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arlETF
做趋势的仆人,财富的主人。掌握99%不知道的投资知识,成为1%的投资赢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资本论  ·  巨变!婚姻法新规过于炸裂,大家惊呆了 ·  3 小时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特朗普为何看上加沙?知情人:他想在那里开发房地产 ·  2 天前  
东方财富网  ·  主力复盘:7.71亿流入利欧股份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EarlETF

沪指几点,与你何关?如何相关?

EarlETF  · 公众号  · 投资  · 2024-08-22 07: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驳斥了关于上证综指被四大国有银行拉高以及剔除银行、两油、运营商等是否影响上证综指的讨论。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散户和基民对上证综指的不同看法,以及银行股的上涨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上证综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指数,代表了中国A股市场的第一个指数。

这个指数从来不是一个“强代表性”的指数,因为它包括了银行、能源等价值或周期股板块,且以总市值而非流通市值加权。

关键观点2: 散户和基民对上证综指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们的投资偏好和体验不同。

有些人认为上证综指掩盖了A股的实际情况,但实际上,这是因为它跟踪的标的和编制方法与普通股民不同。

关键观点3: 银行股的上涨与基本面有时会出现脱节现象。

在A股市场,违背基本面是常态。投资者不应只关注基本面,还应考虑估值的推动。

关键观点4: 对于关注上证综指的投资者,如果认为银行股等给上证综指“注水”,可以选择加入而不是排斥。

买入上证综指ETF可能是个好选择,这样即便认为存在“失真”,也可以享受其中的收益。


正文

关于网上流传的“上证综指被四大国有银行拉高了将近 800 点,实际只有2114 点”的传言,写了一篇 驳斥

发现留言中,五味杂陈,依然有大量的误解。

干脆再写一篇,展开聊聊。

银行、两油、运营商都剔除,还算上证综指么

在讨论上证综指时,有一种声音,认为不仅仅是银行股,包括两油、煤炭、运营商、公用事业等都让上证综指虚高,这些都应该扣除,才更公允。

看到这种观点,我有点蒙住了。把这些都剔除,上证综指还是那个上证综指么?

上证综指这个指数,历史悠久,算得上中国 A股第一个指数了。

但上证综指从来不是一个“强代表性”的指数。由于沪深两市各自发展的路径,上证所从来就是银行、能源等称之为价值或者周期股的板块居多,再加上上证综指以总市值而非流通市值加权,所以更提升了这一指数对相关板块的暴露。

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后来才有中证指数公司成立,才有沪深300 指数的发布,所以股指期货才会选取沪深300,而不是上证综指作为标的。

其实老股民应该都明白,上证综指从来就是一个偏沪市蓝筹风格的“偏科生”,银行、能源、公用事业,恰恰是其长期的特色和标签,类似科创板等的加入,反而是近年的事情。

所以当我们讨论上证综指的时候,其实就是讨论那种“偏科”的风格。

剔除银行、能源等,上证综指就没有了灵魂啊。

散户炒股,什么指数才有代表性

某种程度上,我明白许多散户、基民觉得上证综指讨厌的原因。

整个 2024 年,上证综指的表现,与许多股民基民的体感是背离的。从下图可以看到,上证综指全收益指数今年迄今不过微跌,而代表基民收益的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则是下跌超过10%,而代表普通偏好小盘股的股民表现的 Wind全A等权重指数,则是跌幅将近 25%,至于中证2000 更是跌幅超过 25%。

这种心态,我能够理解,看着上证综指微跌,自己的持仓却亏 20%+,怎么会不来气。

但是,当一个股民选择了去买小盘股,当一个基民选择了 A股主流的核心资产、大盘成长为主流的基金时,其实上证综指这个指数,本身对你就没什么参考意义了——这不是因为上证综指本身注水,只是其跟踪的标的和编制方法,与普通股民迥异。

对热爱小盘股的股民,多看看中证2000,你就不会觉得指数与体感偏离了。

上证综指真的掩盖了 A股的惨吗

在留言中,我也看到有些股民的担忧,认为上证综指掩盖了这些年 A股的惨,会让管理层忽视这种惨况。

这个问题话分两头说。

第一,上证综指掩盖了惨吗?

下图是上证综指与中证2000 自 2019 年迄今的走势对比,我都用一根水平线画出了当前点位在过去数年的位置。总体来看,上证综指目前点位与 2022 年 4 月第一波熊市大跌时相若,远低于 2021 年初。

那么代表普通股民偏好的中证2000 呢?目前的点位也于 2022 年 4 月的低点相若,这点与上证综指差别不大。但目前中证2000 与 2021 年初的点位同样相若,远比上证综指要好许多。

真要比惨,相比 2021 年和 2022 年的低点,恐怕上证综指比中证2000才是更惨一些。

第二,管理层真的看不到吗?

我想股民不会天真的认为,管理层是只看上证综指吧?相比股民对于上证综指有 3000 点的执念,管理层从选择沪深300 作为股指期货开始,应该就没这种执念了。上证综指至多是当作市场情绪去观察。

至于 2024 年小盘股的暴跌,管理层真的因为上证综指就会看不到吗?

从“中特估”概念的提出,到今年“神秘资金”持续在 300ETF 上扫货,其实管理层的意图已经表露无疑,他们对大盘股的呵护藏都藏不住,只不过许多沉迷在小盘股中的股民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不到而已。

银行股的上涨与基本面的脱节

许多投资者对于银行股的上涨,很有微词,认为在当下的宏观经济下,银行的基本面并没有什么好,但是动辄 30%+的涨幅,违背了基本面。

这的确是事实。

不过,在 A股,违背基本面这事儿,还少么?

就说核心资产 2019 年至 2020 年翻倍的行情,真的只是依靠基本面驱动吗?

下图是对代表核心资产的 300 成长指数过去几年的收益拆解,可以看到在 2019 年和 2020 年,300 成长指数的上涨,也是依靠估值的推动。

下图则是同期中证银行的收益拆解,2020 年至 2022 年,银行股连续三年盈利正增长,但是又连续三年杀估值,今年质疑银行股涨估值的股民,又可曾为银行股昔日杀估值说句话。

说银行股估值不体现宏观面的,中证银行的市净率从 2018 年初的1.2 倍左右,一路杀到2023 年末 0.5 倍的样子,还不够体现对宏观经济的“悲观”,我觉得甚至有透支了。

巴菲特很早就说过,股市短期看是投票机,长期看是称重机。今年银行股的大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对过往极度悲观的修正,的确与基本面关系不大。但这种悲观与乐观之间的摇摆,本来就是股市的特色和功能之一。

打不过,为何不加入?

要求剔除银行股计算上证综指的,多半是没持有银行股,“踏空”的。

其实平心而论,这一波银行股的上涨,“相当仁慈”。

要说银行股的大行情,老股民记忆犹新的,肯定是 2014 年的最后两个月。其实就是几周时间,中证银行指数就拉升了 60%+,速度之快,让许多手慢的股民,根本没有时间去入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