产模式。日本农户认为:

1)可降低农场管理风险。 本烟农对合同种植的利弊以及影响决策的问题相当敏感。通过合同种植,烟农和加工番茄的农民已经认识到收入稳定的好处,尤其是在市场价格降低的时候。对烟农来说,他们从公司获得了机械化方面的财政援助(目前每个烟农平均拥有五到七台烟叶烘干机),可以增加烟叶产量。公司还根据从农场到附近城镇收购点的距离报销农户的运输费用。另外,公司为烟农的烟叶购买了保险。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农户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
2)获得资金支持。 根据合同要求,农户在晾晒和包装烟叶上的费用,以及购买农用机械的费用,都可以找公司报销。加工番茄的农户可以从农协获得有关移栽和收获、种植番茄新品种的建议,企业还会指定肥料类型和杀虫剂的使用量。

八、订单农业为何成为日本农业未来的首选模式?

首先,不同农作物对劳动力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季节性特点明显。加工马铃薯所需的劳动力大约是烟草的三倍,是水稻的 12 倍多,而且这种劳动力需求集中在相对较短的收获期内。因此,劳动力资源也限制了每个农场的耕地面积,订单农业可以很好的将两者匹配起来。

其次,日本农场主需要将所有作物的收入汇总,支付农场开销、工人薪水。番茄作物面积小,作物价值相对较低,这就迫使番茄加工农户寻求既能满足劳动力薪资需求,又能创造更多利润的模式,即订单农业。

最后,具体的合同条款弥补或加剧了制约因素。收获期的缩短增加了番茄种植户的劳动力供应问题。由于购买烘干设备有补贴,农户会种植更多的烟草作物。给作物投保后,烟农更愿意集中从事专业化种植。

九、为何订单农业能在日本普及?

一是日本成熟的农协体系。 农协相当于一个中介组织,处于企业、农户、政府之间,能够为农民提供非常全面的服务,即可以帮助农民建立仓储物流中心、售卖中心、分拣中心,帮助农民集中销售农产品,降低成本、减少中间环节。

二是日本外食业的发展。 外食就相当于中国的外卖,外食会带动企业对农业原材料的需求,企业会选择和稳定的农业生产基地长期合作,也就推动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像7-11这样的大型商超,一旦建立合作就不会因为价格更换供应商,几乎没有违约的问题。

十、日本订单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有哪些?

1、加强农业文化宣传,规范行业机制。 尽管日本农业日益商业化,生产系统也在不断转型,但日本的农民来说,订单农业并不一定是一种强加的生产关系。相反,农民似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范、技能和规则来处理这种关系,而这些规范、技能和规则似乎又与每个独特环境中的生态、政治和文化力量紧密相连,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和历史现象,而不单是一种普遍的法律关系。

2、提高农业相关技术。 日本非常重视粮食作物育种和化肥、农药的改进,研发了适宜山地丘陵作业的小型农机和更高端农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正稳步提升,但还需加大科研投入。

3、发挥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带动小农户的作用。 日本农协作为一个以农户为主体的非营利性组织,在政府的支持下贯穿了日本农业的各个环节,几乎吸纳了日本所有农民,为农民提供了非常细致的服务。我国也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但是规模小而多、服务的农民数量有限、服务带动水平不高。


参考资料:

[1]Kamikihara:Contract Farming in Aso-Machi, Japan

[2]Asano Tamonoi: Contract Farming in Japan

[3] JapanFoundationBeijing :付文阁教授分享日中农业交流之见闻(三)自由交流部分

[4]美国农业部:农场组织与结构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特稿 | 车厘子销量暴增50%打败砂糖橘,从年货看消费市场变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