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安证券研究
华安证券研究所立足于精品报告,发力卖方研究、实现买卖协同。 立足安徽,放眼全国,在“科技长牛”到来之际,依靠精英团队研究和产业政策解读,回归估值定价本源,顺应市场改革,理性推动研究布局,为用户寻找最优赛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华安证券研究

【华安朝闻】热点速递1118|冷静但不会冷却;新产业国产化学发光出海开拓者;TCL科技进入业绩收获期

华安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1-18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华安证券研究

简要导览

【华安证券·策略研究】

点评报告:冷静但不会冷却

【华安证券·医疗器械】

新产业(300832):国产化学发光出海开拓者

【华安证券·光学光电子】

TCL科技(000100):供需改善+份额提升,进入业绩收获期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本资料由华安证券研究所汇编而成,仅供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具体投资观点请以研究报告的完整内容为准,投研活动信息等请联系对口销售。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敬请阅知页末的特别提示和一般声明。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市场点评


市场异动

11 月14日市场大跌,其中上证指数收跌1.73%,创业板指收跌3.40%。全A 成交额1.87万亿,近期首次回落到2万亿以下。行业层面,除银行外普遍,成长科技领跌,其中军工(-3.81%)、 电子(-3.75%)、商贸(-3.68%)、通信(-3.59%)、传媒(-3.42%)跌幅靠前。


投资者情绪降温及前期忽视事件的滞后反应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收敛

今日创业板和前期强势板块大跌,主要原因在于: 一方面,个人投资者做多情绪降温、回归冷静。 上周初起,市场交易活跃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做多情绪热烈,导致市场无视重大事件的正反逻辑而无差别大涨,如美国大选前预期特朗普败选以及最终特朗普胜选,市场无差别大涨。再如人大常委会决议公布前的高预期以及公布后的基本符合预期,市场同样无差别大涨等。从前期情绪热烈期间的行业表现看,11月4日至11月11日,成长科技、情绪品种涨幅靠前、消费品和周期品涨幅居中、红利资产涨幅落后,市场以中小微盘风格领先。而随着当下个人投资者做多情绪逐渐降温,市场成交量回落加以佐证,同时也使得市场表现与前期情绪热烈期间完全相反,今日成长科技、情绪品种、中小微盘等强势风格板块跌幅靠前 。二方面,个人投资者情绪降温的重要环境在于市场进入政策事件的冷淡期。 上周作为国内外事件密集发生的超级周,主题催化机会众多与个人投资者情绪热烈相得益彰,而当下将进入到一段时间的政策事件相对静默期,主题炒作机会减少。 三方面,前期重要事件的滞后反应。 包括前期市场无差别大涨中忽视的特朗普当选(“特朗普”交易在全球反应的同时A股独善其身)、人大常委会政策并未超预期、台积电和韩国对先进制程芯片暂停供应以及近期特朗普密集任命鹰派官员等。


市场将进入短时间的冷静期,等待宏观政策预期再起

市场将进入到一段短时间的冷静期。 在近期市场交投火热、个人投资者情绪热烈、部分板块交易过热的情况下,监管发出了比较明确的降温信号,包括禁止直播荐股、交易所加大监管力度、人民日报任平文章称当不得“疯牛”要当“慢牛”等。在前期已经积累巨大涨幅的情况下,市场将进入到一段短时间的获利了结、情绪降温的冷静过程中。

冷静而非冷却,不存在市场拐点性的风险,等待宏观政策预期再起。 短期市场可能进入冷静期,这是相对前期市场的火热情绪相对而言。但冷静不等于冷却,从中期维度考虑,市场仍存在支持:一是前期政策效力逐步显现,经济基本面有所改善,10月PMI和高频数据边际向好。二是宏观政策继续落地发力,包括化债、房地产降税、金融数据改善等。三是市场对明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力度的预期有望逐步抬高,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市场风险偏好大概率将经历一轮提振。 市场重新上涨的契机重点关注宏观政策预期改善。


成长科技交易过热现象逐渐降温,景气消费品有望成为轮动接力方向

第一条主线是有景气或潜在政策支撑且存在补涨逻辑的部分消费品,可能成为轮动接力的行业,包括汽车、家电、医药、农牧。 这些方向在本轮上涨行情中明显滞涨。其中家电、汽车有政策支持预期。医保基金压力缓释有望带来行业估值修复。生猪板块有望反复呈现阶段性机会。

第二条主线是宏微观流动性改善、三季报业绩超预期且存在较多催化剂的科技方向,该主线短期有调整压力,但中期作为最主要最频繁机会演绎主线不变,包括电子、通信、电新、军工。

风险提示

政策速度力度、经济基本面修复不及预期;市场一致性行为加剧波动;美国鹰派风险等。

报告依据

本报告摘自华安证券2024年11月14日已发布的《【华安证券·策略研究】点评报告:冷静但不会冷却》具体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郑小霞 执业证书号:S0010520080007

刘   超 执业证书号:S0010520090001

新产业


300亿元化学发光市场长期受外资垄断,公司厚积薄发实现追赶

根据德勤分析,我国2022年化学发光市场超过300亿元人民币,2017-2022 CAGR 22%。由于化学发光壁垒较高(仪器为封闭系统),加上国内起步较慢,国内市场基本呈现进口垄断格局: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等外资IVD企业占据70%以上的市场规模,国产份额不到30%,存在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深耕化学发光市场近30年,我们认为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从仪器性能、检测速度、准确性、试剂丰富度等各维度对外资品牌的追赶,发展出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化学发光超高速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智能化流水线等核心系列产品。


仪器性能和试剂种类国内领先,安徽集采加速进口替代进程

公司有望通过以下自身及外部优势突破外资垄断局面:1)仪器端:公司高速机X6、超高速机X8和全自动生化仪C8各项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最新自研智能化流水线SATLARS T8大幅缩短TAT,优化检验流程,全面整合发光、生化、分子、电解质、凝血五大领域。2)试剂端:覆盖广,种类齐全。截至目前,公司国内已获批化学发光注册证181项(总计257个),涵盖肿瘤标志物、甲状腺、传染病、性腺、心肌标志物、炎症监测、骨代谢等检测领域。3)新装大型机占比提升,三甲医院覆盖率提升,带来试剂持续放量:24H1公司国内新增装机796台,大型机装机占比达75.13%,三甲医院覆盖率达60.20%。4)集采加速进口替代进程。2023 年安徽省际联盟集采针对传染病、糖代谢、性激素、HCG、βHCG五项进行集采,公司实现A组全部中选,是国产唯一5A厂家。随着本次集采落地和未来重点品种的常态化集采,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核心项目肿瘤标志物、甲状腺等市场份额会逐渐取代原先外资份额,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海外深耕十余年,成就化学发光IVD出海领头羊

公司深耕海外市场十余年,海外仪器保有量和新增装机均超过国内,是化学发光IVD出海的领头羊。公司海外业务覆盖155个国家和地区,向全球销售10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202项配套试剂(获批CE 191项),公司目前海外已设立10个全资子公司,加速本地化运营,推动重点区域业务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已超过10亿元体量,24H1公司新增化学发光仪器2281台,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提升至64.80%。我们认为公司的海外业务具备更高的增长潜力,公司有望通过本地化运营和代理商调整,加大Snibe 品牌推广与建设,实现中长期持续超越国内增速的增长目标。

投资建议: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86/59.29/71.08亿元,同比增长24.3%/21.3%/1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1/25.09/31.01亿元,同比增长21.0%/25.4%/23.6%;2024-2026年EPS分别为2.55/3.19/3.95元,PE倍数分别为30/24/19x。公司国内全面受益于发光集采,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海外装机持续突破,进入试剂上量收获期。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增装机不及预期、海外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报告依据

本报告摘自华安证券2024年10月12日《【华安证券·医疗器械】新产业(300832):国产化学发光出海开拓者》,具体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谭国超 执业证书号:S0010521120002

钱   琨 执业证书号:S0010122110012

TCL科技


聚焦半导体显示主业,布局半导体光伏&材料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TCL科技致力于打造以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半导体材料、产业金融及投资创投三大业务为核心的全球领先智能科技产业集团。其中,半导体显示业务不断扩充产能全面布局大中小全尺寸领域,产能规模全球第二。2023H2随着陆厂主导的供给侧“控产稳价”策略逐步显现,各尺寸面板价格走出周期底部迎来上涨,公司作为面板“双寡头”之一深度受益;半导体光伏及材料业务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和精益制造,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加速国际化布局,以更强的相对竞争力穿越周期。


面板行业景气度回暖,后续有望迎来持续改善

需求端: 终端需求复苏叠加平均尺寸不断增长,2024H2需求旺盛态势有望持续; 供给端: 随着LGD售出广州G8.5代线,韩厂几乎完全退出LCD市场,未来几年陆厂暂无LCD扩产计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据群智咨询预测2025E陆厂在全球LCD产能份额将超过72.9%,行业格局优化,周期性减弱,未来几年国产面板头部公司盈利水平有望保持高位。


完善产能布局,加快从大尺寸向全尺寸领先转型升级

公司通过内生外延持续扩充产能,2024H2随着t7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LGD广州线的并购整合,公司大尺寸产能料将大幅增长,行业头部地位进一步巩固;小尺寸领域技术引领创新驱动,t4放量推动柔性OLED、折叠屏手机面板出货量攀升,迅速跻身行业前列,贡献主要的利润增长点;中尺寸市场紧抓行业发展战略窗口期,打造业绩增长新引擎。加快t9产能释放,推动IT、车载向OLED高端化升级。同时加快印刷OLED产业化进程,卡位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奠定公司在OLED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产业基础。


布局新能源赛道,光伏+半导体材料打造业绩成长新动能

TCL中环坚持技术创新巩固G12及N型光伏材料领先优势,提升先进产能规模,夯实光伏晶片行业地位。同时,推动组件产能建设,加快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进程,减少行业周期波动对公司的影响。此外,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抢占高价值市场份额,助推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27、63、95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14、0.33、0.51元,对应2024年11月14日收盘价PE分别为34.6、14.8、9.8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业竞争加剧、行业景气度下滑。

报告依据

本报告摘自华安证券2024年11月15日《【华安证券·光学光电子】TCL科技(000100):供需改善+份额提升,进入业绩收获期》,具体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陈耀波 执业证书号:S0010523060001

刘志来 执业证书号:S0010523120005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