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F
最有态度的时尚,最有观点的八卦,最有期待的生活。if时尚,正能量,和你一起创造无限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产先生  ·  或许在暗示,一个新情况 ·  3 天前  
视觉志  ·  李行亮和她,都回不去了 ·  4 天前  
中产先生  ·  惊涛骇浪 ·  4 天前  
视觉志  ·  她的美,只有中国人懂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F

内心越不稳定的人,越期待自己的环境稳定

IF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4-06 08:13

正文

作者:周梵

转载于公众账号:周樊(id:xfhzf520


1

>>>稳定感<<<


很多人常说:“我这个人还是脾气挺好的,除非别人惹我生气。”


我基本还是挺平和的,但是突然,大客户流失,非高峰期大塞车,孩子不听话,准备去郊游突然下雨,账单来了,丈母娘驾到……


你内心的稳定感就失去了。而你是不可能以一种混乱动荡的状态去扭转事态发展方向的,这种状态只会强化现有的问题。

 

所以那些越渴望生活稳定,害怕改变的人内心是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的。


当你想要升级你的生活,你必定要开始一些冒险,你需要进入一些全新的场景,做一些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接触一些全新的人,把你的生活打开,那些新的可能性才有机会进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一次进入未知的尝试都会带来不确定感,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有机会让你看到你的潜力,把自己的生命带入新的纪元。


这种不确定感也是一些内心不稳定的人极力避免的,因为太没有安全感所以非常害怕改变,所以害怕改变会让能量更为萎缩,内心越无力就越渴望环境能够稳定,进而觉得需要不断的控制,以确保这种稳定。


然而这种低能量状态下的干预,反倒会把事情推向更为恶化的方向,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就进入一个恶性的封闭的循环状态。

 

内心无力——害怕改变——停留原地——期待环境稳定——控制环境稳定——环境失控。


接着又从“环境失控”回到“内心无力”继续无限死循环。

 


2

>>>场景重现<<<


让我们来进入一个很多家庭都很常见的场景。


一天,你老公给孩子买了水彩颜料做礼物。孩子很开心的接过来,屁颠屁颠去书桌画画了。这一刻,你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因为目前为止,一切事情的发展都在你的期待中。


接下来,孩子画画的过程中,不小心把颜料弄到桌子上和衣服上了,而且因为孩子第一次使用水彩颜料所以掌握不好,而搞砸了自己的画。急的大哭,哭泣声简直震耳欲聋,划破了家中的宁静。


你去劝,希望他的哭声能停止,让你空间的宁静感尽快回来,你好言好语的劝他,可他完全不听,你的耐心值已经趋近于零,但依然还压着性子哄着孩子,可怎么劝都劝不好。


如果你的能量不够稳定,你很快就会被影响,你开始变得烦躁和恼怒,同时你的身体开始发热,呼吸也开始变化。


但你毫无觉知,因为你已经被烦躁和愤怒填满了。没有多余的注意力去自我观察了。


终于到了某个临界点,你爆发了,你开始大声责备孩子,而孩子哭的更厉害了。你越来越烦躁,而如果你还没有觉察并重新调整自己的能量状态,这股坏情绪会继续蔓延。


接下来你就会迁怒其他关联人,比如埋怨丈夫,干什么买这些给孩子,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做事情一点都不靠谱。


你有可能是在心里腹诽,或者直接脱口而出了。而你的先生被指责了,他也会觉得很委屈也会愤怒。


然后他可能会回击,你们会大吵一架。也可能因为这种桥段上演的太多,所以他不想再吵了,而压着愤怒沉默下来,但终归对你们的关系造成的破坏已经发生了。



3

>>>归因<<<


你看,整个过程就是这样。


当你内在的力量感不够时,一点点小事就会逐步升级演化成一场灾难。对于归因能力很浅薄的人来说,会觉得这场灾难都是那个水彩颜料惹得祸,如果没有这个颜料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可是他们不明白的是,这跟水彩颜料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只是因为你的能量太低了。能够平静应对的事情太少。


这让我想起一些制作精良但同时剧情弱智的电视剧,通常反角女二号得不到意中人的垂青,就会恶狠狠的说,都是那个XXX(女一号)出现,要不是她,我和我的意中人就一定会在一起了。


虽然这些反面角色塑造的简单粗暴,智商情商都很捉急,但确实也有不少现实基础。因为很多人的归因能力大概都是这个水平,都是因为那个人出现,我的职位才会被抢去,都是因为那个人,我们的关系才会这样……


其实有没有那个人都会是这样,因为你就是这样的。


不是那个人也会是别人,只要你还是这样的你,情况都不会有多少改变。


我们会以自己当下的能量状态和所处的认知水平来归因到某个点。


当然,如果你认知中的时间框架能够拉的更长,你或许可以看到更早的归因点,例如因为早年孩子是给婆婆带的,所以孩子有很多情绪表达障碍的形成。


这个时候你的恼怒对象可能不是丈夫,而是婆婆了,当然这个过程你还可能顺便自我攻击一下,都怪我自己,当时做错了事,那时不该把孩子交给婆婆带的,现在孩子有这么多问题……



4

>>>批判<<<


刚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放假回家了。一天和妈妈一起出门买东西,回家时我们全身上下摸了个遍,都找不到钥匙。


虽然很不情愿,但只好被迫接受了这个现实,我们俩都忘记了带钥匙了,现在我们进不了门。而我爸那时出差,也没办法回来救我们。没办法,只好打电话叫锁匠过来开锁。


那时没有智能手机,更没有微信。所以我没什么事可做,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听着我妈的一阵阵数落。


妈妈没好气的一直在说,要你把钥匙带着总不记得,你这是把家当旅馆,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我很不爽,不停的辩解甚至反击,我越解释我妈越生气,说的更厉害。


我说,这又不是我的错

妈妈:那是谁的错呢?难道是我的错吗?

我说,为什么一定要有个人有错呢?

妈妈:没错的话,我们在外面站这么久,还要花冤枉钱找人开锁,这不是错是什么?


那个时候我智慧不够,还理不清这其中的缘由,虽然觉得很不对劲,但也无法反驳我妈妈,现在才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艾克哈特说,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对当下的批判。当我们力量不够时,就会希望“意外”不要发生,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面对,所以就会变成对当下发生的事情的抗拒,认为那“不应该发生”,那么自然就会觉得这是个错误。


只要你认为这是个“错误”,那么你必然需要找到一个对象来承担这个错误。要么就是对内攻击,要么就对外攻击。

 


......


如何通过方法论找到内心的安宁?请点击阅读原文>>


作者:周梵,身心灵成长导师,资深关系教练,影响了数千家庭。时而清醒时而混沌自以为聪明的人。

公众账号:周樊(id:xfhzf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